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作者:蒋小华管理学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 导语

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艺术。

你是否曾疑惑,为何同样的资源与人力,在不同的管理下,团队的效率和成果会天差地别?

答案就在于“管理体系”。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本文将从思考体系、目标体系、执行体系、考核体系和管控体系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构建这一管理体系。

01

思考体系

在构建管理体系之初,我们需要先从思考体系入手。

思考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清晰的思路,就没有明确的行动方向。

而且,思考不仅要有深度,更要有体系和章法。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1,系统思考:思维导图

在信息时代,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层出不穷,如何将其整合并内化为团队的智慧?答案就是系统思考。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管理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更为全面和精准的决策。

因此,管理者的脑海中需要有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这张图不仅要涵盖团队的目标、计划、资源、风险等各个方面,还要能够灵活地调整和优化。

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它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

实操建议:

定期组织团队进行“思维导图大会”,让每位成员都参与到思维导图的构建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团队的智慧,共同绘制出更为完善、全面的思维导图。

可以考虑使用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或MindManager,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分享。

2,深度思考:五WHY法

面对问题,很多管理者只看到表面,而未能深入探究其根源。五WHY法,就是连续问五个“为什么”,以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

这种方法源自丰田公司的生产管理,旨在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而非停留在表面现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实操建议:

当团队面临问题时,采用五WHY法进行深度剖析。每次只问一个“为什么”,并逐一记录答案,直至找到问题的根源。

具体可以创建一个问题分析表,列出每个“为什么”及其对应的答案,帮助团队更好地进行深度思考。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3,创新思考:打破常规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是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管理者要敢于打破常规,引领团队走出舒适区,探索新的可能。

乔布斯曾说:“创新是区别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实操建议:

首先,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跨界学习,如参加不同行业的研讨会或工作坊,以激发新的思考角度。

同时,设立一个“创新点子库”,鼓励团队成员提交自己的创新想法,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筛选。

02

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是团队前进的动力。管理者必须为团队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标。

1,确定目标:SMART原则

目标设定要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间限制(Time-bound)。

这样的目标既明确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实操建议:

首先,在制定目标时,确保每个目标都符合SMART原则。可以使用目标制定工具或模板,以确保目标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同时,为每个目标设定一个具体的完成时间和里程碑,以便跟踪进度。

2,商讨计划:OGSM法则

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要遵循OGSM法则

即目标(Objectives)、目标之下的具体目标(Goals)、策略(Strategies)和衡量标准或里程碑(Measures/Milestones)。

这一法则有助于团队成员对目标和实施路径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执行力。

实操建议:

首先,在制定计划时,邀请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确保每个人都对计划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Trello或Asana,进行计划的制定和跟踪。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3,拆解任务:WBS法则

目标设定后,要将其拆解成可执行的任务。

WBS(工作分解结构)法则是一种有效的任务拆解方法,它能够将复杂的项目或目标细化为更小、更具体的任务,便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

实操建议:

首先,将大目标拆解为若干小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分配具体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同时,利用WBS法则进行任务的拆解,并使用任务管理工具进行跟踪和管理。

03

执行体系

执行力是团队成功的关键。管理者需要构建一套高效的执行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1,定义结果:先标准后成果

在执行任务前,必须明确任务的标准和预期成果。这样团队成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最终成果符合预期。

实操建议:

首先,在开始执行任务前,与团队成员明确任务的标准和预期成果,确保每个人都对结果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制定详细的任务说明书,包括任务的目标、标准、流程和时间表。

2,明确责任:先小人后君子

在分配任务时,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权限。正如法家思想所言:“明法度,定分止争。”

虽然这看似有些“小人之心”,但实际上它有助于避免推诿和扯皮,提高团队的执行效率。

实操建议:

一是,在分配任务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权限,避免任务重叠或遗漏。

二是,使用RACI矩阵(负责、批准、咨询、告知)来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3,快速行动:先开枪再瞄准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执行力比完美的计划更重要。管理者要鼓励团队成员在明确方向后迅速行动,边做边调整,而不是等待完美的计划出台。

这就像是在战场上,先开枪再瞄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实操建议:

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在明确方向后迅速展开行动,不要过分纠结于计划的完美性。

另一方面,采用敏捷开发的方法,如Scrum或Kanban,以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为核心。

4,反复检查:先怀疑后信任

执行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反馈。这并不是不信任团队成员,而是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和及时发现问题。

因此,要保持警惕,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所预见。只有通过反复的检查和验证,才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操建议:

一是,定期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反馈,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是,设立定期的检查点和反馈机制,如每周的团队会议或月度评审。

04

评价体系

公正的考核体系能够激励团队成员更好地投入工作,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1,评价指标:明确清晰

评价指标要具体、可衡量,并与团队的整体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实操建议:

首先,制定具体、可衡量的考核指标,如销售额、客户满意度、项目完成率等。

然后,使用KPI(关键绩效指标)工具进行指标的设定和跟踪。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2,奖惩标准:奖优罚劣

对于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认可;对于表现不佳的成员,则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和调整。这样才能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

实操建议:

一是,设立明确的奖惩标准,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认可。

二是,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并确保其公平、透明地执行。

3,反馈方式:黑白分明

考核反馈要直接、明确,避免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这样才能让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

实操建议:

一方面提供直接、明确的反馈,帮助团队成员了解自己的表现并改进。

另一方面采用360度反馈法,从多个角度获取对团队成员的评价和建议。

05

管控体系

有效的管控体系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团队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1,战略流程: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要确保团队的战略方向正确,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需要对市场、竞争对手和自身实力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实操建议:

首先,要定期进行战略规划和评估,确保团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另外,使用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辅助战略决策。

2,运营流程:正确的做事

在战略方向明确后,管理者要制定详细的运营计划,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步骤开展工作。

实操建议:

第一,制定详细的运营计划和流程,确保团队成员能够高效地执行任务。

第二,采用流程图和检查表等工具来明确运营流程和步骤。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3,人员流程:用正确的人

管理者要善于识人、用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

实操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

二是,定期进行人才盘点和绩效评估,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 写在最后

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方法和灵活的艺术。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每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体系中,思考是先导,目标是方向,执行是关键,考核是激励,管控是保障。

只有当这些元素紧密结合、相互支持时,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不过,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组织规模和团队成员的变化,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做管理,一定要有体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