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作者:Beiqing.com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现代很多国学大师主张:青少年要读《论语》;中年要读《道德经》;晚年要读《六祖坛经》。但我认为,《六祖坛经》是中国式佛学经典,也是中国心理学专著,人生哪个时期都可读必读。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曾讲过,当他儿子问他要读什么书时,他告诉儿子:“那就读《坛经》吧,没那么多时间,就先读其中的《行由品第一》吧。”没想,正是《六祖坛经》改变了他儿子的人生。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六祖坛经》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我们若能明自性,向内求,就能走上人生的阳光大道。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自性,就是人的真心本性,也叫道心、佛心。人的心,本来是洁净,毫无污染的,就如未出生的婴儿洁白无瑕。所以,老子在《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能如婴儿乎。”人是因为出生后,受到社会各种各样外部环境的影响,受到好的影响,人心向善;受到坏的影响,人心向恶,这样才有了人心善恶之分。《菜根谭》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说的正是此意。人心无善恶,是心之体;人心有善恶,是心之用。《道德经》说:“圣人不仁。”大成至圣,已具道心,心中无仁,也无不仁,这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道德经》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能长久的原因,是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不利用万物来生长自己,所以能永恒。天地有厚德,给万物阳光、空气、水、肥料等生长的“必需品”,却没有向万物索取一点点用于自己的生长,也就是说,只为万物不为自己,这就是天地“以其不自生”,所以天地能长久。就像水利万物而不向万物有所索取,故水能源远流长,永不枯竭。反观世间万物,总是索取,只为自生,故皆自生自灭,无一长生。天地如此,人性亦然。人若无欲无求,专门利人,毫不利己,就是人心不自生,故能长生,就是道心。人心自生自灭,道心不生不灭。“何其自性,本不生灭”,就是道心不生不灭。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未觉悟的佛。人人都是菩萨,都有一颗佛心,这就是“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只是人的佛心被世尘所蒙蔽。人的真心本性被佛门贪、嗔、痴、慢、疑“五毒心”遮蔽,不能明心见性了。所以,《尚书》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人都有道心,道心也是自性,自性具足。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人的真心本是如如不动。“本不动摇”,就是佛家讲的“常寂光”。常,就是永恒;寂,就是寂静;光,就是明心见性。人的真心本性是不动的,只因六根接触六尘,而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成了人心。道心不动,人心妄动。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华严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我们所见皆是万物映照在心上的缘影,万物皆由心生。如果我们不起心动念,就能做到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六祖坛经》记载,六祖惠能初至光孝寺,恰好碰到两个僧人对着飘动的经幡激烈争论,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就在争执不相上下的时候,六祖上前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正是起心动念,才有风动和幡动的分别;若心寂然不动,又哪有风动和幡动?

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

六祖慧能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之心,就是自性。王阳明龙场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明自性,向内求,才是人生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