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通策医疗吕建明又领罚单,“牙茅”的“眼科梦”为何一地鸡毛?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5月17日,通策医疗公告称,该公司于5月15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吕建明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前述事件可简单归纳为,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眼科投资”)没能如期还钱,而承诺代为履行归还义务的吕建明也没有代为还钱,所以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在今年4月中旬,吕建明已经卸任通策医疗董事长,但他仍然是通策医疗的实控人。

不过,在再一次领到罚单之际,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眼科生意上的往事也随之揭开。这家公司实际曾经参与了杭州当地的浙二眼科中心搬迁项目,不过,由于项目进度的延期,通策医疗的眼科生意也似乎被“扼杀在摇篮里”。

截至5月17日收盘,通策医疗报收64.21元/股,涨0.47%,最新总市值205.88亿。

参股公司数次“领罚单”

在2023年3月28日,通策医疗披露了《关于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归还财务资助款的进展公告》 , 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眼科投资”)将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全部归还通策医疗于2019年至2020年8月期间提供的1.12亿元财务资助款。

今年1月10日,通策医疗披露《关于参股公司归还财务资助款的进展公告》,眼科投资将于今年一季度完成归还财务资助款,如今年一季度末未归还,实控人吕建明将代为履行归还义务。

随后在今年4月2日,通策医疗又披露《关于参股公司归还财务资助款的进展公告》称,眼科投资预计将在今年4月15日前归还财务资助款及利息。也就是,和原先计划的2023年底归还相比,此时的还款进度已经至少延期两次。

最终,今年4月9日,通策医疗披露《关于参股公司已全部归还财务资助款的公告》,截至今年 4月8日,眼科投资已将全部财务资助款1.12亿元本金及利息归还公司。

据此,浙江证监局认为,眼科投资未能按照公告的还款计划及时归还财务资助款,吕建明在眼科投资未能按承诺时限归还时没有代为履行归还义务,眼科投资、吕建明的上述行为构成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承诺》 (证监会公告〔2022〕16号)第十五条所述情形,也就违反承诺的情形。

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承诺》 (证监会公告〔2022〕16号)第十七条的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眼科投资、吕建明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从目前来看,通策医疗的参股公司,即眼科医院投资公司这一系列“还钱”问题已经解决。

不过,这不是眼科医院投资公司第一次被质疑信披有“猫腻”。例如,在2022年8月,围绕着眼科公司的财务资助问题,通策医疗已经有违规行为被监管要求釆取责令改正措施。

当时,浙江证监局提出,根据通策医疗2017年12月9日披露的《关于向银行融资并签署〈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资方案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相关方将按照持股比例提供财务资助。但是,经查,实控人控制的关联方在2018-2020年期间未同比例提供财务资助,其他股东截至检查日未提供财务资助。因此,财务资助实际情况与公告披露不符。

事关“牙茅”的眼科生意

不过,在眼下这起因为没能及时还钱而遭到监管处罚的事件背后,涉及的是通策医疗当年进军眼科产业的往事。

事实上,当前被罚的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眼科投资,下文简称“通策眼科投资”)是通策医疗在2017年从关联方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手中买来的。它是通策医疗成长历程中一家有特殊意义的公司。

在2017年,通策医疗的这一投资举动是这家公司想要涉足眼科产业的标志性动作。当时,通策医疗提出,眼科医疗服务具有高成长性。同时,这笔投资也能进一步拓宽公司投资平台、分散投资风险,增强长期盈利能力。那一年,通策医疗的全称还是“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全名在2019年由“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具体在2017年10月,通策医疗和关联方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另一非关联方自然人股东签署了《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以1亿元受让了通策控股集团持有的20%的股权,准备开启牙科以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历史公告看,通策眼科投资在当时想做两件事,一是卖眼镜,二是做眼科医院。公告提示,截至2017年10月,眼科投资对外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杭州存济眼镜有限公司,并拟发起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浙江广济眼科医院。

综合各类信息来看,浙江广济眼科医院也就是“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据杭州上城区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上城发布在2017年5月3日发文,浙江大学、浙医二院和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5月2日在浙大紫金港举办三方签约仪式,联合共建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据前述公众号,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将采取新型运作模式,是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结合的又一个创举,总投资不少于18个亿,长远建设目标为“国际一流眼科医院”,同时,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建成后,还将挂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并充分依托浙医二院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学科优势,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

在杭州当地,“浙二眼科中心”是可以比肩“杭州口腔”的金字招牌。公开信息显示,浙二眼科中心2016年全年门诊量达63.12万人次,相当于杭州一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各类手术达5.82万例(含住院、门诊、激光手术),也相当于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总手术量,经营效益可见一斑。

当时,浙江大学眼科医院一度被宣传最快将在2017年底启用。同时,它被称为是浙二眼科中心的“整体平移和增容扩建”,它将落在西湖大道1号的外海·西湖国贸大厦,与城站火车站隔街相望。据高德地图,西湖大道1号坐标的图册内,“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和“浙江广济眼科医院”的招牌平行挂在同一面墙上。

通策医疗吕建明又领罚单,“牙茅”的“眼科梦”为何一地鸡毛?

不过,这家医院后来没能在2017年底就启用。在通策医疗的历史公告中,在2020年4月,企业还在表示,其通过浙江通策眼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浙江广济眼科医院目前正在进行搬迁开业准备,计划于2020逐步开业。直到2022年初,通策医疗才表示,眼科医院已正式启用。

据浙江省卫健委官网公开信息,2021年12月,浙江省卫健委同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托管浙江广济眼科医院作为医院眼科中心。

通策医疗吕建明又领罚单,“牙茅”的“眼科梦”为何一地鸡毛?

同一时期,杭州当地媒体《钱江晚报》报道,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从2021年12月6日起陆续搬迁至新院区,随后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即将启用。

而据《杭州日报》报道,在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正式启用之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委、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还表示,其当年回国时候的三个愿望都已实现。愿望之中,就包括建立一所更大、更宽敞的眼科专科医院。

姚克及其父亲姚锡琥都是国内眼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姚锡琥曾发明了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据浙江大学医学院官网,姚克现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附属二院眼科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白内障与人工晶体。

不过,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即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在2022年初才启用也就意味着,通策医疗的眼科生意并不顺利,至少和最开始宣传的2017年底启用这一期待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至今,通策医疗的年报也不显示其眼科业务的经营状况。

另外,在2022年初,通策医疗同意放弃参股公司通策眼科投资股权的优先认购权。当时的放弃公告提示,通策眼科投资2020年的年度净利润为1496万元。

在放弃参股公司通策眼科管理股权的优先认购权之际,通策医疗表示,企业是基于公司眼科业务的现状以及眼科领域长期发展前景做出的权衡决策,公司认为这有利于规避眼科业务持续投入对上市公司短期利润影响,同时,能提高上市公司长期盈利能力。

另据通策医疗2023年报披露,其投资建设浙江大学眼医院的过程中,公司同比例投入了2.6亿元用于眼科医院投资建设,截自报告披露日已完成投入,另外公司已经收回全部眼科财务资助款及利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