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作者:江湖小晓生

1945年8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份条约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分量是无可比拟的,因为正是这份条约奏效后,外蒙才正式脱离了中国的怀抱,走向了独立。

不过我们仔细去看签订这份条约的日期,似乎就有些玩味了,正好在日本正式投降的前一天。事情真的有这么巧合吗?是不是说,如果再熬一天,熬到日本正式投降了,那咱们就不用有求于苏联了,也就不会出现外蒙独立的情况了呢?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雅尔塔会议上,英美早就把外蒙卖给了苏联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巨头开了个会,也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很惜命,当英美要求找个地方开个会,商量一下二战收尾的解决方案。

结果斯大林只给了他们一个选择,必须要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开会,否则这个会他就不参加了。这哪成啊?丘吉尔和罗斯福一脸懵,没想到斯大林最关心的居然是这档子事。

当然了,惜命是好事,谁不惜命呢?可如果丘吉尔和罗斯福也和斯大林一样惜命的话,那这个会议还真开不成了。

最后他们俩对斯大林做出了妥协,将会议地点定在了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行宫。这里是斯大林的势力范围,他自然欣然前往。

会议中,斯大林不仅要求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东欧,而且还要求在东方获得足够的权益。

比如说在波兰问题上,斯大林就一点让步都没有。因为他认为,波兰走廊可不仅仅是势力范围的问题,而是苏联安全的问题。历史上敌人经常从波兰进军俄国,所以波兰必须要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那么在东方呢?自然就是外蒙问题了,斯大林最担心的就是将来有人从外蒙北上进军西伯利亚,这么一来苏联不就被一刀切成两半了吗?这同样不是势力范围的问题,而是安全问题,对此,斯大林依旧寸步不让。

只是在是否会登陆日本作战的问题上,斯大林也有些犹豫不决。为啥呢?因为日本人打起仗来,那是真心不要命。如果苏军强行登陆,必然损失惨重。这也是美国为啥找苏联帮忙的原因。

其实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他们也不敢轻易登陆日本本土。一旦对方血拼到底,美国至少得损失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将士,这是罗斯福不愿看到的。

因此,苏联是希望把所有能占的便宜都给占了,至于风险较大,或者损失较大的便宜,苏联则采取了让步的姿态。

这么一来,英美苏三家就在私底下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背着中国,将外蒙出卖给了苏联。这三家定下来的事情,在那个年代还真心改变不了,毕竟他们是地球新秩序的制定者。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有没有这份条约,斯大林都要定外蒙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分量,似乎就没那么重了。毕竟英美苏三个大国,在世界都是前三级别的存在,他们决定的事情,谁能改变?

那时候中国特地派人前往苏联,找到斯大林去谈这件事,谈判代表就是小蒋。小蒋自然急切地希望外蒙早日回归祖国,毕竟此前没有任何一份条约,真正将这块地盘给割出去的。

既然中国即将成为二战的战胜国,就不应该再承担战败国的厄运。苏联没有任何理由,再让中国割让土地。

斯大林对此冷冷一笑,他甚至觉得小蒋有些天真。斯大林坦言,外蒙是必须要分出去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苏联最高意志的决策,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决策。

那么为啥斯大林非要这么做呢?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正如我们此前聊到的,斯大林这么做是出于苏联安全的角度。他认为,一旦有一支人马,从南方经过外蒙北上,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苏联可不就完了嘛!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小蒋不服气地争辩道:我们不可能这么干,而且我们也没有实力这么干。

斯大林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小蒋,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目前或许没有这个实力,但是不排除你们未来没有,要知道,你们这个民族,一旦团结起来,和平发展个几十年,是很容易走向强大的。而且,你们不会,难道你们就不会让第三方这么干嘛?

这里的第三方指的自然是老美,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斯大林就已经意识到,未来的世界,就是美苏争霸的世界。昔日的盟友,未来的几十年里,都将成为针锋相对的对手。这也是为啥斯大林非要挑雅尔塔作为会议地点的原因。

小蒋还想争辩什么,但斯大林一口否决了他:如果你们能独自对付日本,我什么条件都不会提。现在是你们解决不了问题,求我们来帮你们解决问题,没有这个实力,那你们就别废话!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形式大于实质,改变不了什么

要不要去争取一下?当然要,不去争取,怎么能体现自己那一份拳拳爱国之心?怎么能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至于结果是怎样的,其实高层的心里全都清楚。不过即便再清楚,事情也得这么办。只有走了这么一个流程,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上,才能够名正言顺。他们也才能够给大家一个交代。

你们看,我们努力过了,也和他们激烈地争辩过了。可是人家实力太强了,我们说了不算啊!所以我们谈判失败了,这也不能怪我们吧?

很多人肯定觉得,做这些明知道没啥用的事情,一点意义都没有,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但这些历史人物,需要给历史一个交代,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历史定位。所以就算再无用,事情也必须要做。

就好比最后签字的人,是一个名不经传的王世杰。王世杰是什么身份?他真的够格扛下这么大的事情吗?当然不够格。

可够格的人,是不可能在这份条约上签字的。一旦签了字,这个人就成了李鸿章,成了奕山,成了崇厚。那是他们万万都不愿意承担的。在名与利都没啥追求的情况下,一个历史定位,对这些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历史定位,往小了说,影响的是子孙后代的前程。往大了说,影响的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一个姓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清朝有个官员叫秦大士,他跟着一帮好友路过西湖时,看到了秦桧夫妇被反绑着跪在岳王庙前,好友便故意戏谑地怂恿他写副对联。秦大士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桧在宋朝做了孽,导致姓秦的一族,从此以后再难抬头,历史定位就是这么重要。同样在清朝为官的岳钟琪,作为岳飞的子孙,自然就彰显着忠义无双的高大形象了。

有人说,方孝孺、史可法这些人愚不可及,是愚忠的典型。那他们为啥非要逆天而行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九死一生的事情吗?除了忠君爱国的精神外,历史定位也是心里的一杆秤。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约日期如果再晚一天,外蒙是否就不用独立了

签约时间,不代表谈判出结果的时间

雅尔塔会议结束以后,实际上中方就已经风闻了其中的内容,所以说,酝酿谈判,也是从1945年2月开始的。

到了1945年6月27日,宋子文带队,一大帮谈判代表前往苏联,打算就雅尔塔协定进行磋商,双方谈了足足10次以后,才勉强有了一个结果。

所以说啥时候谈结束的,咱也不清楚,不过出结果的时间,肯定是在8月14日之前。说不定在这之前,双方已经形成了某些方面文件。

所以说8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只是走了个形式,真正的结果,早在之前就已经敲定了。至于时间为啥这么敏感,这事儿的确值得推敲,但不管是哪一天,其实都不会影响结果。卖了,就是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