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作者:凤凰卫视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近日,联大通过决议,挺巴勒斯坦入联。

以色列当场粉碎《联合国宪章》,

苦等超半个世纪,巴勒斯坦入联路还有多远?

哈马斯接受停火协议,以军仍宣布进攻拉法,

巴以冲突缘何失控?

回顾历史,《奥斯陆协议》的签署,

让巴以有过和平的曙光,

但最有望解决巴以冲突的人——拉宾和阿拉法特,

却因推进和平进程,遭到刺杀和毒杀。

试问巴以问题何时能解?

和平之路还有多远?

巴勒斯坦“入联”长路漫漫

当地时间5月10日,联合国大会恢复召开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并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一份历史性决议,将美国否决巴勒斯坦入联申请的决定打回安理会重审,并赋予了巴勒斯坦一系列权利,包括巴勒斯坦外交官将有权提出提案和修正案,可以当选为全体会议和委员会的正式职务,有权就中东事务发言,并有权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发表声明。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表决结果出炉后,联大全场掌声热烈。越来越多国家已准备接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激动地向大家表达感谢。而以色列方面同样情绪激动。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将碎纸机带上了演讲台,当场搅碎了《联合国宪章》。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该决议并没有使巴勒斯坦成为联合正式国会员国,也没有赋予其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巴勒斯坦能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仍然需要联合国安理会来投票决定,而美国也仍然握有决定性的一票否决权。面对决议的通过,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言人内森·埃文斯在5月10日警告称,如果巴勒斯坦再次申请联合国会员资格,美国将再次使用否决权。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巴勒斯坦申请“入联”!

说起巴勒斯坦的“入联”之路,还要回溯到1947年。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将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其中60多万犹太人分到57%的沿海的肥沃土地;而130多万的阿拉伯人分到43%的荒凉贫瘠之地。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按照联合国《181号决议》,犹太人在1948年5月14日建立了以色列,并在以色列建国一周年的前夕,也就是1949年5月11日加入了联合国,成为正式成员国。但是阿拉伯人并没有选择建国,而是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就发动了一场全面战争,试图驱逐犹太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完全占领了当时联合国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这片土地一共27000平方公里,以色列把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巴勒斯坦人。其中,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是比较大的两块。

此时的巴解组织在继续武装斗争的同时,开始积极寻求加入联合国参与联合国事务,以期加大自身在国际的影响力。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3237号决议》,批准巴解组织为观察员。1988年11月13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大《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国土面积为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1988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用巴勒斯坦这一名称,代替巴解组织,并维持巴勒斯坦的非国家观察员类别。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2011年9月23日,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成为正式成员国的申请。但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最终巴勒斯坦入联的申请没有通过。即便如此,巴勒斯坦仍未放弃其“入联”的努力。同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票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成员。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高票通过了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的决议。

伊朗和以色列曾有过和平的曙光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巴以冲突曾有机会和平解决,且已付诸实践。可惜领头人被人暗杀,导致这项和平进程戛然而止。推动巴以冲突和平解决的领导人,就是以色列已故总理拉宾和当时巴解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1974年6月,工党领导人的拉宾接过党主席的位置,并担任以色列总理。历经数次阿以战争的拉宾逐渐认识到,只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阿以问题的唯一出路。于是,在拉宾的努力下,1975年9月1日,以色列与埃及签订西奈临时协议。两国宣布,以后无论中东地区发生何种冲突,两国都不再向对方使用武力,而应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与埃及的和解让拉宾看到了希望,正当拉宾想进一步促进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和谈进程时,意外发生了。

拉宾被指在与美国的武器交易中,涉嫌收受巨额“好处费”。种种压力下,1977年5月,拉宾引咎辞职。同年11月,右翼党派利库德集团开始执政,工党结束了长达29年的统治,拉宾就此沉寂了几年。

