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作者:淮北发布

编者按:2024年党建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认真梳理基层治理、营商环境、人才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优秀案例,现将征集的部分优秀党建案例陆续刊发,供学习借鉴。

【基层治理类】

案例一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

近年来,市关工委充分吸纳全市23691名“五老”人员(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积极创建“五老”工作室263个,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活动载体,在关心关爱、家庭教育、法治宣教、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2021年以来,化解纠纷矛盾3700余起。相山区“五老”工作室的雷云,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杜集区段园镇“五老”工作室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我市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关工委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且作为全省唯一报至中关工委。

“五老”+关心关爱

去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共筹集关爱帮扶资金(含物资折合)400万余元,资助青少年1791人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400多次,辐射青少年超16万余人次;依托农村、社区、小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爱心托管中心”“劳模工作室”等学生课外关爱教育站(室),就近组织“五老”人员开展校外学习辅导、心理健康、励志教育等关爱活动1260多场(次)。比如,位于相山区科创大厦的关心关爱“五老”工作室,是全国劳动模范李子明主要负责的,该工作室充分发挥“老模范”作用,经常性地进校园开展宣讲报告、分享劳动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还通过开展结对帮扶,为40多名困难学生提供每月300至400元的生活费资助,直至大学毕业。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五老”+家庭教育

去年,全市各级关工委举办家庭教育讲座458场,受教育家长、学生人数达34.6万余人次,陆续涌现出红星家教大讲堂、新时代家教大讲堂、“爷爷奶奶一堂课”、“新时代新家风”等弘扬红色家风、传递育人理念的典型品牌。比如,位于相山区西街道的心理关爱“五老”工作室,是市级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静主要负责的,累计开展线下巡回讲座200余场次,特别后疫情时期,工作室依托“钉钉”APP,推出“红星家教大讲堂”报告团线上课程,线上开播讲座47期,点击观看达40余万人次。目前,工作室拓展授课渠道,在淮北市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开辟“家庭教育天天讲”栏目,上线家教短视频,目前已开播9期,持续助推我市家庭教育质、量双提升。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五老”+法治教育

组织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推动法治教育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去年以来,累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园防霸凌”等法治教育专题宣讲348场,受教育青少年12万余人次。比如,濉溪县临涣镇青少年法治教育“五老”工作室,创新普法工作“1+3”模式(即法治教育+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校园安全),开展普法宣讲500余场,工作室茶馆调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宣讲团队被评为安徽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该工作室的“五老”人员王士宏荣获“安徽省关工委法治教育先进个人”“安徽省关工委十佳五老”等荣誉称号。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五老”+乡村振兴

先后创建“五老”助力青年农民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村振兴“五老”工作室186个,健全“五老”农业专家服务体系,打造青年农民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菜单式”科技帮扶培训,走出一条“五老”帮扶青年农民创业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农村青年技术培训71场,受教育农村青年5052人次;为创业青年农民争取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金融优惠400余万元。比如,杜集区南山村 “五老”工作室,组织开展“种养加”及高效农业知识实用技术培训,还探索出“山上青松山坡果、树下养鸡”致富模式,引导村民走上绿化石质荒山、种植杂果树木、立体生态养殖的致富路,人均增收300余元。该工作室负责人石宗宏荣获“安徽省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中组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来源:淮北改革

初审:胡帅

审核:王伟

审签:刘永忠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转发周知!

市关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