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作者:医道慧心吴氏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提示:为了更好的讲述文章内容,人物情节为虚构

王大爷今年68岁,退休后的生活非常惬意。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早上在小区里遛弯儿。

然而最近,王大爷感觉很苦恼。他走路时,腿脚时不时“罢工”,更要命的是,他还时不时摔上一跤。王大爷搞不懂了,自己不是一直在坚持散步锻炼吗?说好的散步能够强身健体,怎么不灵了?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一、60岁后,为何散步反成健康杀手?

人一过了60,身子骨就像个“旧汽车”,身体每个零件都开始报警了。

医生一天到晚都在宣传,老年人少散步多锻炼。这些老同志没有一个能听进去,关节软骨都磨损了,稳定性哪里还强得起来?散步时走着走着,膝盖就开始响。

年轻时爬个山都很轻松,现在上个楼都要喘。原来,肌肉萎缩得厉害,几乎撑不住体重。想当年,还能蹦能跳,现在走个远路腿就发软。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别看现在的老头儿,老太太们个个精神头十足,其实心肺功能早就不行了。氧气摄入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供血都不足,哪里还经得起长时间的负荷?不到一公里,人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

更别提骨质疏松这个老对头了。它悄咪咪地盯上了我们,等着给我们下黑手。骨头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摔一跤就能要了老命。这散步的风险,我们哪敢承担?

以前,大家都说生命在于运动。现在看来,过了60岁,这句话还得改改—运动要适度,莫把命丢了。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老年人别跟自个儿的身体“较劲”。它不行了,就得换种方式来养着它。医生的话,还是得听!

隔壁老张,前两天不听医生的,非要出去遛弯。摔了一跤,髋骨骨折,现在卧床不起。这教训,够他记一辈子了。

老了就得服老,如果你的身体不允许了,就别逞能了。健康最要紧,散步这事儿,悠着点儿,别作太过了。不然,损失的是自个儿的身子骨!

过了60岁,散步就得打上个问号了。听医生的话,换种方式锻炼,这才是“硬道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糟蹋了它!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老年人,就应该像老树一样,虽然长不高了,但根系要扎得深,枝叶还得常青。适度运动,科学养生,才能让晚年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医生口中的运动“答案”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都在逐渐退化,包括心肺功能。要是整天就散步,那可难以达到锻炼的效果。散步的运动强度太低,根本锻炼不了心脏和肺部。

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很重要,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力和活力。他们得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才能获得更好的健康效益。

比如健走,动作比散步大,能加快心率和新陈代谢。老年人可以去操场或公园里健走,注意控制好步伐长度和频率。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游泳也不错,低负荷高强度,锻炼全身肌肉,关节压力又小。他们可以试试自由泳或蛙泳,别忘了配合呼吸。

骑车无论健身车还是普通自行车都行,能加强下肢力量,提高心肺功能。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和强度。

不过进行有氧运动时,他们也得注意几点。首先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运动强度适中。

运动前后做好准备活动和拉伸,避免受伤。保持良好心态,运动时心情愉悦,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老年人少散步多做有氧运动,能强健体魄,更能延缓机体衰老。在专业指导下选择合适运动项目,掌握正确方法,保持良好习惯,就能拥有健康积极的晚年生活。

力量训练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老年人不理解。如果不重视,将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比如行动会变得笨拙无力,日常活动如提重物、上下楼梯都会感到吃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老年人需要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保持体能。力量训练能增肌,能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骼较脆弱,力量训练能刺激骨骼代谢,提高骨密度。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那么老年人可以尝试哪些力量训练呢?比较常见适合的有:负重训练,使用哑铃、kettlebell等负重物进行简单动作,如

臂屈伸、蹲起等,训练上肢和下肢力量。

阻力带训练,使用阻力带或橡皮筋,可以针对性锻炼不同肌肉群,强度可控。

器械训练,如室内健身车、滑轮训练器等,能全面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

自身负重训练,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利用自身体重进行训练,可循序渐进。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不过在力量训练时,老年人也得注意几点。强度要适中,不宜过量。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量导致受伤。

