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确定因素频现!国际化肥供求格局如何变化?

作者:农资导报
不确定因素频现!国际化肥供求格局如何变化?
不确定因素频现!国际化肥供求格局如何变化?

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化肥市场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供应紧张、贸易受阻,引发了一些国家减少出口、大量进口,以及进行某些不同于以往的市场动作,全球化肥供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白俄罗斯化肥出口基本恢复,价格回落也使多个市场供需状态回归理性。然而,巴以冲突、港口罢工等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再度加剧,几个国际化肥主要市场也随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供求格局可能再一次发生变化。

中东:生产、航运双受限

区域钾肥供应前景难料

若说此前影响国际钾肥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是什么,那应该是乌克兰危机。而如今,乌克兰危机还在持续,巴以冲突又进一步催化了全球钾肥供应问题的严重性。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冲突,以色列总理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巴以冲突爆发中的死海地区,是全球钾资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开数据,以色列和约旦依托死海开发钾肥,是全球钾肥的主要供应国。其中,以色列化工集团(ICL)是全球第六大钾肥生产商,年产能约400万吨;约旦阿拉伯钾肥公司(APC)是约旦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年产能约250万吨。

冲突的不断演化,无疑会影响钾肥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行。然而,相比于对钾肥企业生产形成影响,冲突升级对运输的负面影响往往会更先一步体现。

2023年10月9日,以色列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巴以冲突升级。位于加沙地区以北的阿什杜德港口,是以色列第二大港口,主要用于集装箱、杂货以及散货的进出口,也是以色列钾肥出口的重要枢纽。2023年11月,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劫持了一艘以色列的船只——从以色列开往中国的ZIM(以星综合航运有限公司)的罗安达号(Luanda)货轮。据悉,ZIM是以色列最大的货物运输公司,ICL大约70%的货物通过ZIM运输。2023年12月17日,多艘船只行至红海水域时遭到也门胡塞武装袭击,曼德海峡遭切断。据悉,苏伊士运河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两国经波罗的海将钾肥运至亚洲国家的主力替代路径。而对于要走苏伊士运河航线的长途货运船只来说,曼德海峡是必经之路。

1月10日,也门胡塞武装向红海的国际航道发射了多架无人机和导弹。这次袭击似乎是也门胡塞武装自2023年11月开始以商业航道为目标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一家船舶经纪公司称,自2023年12月中旬以来,受袭击影响,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舶运输量下降了14%,降至每天50次。《印度商业报》1月16日报道,红海不断升级的危机正在影响印度的化肥供应,约旦和以色列无法向印度运送的化肥约10万吨。

4月13日,伊朗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300多架无人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这标志着中东冲突的急剧升级。据悉,以色列的西方盟友敦促以色列保持克制,以防止中东发生更广泛的冲突,这可能会影响包括化肥在内的各种商品。

巴西:扩大种植面积

肥料刚需支撑市场坚挺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85%的化肥需求依赖进口。此前,自全球化肥供应链受乌克兰危机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而欠缺稳定性以来,巴西为解决肥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积极进行“肥料外交”,进口激增,库存堆积,甚至在2022年10月,巴西一度需要进行再出口以缓解库存压力。

高位库存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23年,叠加价格下跌助长买家观望情绪,2023年上半年巴西需求迟迟未能回归市场,直至2023年6月底,随着对即将到来的大豆施用季节的需求持续增加,巴西需求终于显现,然而此轮需求仅维持至2023年8月,之后便开始回落。

不过,持续疲软的市场并没有下挫市场参与者对巴西的信心,甚至在巴西的市场价格一度拖累整个西方市场的时候,他们也始终认为,巴西只是在推迟采购,而并不是没有需求。今年年初,玉米和大豆价格下跌使巴西市场的情绪进一步疲软,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称,受高库存影响,马托格罗索州的农民可能会在2024年初的最后一刻才开始采购玉米肥料;1月中旬,大豆易货价格可观,市场参与者再次预计,巴西市场的平静不会延续太长时间,买家将在2月底或3月初采购,以满足第二茬玉米季(safra)的需求。

