天天看点

事业单位干部如何才能成为机关公务员?

作者:帮兄聊职场

所谓事业单位的干部,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编制内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内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两类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传统的划分都属于干部身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家干部。

机关公务员,按照以前的说法就是机关干部。但以前的机关干部中,包含了现在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干部。按照现在的说法,要淡化干部和工人的身份,但在现实中,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还是非常清晰的。如果属于工人身份的人,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外,一般是没有机会成为干部身份的,即使在事业单位工人身份聘任为管理岗位,其身份还是工人。

事业单位干部如何才能成为机关公务员?

事业单位的干部要成为机关工作人员,这要放在三十年之前,那是比较好办的,只要通过组织调动就可以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公务员这个词语,只要是干部身份的人,不管你是在企业工作的,还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只要有点门道,都可以调动到机关工作。但那时很多企业的待遇比机关好,部分人还不愿意去机关工作。

我就是1985年从中学调动到机关工作的,而且那时的调动都是组织对组织,我自己都不知道被调动了。也没有事先征求本人意见,直到调令下来,校长才通知我调动县委办公室了,而且一切手续都不是本人办理的,都是走信函的方式。我自己直接去组织部报到,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直接带我去县委办公室交给主任,就算整个程序结束了。后来才知道,其实还有很多干部调动的介绍信之类的,这些都是由组织部门办理的,不需要本人亲自去跑路。

时过境迁,一晃我们都退休了,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虽然和往事已经干杯,但这段经历犹如发生在昨天,成了自己人生历程中一段美好的记忆。现在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干部,不管你是在管理岗位还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想要成为一名机关公务员,可能就没有没有那么幸运了,需要自己付出艰苦努力才会有希望。

机关是一个各方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用人才济济来形容现在公务员队伍一点也不过分。放眼整个机关,在省级机关的各个厅局中,到处都是博士、硕士。我在重庆工作时,几乎很多区县的一二把手,各个部委局的领导很多都是博士。

我老家所在的县虽然是四川比较偏远的县,在乡镇的公务员中,从普通公务员到领导,本科学历的人占了多数;在县级机关中,虽然看不到博士的身影,但机关工作人员中,各个部门都有好几个硕士,其中不少人是从外地大城市考入的。机关干部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地域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事业单位干部如何才能成为机关公务员?

现在的事业单位中,也算是人才荟萃的地方,现在事业单位新招收的工作人员中,其学历层次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等事业单位,硕士、博士占的比重非常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往往也是机关补充工作人员,特别是补充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

事业单位的干部,要成为机关公务员,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目前大陆的公务员考试中除了招收应届毕业生以外,有的单位在招考条件中,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等,这为事业单位干部报考公务员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所以对于那些不适合担任一级主任科员的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唯一的途径。

二是组织调动。按照公务员第七十条的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对于公务员的调任,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门制定一个文件,即《公务员调任规定》。按照这个规定的规定,所谓的调任,是指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这个调任规定就比较明确了,有两种种人可以调任机关。

事业单位干部如何才能成为机关公务员?

一是担任领导职务。大陆的职务层次最低的是乡科级副职,按照担任职务的来界定,那么只要调任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都可以采用调动的方式。这种方式调任的人员,主要是事业单位中有相应任职经历的人,比如事业单位中的副科级干部调入机关担任副科或是正科职务。

二是调任担任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的。如果调入机关以后不能安排职务的,那么只有符合担任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的人,才有调入的机会。比如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已经二年以上的,或是已经担任正高级专业职务的人员等。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干部,要进入机关担任公务员,对于多数人来讲,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唯一途径;属于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如副科级以上管理职位的人,可以按照调任的方式到机关;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两年或是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也属于调任的范畴之一。但可以调任并不意味着就能调任,还要看组织需要和本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