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作者:小魔王晚礼服

有些人只要飞扬跋扈惯了,就很难再改掉。而在国际社会上,某些霸权主义国家也是如此,一旦对他国颐指气使惯了,就很难再摆正自己的位置。虽然在过去的大半年里,美国相继派出他们的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来华访问,对我们摆出了一副“低姿态”,但这些政府官员给中方发出的政治信号可“并不十分友善”,其中最引外媒瞩目的就是指责中方电动车“产能过剩”的议题。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据西方媒体的综合报道,在中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的大背景下,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已于本周二(5月14日)宣布,美国未来将大幅提高对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和先进电池等。但令人感到些许意外的是,看到此消息的欧洲各国并没有积极响应“老大哥”的号召,而是采用了更符合中欧双方长远利益的政策。由此可见,在欧美间的利益并不一致的当下,拜登政府很难以带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口吻,对欧洲人继续发号施令。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一、美国高估了自己在西方世界的名声,加关税几乎无人跟随最后“打了自己的脸”。

正如在物理学中曾有规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任何单方面向他国施加的惩罚性关税政策,也定将会对本国造成同等当量的“反作用力”,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而如今美国对华祭出这样的“下下策”,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反华”的路已经越走越窄,甚至到了穷途末路的程度,拜登的一堆内阁幕僚即便是绞尽了脑汁,都很难再想出比关税壁垒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案。最终就形成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即拜登政府不得不将此前一直标榜的“自由开放的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亲手击得粉碎,以在经济、政治上迅速筑起“小院高墙”的方式维护其所谓的美国利益。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拜登此举很明显高估了自己在西方世界的口碑和名声,并低估了中欧双方经济合作美好愿景的影响力。虽然美国白宫已于5月14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18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但从目前来看可以说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美国对华加关税的举措并没有得到欧洲各国的认可与跟进,二是因为拜登的举措实际上只是对特朗普时代中美贸易战产物的小修小补,可谓“老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在国际上有一种“臭名昭著的主义”,它的名字叫做“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某些国家只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对他国实施不对等的国际贸易。当声名狼藉的霸权主义国家堂而皇之的在国际舞台上耍起了臭名昭著的贸易保护主义,结果必然是臭不可闻、人见人厌。欧洲人之所以不愿和美国人同流合污,也是打心底对美国这类“想赢钱又输不起”的双标行为深恶痛绝、不敢苟同。依照美国白宫公布的最新消息,新一轮对华关税将包含整整13项条款内容,除电动车关税将从25%升至100%外,还有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关税率从7.5%提高至25%,太阳能电池从25%提高至50%,注射器和针头从0%提高至50%等。整个加税方案看似洋洋洒洒上百页,实施起来却只能用四个大字做评价,那就是“聊胜于无”。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至于结果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只要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电动车、锂电池、电池板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量就能知道原因,毕竟美国市场一直都不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出口地。以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为例,今年第一季度仅吉利汽车(GEELY.UL)向美国出口了2217辆汽车,是唯一一家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而且吉利汽车也不是直接出口,而是通过其“极星”(Polestar)品牌。换句话说,我们的产品都没有怎么卖给你,你在那边单方面给我们加关税又有什么用?现在加了关税没人跟、也没效果,这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吗?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二、欧洲表示将“独立制定”中欧国际贸易细则,并称“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且这种联系是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而当我们将联系的哲学概念引申至国际政治领域时,就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地缘政治关系”。在没有美国人强行干预的情况下,本就连结在一起的亚欧大陆就会产生极为紧密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联系。可就是这种固有的、客观的联系,却被美国视为是一种禁忌。美国的政客和商人们也很是害怕,有朝一日欧洲与中、俄走得太近,将隔着整个大西洋、太平洋的美国排挤至“交际圈”之外。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早在二战战后,美国曾分别用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欧美间的经济、政治进行强行绑定,但随着后来美国经济衰退,又大搞“货币稀释政策”,欧洲人很快就不和美国这个“奸商”玩儿了,并进而采用了组建欧盟“大家庭”的方式,来抵御在经济、政治实力上过于强大的美国。因此,欧洲和美国虽然有过“蜜月期”,但这并不代表欧洲人什么事儿都要跟在美国人后面做他们的“工具人”。就拿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车课以100%的关税一事来说,欧洲方面的表态均偏向谨慎。与美国政府不同,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还专门在14日当天明确表示:“由于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因此我们还不能就此进行最终表态。”就是这样一个表态的时间差,已足够让美国在西方世界“威信扫地”。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美国人善于将所有的议题都“政治化”,但他们将经济议题政治化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这不但侮辱了广大经济学家们的智商,还严重破坏了现有的国际市场秩序。相信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大家都听到一个名词叫“产能过剩”,但真正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自始至终都从未发生过。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引入价值规律的概念,即世界上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是围绕市场供需自行调控的价值规律运行的。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产能高了,市场供应足了,产品价格就下降了。同理,产能低了,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也就上涨了。现如今各国都在积极推行绿色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对电动车的需求本就在快速增长,而中国的电动车之所以能够卖出去,还能卖得很便宜,就证明价值规律在正常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如果美国人只是简单的因为中国电动车“卖得太便宜”就对我们施加高额关税,那很明显就是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其理应受到国际世贸组织的处罚。反观中国在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向世界经济敞开大门后,美国人做了什么?难道他们当时没有将大量“质高价优”的美国货销售到我们国内市场吗?如今“中国制造”赶超了“美国制造”,拜登政府就要对中国加关税、建壁垒,是不是明显有些“玩不起耍赖”的意思呢?很可惜,你美国人可以厚着这个脸,但但欧洲人并没有美国脸皮那么厚。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欧洲拒绝跟随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并坦言“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在各国民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家都有过一个万事开头难的阵痛期,也都或多或少利用过加关税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民族企业度过困难,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儿。但美国现在这样直接对中国产品增加100%关税,还号召盟友一同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这吃相就实在是太难看了。对此,德国总理朔尔茨就曾指出:“欧洲制造商正在中国市场上成功地销售他们的汽车。”

美国打了自己的脸!选择中国还是美国,欧洲用行动作出回答

其实在欧洲,不止德国认为中欧经济正在良性高速的发展,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也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当被问及欧盟是否应该效仿美国政府时,他说:“我们不想瓦解全球贸易,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同时,宝马公司总裁奥利弗·齐普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警告称:“惩罚将招致中方采取反制措施。美国人的这种做法有些过于短视。”由此可见,中国强大的产能并不是对西方的“威胁”,反倒是推进中欧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剂“强心针”,美国人极力挑唆西方与中国脱钩,只是因为自己无法在新能源产业“分一杯羹”罢了。不过事实已经证明,美国越是猴急就越能证明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美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让自己更加孤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