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作者:网信和平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它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

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它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中唯一一座

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原历史文献

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馆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

新华社带你走进北疆博物院

邂逅这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了解它的创建者

一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法国人

视频加载中...

留住宝库,为科学研究添彩

百多年前

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展开长达25年“艰苦而又漫长”的科学考察

并在天津创建了北疆博物院

因极为丰富独特的馆藏和丰硕的学术成果

这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位列世界“第一流的博物馆”

走进北疆博物馆

各类大型古生物化石、地质学藏品整齐排列

百年前制作完工的动植物标本栩栩如生

历史如过眼烟云

这里却依然如初

如今,这里馆藏各类动植物、古生物

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

以及历史民俗文物40余万件

是考察中国北方生物学各分支学科早期科学记录的重要宝库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跋山涉水,为世界“生命史书”增页

在华25年间

桑志华行程约5万公里

足迹遍布中国北部疆域

这也是“北疆博物院”名字的由来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法国博物学家、北疆博物院创建者桑志华肖像照翻拍。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第一个在中国境内组织大规模野外发掘

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发现大规模古哺乳动物群

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发现旧石器

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

第一次在中国境内使用现代地层古生物学方法进行发掘

桑志华的诸多成果

开创了中国哺乳动物学和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先河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展厅陈列着一块有人工打凿痕迹的小小石核

由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发现

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

具有确切地层记录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它的存在打破了德国考古学家提出的

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存在的断言

拉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序幕

1938年

已过花甲之年的桑志华返回法国

将其在最辉煌的学术年华里发掘的

大量珍贵古生物化石和史前文化遗物留在中国

为后世科学家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互学互鉴,为中外文化交流架桥

历经百年沉浮

北疆博物院连同珍贵的馆藏一起

被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

基于庞大、完备、独特、极具科研价值的藏品体系

这里犹如磁石般吸引诸多国际著名学者

来此一睹风采 交流互鉴

法国汉学家高大伟曾在参观时连连赞叹

北疆博物院是一座蕴含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宝库

展示了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汇融合

百闻不如一见|一座博物馆的中法情缘

2016年1月

北疆博物院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这座在中国近代博物馆史上一度叱咤风云

绵延百年而屹立至今的博物馆

正依托数字化技术以更现代的方式走向更多人

今年6月

北疆博物院一批科研专家将前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学术交流中弘扬桑志华的科学求索精神

未来,这座百年“文化桥”将继续推动

世界科学文化交流互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