注意呼吸,避免憋气用力。呼吸要自然流畅,有利于供氧。训练前后要适当热身和拉伸,预防肌肉拉伤。训练后注意补充蛋白质和水分,帮助肌肉恢复。留意身体反应,如感到剧烈疼痛或不适要及时停止。

总之,老年人多做力量训练,能够全面增强体能,延缓机体衰老。在专业指导下选择合适训练方式,掌握正确方法,保持良好习惯,就能拥有健康积极的晚年生活。

在实验中,教授等人自1979年便开始挑选实验对象,把目标定为45-59岁之间并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英国威尔士男性,直到1983年才挑选完毕,一共筛选了918名男性。而后,根据本人的性生活频率来划分成了三个实验组。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第一组为低频率组,一共199人,这类实验对象的性生活频率少于一个月一次。第二组是中频率组,性生活频率为七天两次到一个月一次之间,一共490人。最后一组为高频率组,这一组研究对象的频率为一周大于两到三次,一共229人。

通过对这三组人的长期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高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三、晚年乐活,无需对抗衰老

对于钱阿姨这样的老年人来说,晚年生活应该是悠哉游哉、自在逍遥的,不少人却在和衰老较劲。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医生说啥,他们偏不听,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结果把身体折腾得够呛。这就是典型地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想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关键是要顺应自然规律。身体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上了年纪,就别跟年轻人比了。正视衰老,调整心态,学会接纳自己,才能活得洒脱。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就像有一个研究说的,美国有个小镇的老年人,平均寿命比全国高出10年。秘诀就是他们都能坦然接受衰老,不强求,不攀比,顺其自然地生活。这种乐活态度,让他们的晚年既健康又快乐。

当然,接纳不代表放任自流。保持健康,还得靠科学的方法。去找医生,量身定制一套运动计划。太剧烈了不行,强度不够也白搭。循医嘱而行,量力而行,才能事半功倍。

就说老王,自从医生给他开小灶,专门定制了一套养生操,他还真是越练越精神。原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运动处方也要私人订制。这样一来,既安全又高效,不比瞎练强百倍?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想起隔壁老张,自从他家孙子回来住,整天拉着孙子一起锻炼,有说有笑的。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家庭的支持很重要,老伴、子女、孙辈都得齐上阵,营造一个欢乐、健康的晚年生活。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家庭关系和睦、儿孙常来看望的老人,比那些孤独生活的老人,寿命平均长5年。家和万事兴,适用于事业,在健康养生上也是“真理”!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不过,再有动力,没条件也不行。前些天,老王去外地探亲,住的老小区,环境,惨不忍睹。没公园,没健身器材,连个像样的步道都没有。老人想锻炼都无从下手。

环境支持必须跟上。有了完善的设施,老人锻炼起来才安全、放心。这不是个人的事,政府和社区都有责任。

就像那篇报道说的,日本有个城市,专门为老年人设计了银发健身园。里面的器械,全都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计的,低冲击、易操作、安全靠。社区还聘请专业教练,手把手教大家锻炼。这样的条件,谁不羡慕?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说到底,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个人、家庭、社会,缺一不。只有大家携手,共同营造一个友好的环境,老年人才能安享幸福晚年。

钱阿姨现在明白了,晚年生活,贵在顺而不在逆。生理规律改不了,但生活的质量以提升。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所以,晚年生活,你的态度决定一切。别让固执误导了自己。

结语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相同,不要盲目的攀比、随意尝试都是不取的。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量力而行,才能在晚年的路上走得更远。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点赞支持我们哦!

参考连接: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2024-05-14 17:15·梁医生科普

上了60岁后要少散步?医生反复劝说:中老年人,避免做这3件事

2024-05-16 16:19·普普健康

医生反复强调:过了60岁,要少散步,多做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2024-05-16 10:45·Dr冯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点赞支持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