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作者:心兰书华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声明:文章是短篇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文 | 心兰书华

编辑 | 心兰书华

导语

我叫刘万里,今年63岁,我们都是机关里的工人,天天往返于工厂和家里两点一线。攒下的那点儿钱,全是汗水和青春换来的。

63岁的人了,儿孙满堂,日子过得也算红火。可就是觉得城里生活节奏太快,我和老伴就寻思着农村的生活闲适,清晨醒来有鸟儿在叽叽喳喳叫,傍晚时分能看地头上的稻草垄,于是就想回农村生活。

我和老伴都退下岗了,手里有50来万的存款,就想回乡下颐养天年。

结果不到半年我俩就后悔:在农村真的很难生活下去,煲个鸡汤都得关上门!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城里佬”回乡

我和我的老伴儿张素芬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农村孩子,小的时候那吃了上顿没下顿,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是家常便饭。

我的老家是个小村子,芬子的家也是一窝穷酸年轻人,她们一家子住的是间土坯房,冬天都快被冻僵了。

后来,一年一年地,等到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我和芬子也就踏实下来,等着有一天能够退休了。

退休这事儿我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了几十年。工厂里的活又脏又累,我们做梦都想赶快从这个是非之地离开,好好在家里清闲清闲。

可没想到,回乡下的生活竟然让我和芬子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波折...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退下来后,我和芬子就把多年的积蓄给取了出来,打算去乡下安度晚年。

儿子和儿媳听说我们要回乡下装修老房子,赶紧就跟我们声明利害关系,劝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将就着过吧,别花冤枉钱了。

我和芬子可不想就这么被儿女们掐准了生活。我们可是有着50万存款,每个月又有退休金,又何必这么狭隘地活在家里?

于是我们腆着脸,拉着儿孙们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多花点钱,把农村的房子再休整得好一些安享晚年。

儿子和儿媳都是死活不赞同的,儿媳更是就直接说"你们老年人一门心思就想花钱!"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儿子倒是客客气气,可也是说"钱不好挣,你们还是留着省省吧。"

我和芬子可不管那许多啰嗦,拗着脖子就把手头的存款花光,把老房子从里到外翻新了一遍,准备在那里清闲度日。谁知刚住进去没多久,我们就发现在乡下生活,可真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首先是乡里乡亲们对我们的指指点点,他们就是看不惯我们这些"城里佬",平白无故在乡下摆起了阔,他们嘴上虽然不说,可做起事来就直接对着我们翻白眼。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乡亲们看不起“城里佬”

洗衣服打扫卫生,乡亲们都觉得我们太过讲究,做作了;买些吃食,他们就说我们挥金如土,俭省不下来。

为此,我们和乡亲们吵过无数次架。几个老太太最爱对号入座,说我们城里人有钱又抠门,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

芬子气不过,就把那些乡亲臭骂一通,说她们就是嫉妒。

渐渐地,我和芬子就跟乡亲们彻底没法聊到一块儿去了。我总觉得是他们固步自封,我们只是想在乡下老家住的舒服一点,但他们只会觉得我们是在故意摆阔给他们看,他们也永远看不惯城里人。

不管我们怎么做,乡亲们都不待见我们。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我和芬子在农村待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开始的那几个月里,其实跟乡亲们也算融洽相处。可后来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隔阂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尤其是在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这块,我们跟乡亲们简直是有种难以跨越的鸿沟在。我们老两口虽然在农村长大,可毕竟后来在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对钱财的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变了不少。

但乡亲们就是看不惯我们这些"城里佬"的一举一动,觉得我们对他们乡里的规矩也不太尊重。渐渐地,双方就开始你来我往地相互指责和批评了。

有一次,我和芬子连着扔掉了几包过期的食材。谁知隔壁的老伯就教训了我们一顿,说咱们当年那会儿可从来不会浪费这些东西,现在有钱了就开始肆无忌惮了。

我和芬子一时有些哑口无言。只是觉得,虽然现在已经不那么缺钱了,可好歹在城里还是勤俭持家了几十年。现在因为家里的这点积蓄,就被村里人说成是"铺张浪费",实在有些冤枉了。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事实上,我和芬子也从来不是什么挥金如土的暴发户。我们这点微薄的存款,可都是靠这么多年的打工和俭省才勉强攒下来的。所以相较于过去,我们只是稍微放松了一些,却并没有开始奢侈浪费啊。

