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督察组点名鄱阳湖禁捕和江豚保护不力

作者:梦幻铅笔INK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近年来,由于非法矮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部近日披露,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今年5月对江西省的督察发现了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督察组点名鄱阳湖禁捕和江豚保护不力

非法矮围整治不力

非法矮围问题由来已久,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多次下令整治,围湖造地行为屡禁不止。江西省在执行整治过程中未能彻底解决问题,甚至重新出现了新的非法矮围。这不仅破坏了湖泊生态环境,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禁捕和江豚保护不到位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然而,尽管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捕范围和保护措施,但实际执行中存在漏洞,导致江豚保护不力,甚至出现了江豚死亡的情况。这一问题暴露了监管盲区,亟需加强。

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督察组点名鄱阳湖禁捕和江豚保护不力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活动对鄱阳湖的水质影响巨大。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蓝藻暴发等生态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督察组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表示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江西省有关部门和沿湖三市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做好监管和整改工作。

加强政府监管与立法

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力度。非法矮围行为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法律震慑力不足和执法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惩。

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非法矮围的清理整治工作,应采取定期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应加强禁捕和江豚保护工作的监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保护措施都能切实执行。

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广大市民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1. 环境教育和宣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学校也应加强环保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市民可以通过参加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环保宣传等志愿活动,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特别是在鄱阳湖周边地区,居民应自觉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合理利用水资源,共同维护水质。

3. 公众监督和举报: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途径,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工作。公众的监督不仅能促使相关部门及时处理环境问题,也能提高整体社会的环保意识。

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绿色生产: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应进行科学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资源节约:企业应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应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3. 生态修复:企业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资助环保项目、参与生态修复工程等方式,为鄱阳湖的生态修复贡献力量。

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湖区的生态安全,也关系到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的生态安全。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广大市民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监督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督察组点名鄱阳湖禁捕和江豚保护不力

让我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清洁美丽的环境。鄱阳湖的保护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