阿拉法特是巴解组织的领导人,和以色列的拉宾一样,他也经历了从军事斗争到和平思想的转变。在长期的抗争中,阿拉法特逐渐认识到,以暴易暴无法取得真正的胜利,他加强了政治和外交斗争的力度,力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但在巴解组织成立之初,内部是派系林立。每个成员组织背后都有为他们站台的国家。跟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国家走得很近的,主张采用极端手段来实现政治诉求。而跟西方一些国家关系密切的,就比较倾向于跟以色列和谈。于是乎,原本崇高的建国理想,在不断的失控中走向了扭曲,走向了涣散。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1970年9月6日,巴解组织中的“人民阵线”劫持英国、德国和瑞士的3架飞机到约旦,将300多名乘客囚禁沙漠,还炸毁了多架飞机,要求欧洲各国释放巴勒斯坦的囚犯。劫机事件一出,约旦政府的国际名誉一落千丈,各国纷纷指责约旦和恐怖组织沆瀣一气。终于,约旦军方率先撕破了脸。劫机事件后不久,全副武装的约旦士兵便步入巴勒斯坦难民营。一阵炮火交锋后,阿拉法特跟巴解组织被驱逐至黎巴嫩,4000多名游击队士兵和数万平民的尸体,则留在了寂静的难民营。由于冲突爆发在1970年9月,因此,该事件也被称为“黑九月事件”。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在经历了“黑九月事件”后,为了血祭巴解组织被约旦驱离的日子,一部分年轻人自发组成了一个名为“黑九月”的极端组织,并成功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世界的慕尼黑惨案。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所杀害,惨案发生后,巴勒斯坦问题非但没有因此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以色列却获得了广泛的同情。曾经那个争取自由、反抗欺压的法塔赫也被许多国家视为纯粹的恐怖组织。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此时的阿拉法特意识到无穷无尽的恐怖袭击,换不来真正的和平。巴勒斯坦需要休养,巴勒斯坦人需要和平,他们需要一个家。于是,阿拉法特在慕尼黑惨案后强行解散“黑色九月”,是他面对内部压力所能为和平做的最大努力。1974年,在解散“黑色九月”后一年,阿拉法特接受了联合国的邀请。11月15日,他当着众多国家代表的面坚定地说“今天我带来了橄榄枝,也带来了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上掉落”。1984年,他又提出了著名的“以土地换和平”方针,以一人之力艰难地推动着巴以的和平进程。

巴以和谈迎来机会

1992年,以色列又一届总理大选开始了,拉宾在大选中高举和谈旗帜,此时此刻,历经40年战乱的以色列人,他们希望拉宾能达成与巴勒斯坦的谈判,从而结束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同年6月,工党击败利库德集团,重新成为执政党,拉宾再次担任以色列总理。就职典礼上,拉宾首次提出,征服和奴役另一个民族不是犹太民族的传统,紧接着上任不到一星期,拉宾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向巴勒斯坦人发出和平言论,“无论是和平相处还是对抗冲突,命中注定,我们要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言论发出后,拉宾马上又宣布撤销100多个犹太非法定居点,并在以色列境内为他们建造5000套住房,用以安置他们。另外,拉宾还承诺,在合适条件下,以色列不排除撤出戈兰高地的可能。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对于促进巴以和平,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占尽的节点,阿拉法特没有错过这个节点。1993年9月,他和拉宾正式签署《奥斯陆协议》,并代表巴勒斯坦接受按1967年以色列实控线为准进行边界划分。要知道,这个疆域划分比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的划分还要少许。面对巴勒斯坦方面释放的巨大善意,以色列作为回应,归还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土地。

但是两年后,拉宾在以色列国王广场上胸口连中两枪,在手术台上不治身亡。从拉宾被刺杀后,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拉宾、佩雷斯所属的以色列工党,主张承认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不反对建立一个拥有有限主权的巴勒斯坦国,支持“两国方案”,也就是,以色列是一个国家,巴勒斯坦也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并存。工党同意向巴勒斯坦国让出部分土地,终止扩建定居点,用这样的方法来换取和平。而现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属的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就奉行扩张政策,主张以暴力控制地区安全,并强烈反对巴勒斯坦立国。2023年10月以来的这场巴以冲突,半年多时间,以色列军队就已经打死巴勒斯坦人35000多,打伤巴勒斯坦人78000多。

这真是,巴以和解如梦呓,中东和平叹无期。

2024年5月19日 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 为您讲述

巴以夭折的和平

巴以夭折的和平 | 大新闻大历史

制片人:王莹

编导:周桐羽

编辑:周桐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