可我们解释再多,乡亲们也是一点不听,他们就是对我们这些"城里人"多存了一份偏见。

我们俩老年人哪受得了这份气啊!平常里,乡亲们就爱对我们直摇手指头,说我们俩老油子是舍不得把钱花在正经地方。

我和芬子就经常反驳他们,明明是我们在乎吃穿用度,才不会乱花钱。可乡亲们就不听,又说我们实在太小气了,连小辈也不舍得给点红包。

我和芬子有气无力,只能认栽。到最后,双方已经彻底陷入了僵局和冲突的泥淖里,让我们在农村的生活简直就是处处碰壁、到处受气。

还有一次,我和芬子买了几件新衣服回来,乡亲们就说我们有钱炫富。我们解释再三都没用,乡亲们就认定我们是在故意"摆阔"。

最后不得已,我们都不太敢穿太新的衣服,生怕再被说三道四。

甚至最离谱的就是,我们连煲个鸡汤都得关上门,生怕被乡亲们闻到味,又说我们铺张浪费,阴阳怪气我们每天活得太滋润。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最后让我们打定主意离开农村的是,那一年的春节,我和芬子准备好了一些年货和压岁钱,准备分发给村里的乡亲们。

虽然这段时间跟乡亲们闹了不少矛盾,但毕竟大家都是老熟人了,该有的节日氛围还是要有的。

可是当我们拎着东西去拜年的时候,竟然遭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冷遇和白眼。

有的人直接就把我们的东西推了回来,有的人干脆摆摆手让我们离开,就连平常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几家人,这次也是直接把门一关,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存在。

我和芬子捧着东西在街上绕了一大圈,最后扭扭捏捏地来到村长家,把剩余的压岁钱和年货往他家一放,准备转身就走。谁知村长家老太太竟然也摇头示意我们把东西拿回去。

"唉,你们这些城里人啊,就是太不解风情了!"老太太边说边把我们的东西重新塞回我们手里,"自从你们搬到咱们村子里,就处处得罪了乡亲,大伙儿现在都对你们有意见呢!"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我和芬子当时就被彻底懵住了。虽然前段时间我们跟乡亲们的确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隔阂,但我们也从来没想过要跟整个村子的人翻脸啊!

我当时就反驳回去了:"你们村里谁家亲戚我们得罪过啦?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过会跟你们闹僵呢!"

"你们自己想想看!"老太太也毫不示弱地顶嘴回来,"你们在咱们村里可是到处挑三拣四的!一个个活脱脱就是看不上咱们村里的作风,觉得自己比谁都高人一等!"

我和芬子听了这话,不觉狠狠地被扎了一下心窝子。的确,我们这些从城里回乡下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带着一些"城里人"的生活习惯,而对农村的一些传统观念存在偏见。

比如我们就常常提不起劲来去做一些重体力活,觉得很吃力;可乡亲们眼中,这种种做法都是在否定他们的生活价值观,是对他们的生存方式的蔑视。

双方的隔阂久而久之,竟然严重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乡亲们觉得我们这些"城里佬"到他们村里就是来摆阔的,我们觉得他们太保守了,不思进取。

最终,大伙儿都赌起了气,谁也不愿意先低头示好。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可是,可是我们并没有真的欺侮过你们村里的任何人啊!"芬子急得直掉眼泪,"我们做人最大的理念就是勤俭持家、知足常乐,怎么就惹得你们这么反感了呢?"

"噢,是啊是啊,你们自己说的好听。"老太太满脸不屑地说,"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勤俭'在我们眼里看来就是嫌弃我们小家子气?你们的'知足'在我们看来就是见不得人家好一些?你们到底是根本就没有尊重过咱们乡村的生活理念,还是根本就瞧不起我们呢?"

这话如同当头一棒,狠狠地打醒了我和芬子。我们突然意识到,一定是从很久之前开始,我们就对乡亲的生活作风产生了偏见。

虽然那只是出于无心的小事,但日积月累,却让乡亲们对我们渐生厌恶。

老夫妻携50万存款回农村,不到半年后悔:煲个鸡汤都得关门

结语

其实也怪我和芬子一开始就存了那么大的"城里人"的架子,我们总觉得在城里赚够了钱,就理所应当地能在农村获得优越的生活待遇。

可农村人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总以为有钱人就该大手大脚花钱,对俭省怀有偏见。

最后,为了避免再跟乡亲们红脸,我们只好放弃家里的自建小楼,收拾行李准备回到城里去。

就这样,我和芬子告别了短暂的农村生活,重新回到了城里。

声明:文章是短篇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