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理想汽车遭遇集体诉讼,高管被诉欺诈,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作者:哔哔汽车

理想现在很不理想

活久见,理想的投资者(股东)和高管内杠,对簿公堂。这是怎么回事?

理想汽车遭遇集体诉讼,高管被诉欺诈,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财联社5月16日电,理想汽车原本对首款纯电动MPV车型MEGA寄予厚望,并为其制定了激进的销量目标,但该车型在3月1日上市后表现不及预期。理想汽车于3月21日调整了一季度和全年销量目标。2月29日至3月21日期间,理想汽车股价跌去三成。5月15日,北京律师郝俊波称,投资者已向美国法院起诉理想汽车及部分高管证券欺诈。他发布信息公开征集投资者参与免费集体诉讼。该案诉讼期间从2024年2月26日至3月20日。2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并给出2024年一季度交付量指引。3月21日,理想汽车调低了一季度交付量目标。
理想汽车遭遇集体诉讼,高管被诉欺诈,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需要指出的是,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两地上市,此次发起集体诉讼的美国投资者。香港市场方面,没有关于这次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的相关披露。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美国那边的投资者胜诉,则香港这边的投资会不会照葫芦画瓢,有待进一步观察。

祸起于MEGA

从公开信息了解到,这次美国投资者对理想汽车和高管发起的诉讼,主要原因是MEGA失利。

作为中高端MPV,MEGA被理想汽车寄予厚望。以爆款方向打造的MEGA,在未上市之前占用和消耗了理想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上市后,因为外观的“致命伤”,几乎是瞬间从汽车市场消失,失去了热度。

理想汽车遭遇集体诉讼,高管被诉欺诈,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鉴于MEGA失利,理想汽车不得不调整年度销售目标。受此影响,理想股价波动。正因如此,才有了美国投资者对理想汽车集体诉讼和控诉高管欺诈的由头。

至于理想汽车在研发MEGA过程中,决策是否得当,高管的种种行为是否构成欺诈,见仁见智。

理想汽车冤不冤,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此次集体诉讼争论的焦点是:谁该为MEGA失利买单以及因为调整年度经营计划导致股价波动引起的损失。

客观而言,一个正常的商业体开发一款产出,必定会面临各种竞争和风险,所以其开发的新产品肯定不能保证成功;而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年度经营目标,在上市公司中也比较常见,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如果仅仅以产品研发失利或者修改年度经营目标为由向高管发起诉讼,似乎很霸道。

由此看来,理想汽车和李想为首的高管似乎很冤。

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就是理想汽车研发产品的决策是否合理,详情可以参考文章《mega失利后,理想汽车慌了,隐藏的产品问题更为致命》

作为理想汽车投资人之一的王兴,曾公开说:“或者说,MEGA有点像是为理想CEO本人造的车,L6才是理想员工为自己造的车。”由此可见,投资人对于MEGA的失利,心存不满,且认为高管需要为此负责。

美国不比中国,美国投资者比中国散户难糊弄

A股市场,常有企业主掏空上市公司案例。大的有康美药业作假300亿,ST宏图5年造假480亿,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等等。甚至出现团伙作案,保荐人(机构)、会计事务所等共同作假,监守自盗的案例。

理想汽车遭遇集体诉讼,高管被诉欺诈,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A股市场,有些公司上市前突击分红,意图上市圈钱之后补窟窿,比如近期的马可波罗瓷砖;有些是全套作假,实控人逃叛新加坡,还公开叫嚣:你来抓我呀。

理想汽车遭遇集体诉讼,高管被诉欺诈,是莫须有还是罪有应得?

中美的投资土壤毕竟不一样,中国的企业主糊弄散户的那一套,在美国资本市场很可能吃瘪。

美国投资者对理想汽车及高管发起集体诉讼,给中国的企业主敲响一个警钟:境外资本市场不是ATM,境外投资者不比境内散户好糊弄,搞不好一身骚。

企业主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否则可能面临诉讼。比如理想汽车新开产品决策是否合理,是否一言堂,修改年度经营目标是否太随意,依据是否合理等等。

至于理想汽车的案例,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谁是你心目中的正义,谁又最终谁代表了正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