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作者:东方今报

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 李俊峰 陈郑伊 张煜

2.2万平方米的殷墟博物馆,分布着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1个数字沉浸展厅,青铜器、玉器、陶器、甲骨文片约4000件。

众多的青铜制品,除了武器,礼器中酒具的占比相当大。

由于用途和制式不同,它们有着五花八门佶屈聱牙的名称。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怪名字的酒具

想认识更多的生僻字,就来殷墟博物馆好了,器物展厅展柜目之所及,几乎清一色的生僻字:簋(音鬼)、彝(音义)、斝(音甲)、罍(音雷)、鎣(音迎)、卣(音友)、觚(音谷)、柶(音四)、瓿(音部)、盉(音和)、觥(音弓)……

当然还有人们较为熟悉的尊、爵,这些铜制或陶制的器物用途,大多与酒有关。要么是酿酒的、要么是装酒的,还有调酒的、温酒的、取酒的、分酒的、饮酒的,一条龙服务到位。

殷墟酒器的不少造型,极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憨态可掬的“亚长牛尊”,浑圆肥硕的屁股令人发笑。

小猪佩奇模样的“陶鬲形猪首盖盉”,引来了众多年轻人拍照打卡。此外,展柜里还有一件似乎是瓶口没有洗干净的青铜器,与身边并排的其他物件相比,显得很扎眼。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亚长牛尊

这个名叫“马危折肩尊”的器物顶端口部边沿,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褐色叶片,纤质纹理清晰可见。导游小姐姐说,这是20年前从安阳大司空M303马危墓葬出土的,经专家考证,这些叶子是一种中草药。这口尊,就是用来装药酒的“药罐子”。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马危折肩尊

“我们的中医,老厉害了。”考古专员于成龙更是给出了明确答案,中草药的名字叫“短梗南蛇藤”,一种藤本灌木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早年“四大名酒”

于成龙为记者详解了早年的“四大名酒”——

首先是米酒,谷物制成,价廉物美,最为普及。

其次是果酒,于博士说,果酒在中国有着90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舞阳贾湖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陶器残片上就有发现,“是把果汁和蜂蜜放在一起发酵。”

药酒或者说中药材炮制方法的出现,比果酒晚了1000年左右。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遗存,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釜,陶器外有烟熏痕迹,内有一捆黑色植物茎叶,为当时人们煎煮草药的残留物。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此外,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中期遗址、陕西泾阳高家堡遗址,均有中草药材遗存发现。“早在8000年前,大陆古人已经对自然界动植物和矿物质的药理作用有了足够认识,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西周,人们对药效的追求,使得技法不断成熟,中药入酒,也是古人颇为智慧的技巧。”

于博士重点介绍了商周时期最为神圣尊贵的“鬯(音畅)酒”。

酿造鬯酒的主料是黑黍,是稀有的谷物品种,一皮二粒,酿酒时还要加入香草郁金香,不仅气味芬芳,而且可以入药。甲骨文中,有关“鬯”的记录有180多条,多用于祭祀。商周时期,鬯酒是天子之礼,西周时期就有“赐汝鬯一卣”的明文记载。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鬯酒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高贵的礼物,”于成龙展开说,西周不同的贵族阶层有着不同的礼赠规格。士一级的,送礼一般为野鸡,“因为野鸡性情孤傲,不能活捉,否则会气死。”大夫一级的,互送大雁,“大雁列队而飞,表示行为有度。”卿一级,用珍贵的皮革做礼物。而天子的礼制之一,便是香醇的鬯酒。

“酒”字怎么写

于成龙博士还进一步说明,盛装鬯酒有专门的容器,叫“提梁卣”。通过研究甲骨文,殷墟祭祀最多时要用到上百卣的鬯酒,“相当于用了两三百斤的鬯酒,也足见殷商贵族生活的奢靡程度。”

说了这么多,甲骨文的“酒”字是哪个?

于成龙写了一个“酉”字,字形上宽下窄,“‘酉’就是装酒的大口尊。”他解释说,甲骨文“酉”“酒”相通,只是后来加了三点水,成了形声字。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汉字即便演化至今,也不难发现带着“酉”字旁的,也多与酒和祭祀有关,如醴、酪、醇、尊、奠、醉、醒等等。而在现已发掘的殷商陶器和青铜器中,酒器占比最多。妇好墓随葬青铜礼器200多件,其中酒具占了70%。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重在对内巩固政权,战事重在对外掠夺资源。这也难怪有史学家会为殷商时代描绘出一幅大大咧咧历史画卷:他们沉溺在对未知事物的预测之中,通过灵魂与鬼神的沟通来规划自己的行为。

他们聚在一起,端起精美的酒杯,大口喝着由粮食、果汁、香草酿造的美酒。或分散开来,有的挥舞长矛,驾着马车征战四方,杀人如麻。或者赶上牛车,揣满贝壳货币,把生意做到了“准全球化”。

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浪漫气质,或许正如易中天所说“商,是我们民族少年时代的顽皮和撒野。”

有没有“醉”字?

大象新闻记者问于成龙甲骨文里有没有“醉”字,他说目前还没找到。记者试着用最简单的办法推理“破解”:一个“酉”加上一个“卒”,并不是喝死了,而是脑子兴奋得短路断片了。

实际上,“醉”字最早出现在战国,“酉”字的另一边,是一个脚步不稳的人形。

而殷人对酒的痴迷,也很容易让现代人想到一个成语——“酒池肉林”,从而再联想到《封神榜》小说里那位残暴的纣王帝辛。

“对帝辛和殷商的抹黑,都是后来周人干的。实际上是帝辛攻打东夷无暇自顾,让周人钻了空子。”持有于成龙这样说法的,从古至今,历来不在少数。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顾颉刚更是论证了后世对纣王“清算”的70条罪状里,有53条属于西周、西汉、东晋的不断“栽赃陷害”,“真实度值得怀疑,可信度随之降低”……

殷墟密码②假如博物馆里的酒具会说话

事实上,近百年的殷墟考古实践中,相关的学术学说,也是在前人的考证基础上,不断进化发展。比如“司母戊”被精准定义为“后母戊”,再比如唐际根在“早晚商”的基础上,探索出的“中商”时段概念。

考古,像是探索一条深不见底的长河,更像是品尝一壶醇香扑鼻的美酒,只要喝上两口,要么“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要么“心旷神怡,其喜洋洋”,如真如幻,亦实亦虚。

但也只有醉过爱过,方知酒浓情深。

《殷墟密码》系列报道

总策划 时舜英 余超

策划 赵丹

记者 陈郑伊 张煜 李俊峰 申子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