巴西确实也没有让市场失望。2月初,巴西国内活动开始走强,进口需求上升,自2023年8月中旬以来一直稳步下降的巴西颗粒氯化钾价格也终于触底反弹,低端上涨5美元(吨价,下同),涨至285~290美元到岸价。

巴西的需求有多么强劲,在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巴西化肥协会(ANDA)的数据显示,巴西2023年的化肥供应总量达到4582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11.6%。虽然曾经一度因为“疯狂采购”而导致肥料再出口,但巴西一直以来强劲稳定的需求让巴西有持续进口的底气。据悉,2023年巴西的高进口导致2024年结转库存居高不下。阿格斯(Argus)估计,巴西2024年的氯化钾结转库存约为250万吨,大大高于过去五年180万吨的平均水平。化肥结转库存总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030万吨。不仅如此,巴西在今年也继续维持高进口。全球贸易追踪数据库(GTT)数据显示,巴西1月进口氯化钾85.2万吨,同比增长63%,超过了2021年创下的77万吨的月度纪录,创历史新高。

大豆和玉米约占巴西化肥需求的60%,随着大豆主要种植季节的临近,叠加马托格罗索州的隆多诺波利斯的大豆价格上涨,进一步支持巴西的采购。3月,巴西氯化钾的进口量同比增长7%,达到104万吨。不仅如此,巴西农作物种植面积也将不断增加。据悉,2024年巴西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将分别增至2260万公顷和4560万公顷。因此,市场纷纷看好巴西化肥的需求前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巴西也没有忘记其降低肥料对外依存度的愿望。近日,亚马逊州环境机构(Ipaam)为巴西钾肥公司(Brazil Potash Corp)的奥塔济斯(Autazes)钾肥项目颁发了为期3年的环境许可证。该项目最初计划每年生产220万吨钾肥,被认为是减少巴西对进口依赖的最有希望的项目。根据国家化肥计划,该项目预计将提供巴西约20%的钾肥需求。国家化肥计划的目标是到2050年将进口化肥的比例降至40%左右。目前该比例为95%以上。

印度:肥料替代 扩大产能

到2025年底摆脱尿素进口依赖

同样作为化肥需求大国的印度,近期的动作却与此前迫切想要降低肥料对外依存度的巴西有几分相似。当然,相比起来,印度的举措相对从容,周期也更加长远。

印度化学品和化肥部长Mansukh Mandaviya近日表示,印度大规模推动国内生产、弥合供需差距。到2025年底,印度将摆脱对尿素的进口依赖,停止尿素进口。据悉,目前,印度尿素年产量与需求之间的缺口约为400万吨。

Mansukh Mandaviya表示:“政府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战略来结束其对尿素进口的依赖。一方面,推广纳米液体尿素和纳米液体磷酸二铵(DAP)等替代肥料。另一方面,印度装机产能已从2014—2015年的2250万吨提升至目前约3100万吨。第五个工厂投产后,印度尿素年产能将达到3250万吨,并计划用纳米液体尿素替代200万~250万吨的传统尿素。

此外,据报道,印度南方石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SPIC)近日宣布已完全转向使用100%天然气生产尿素。这显著降低了化肥生产的总成本,有望进一步提升化肥生产效率。

印度肥料进口量的不断减少,也已经反映了其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决心。2021年和2022年,印度尿素的采购量分别为789万吨和746万吨,2023年降为564.5万吨。当然,这也反映出印度国内尿素产能的增加。据悉,得益于新上线3套127万吨装置的产能释放,2022—2023财年印度尿素产量达到2985万吨,比上一财年大幅增长19%。今年1月,印度尿素产量再次创下新高,达到287万吨,而上一年的最高月产量仅为262万吨。

除了降低肥料对外依存度的层层举措之外,印度的招标也是市场不容忽视的关注点。去年2月,招数怪异的印标不但没有像往常起到明晰市场走向、确定市场基准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今年的几轮招标,也让市场产生一定动荡。

2023年12月底,印度政府比市场预期提前发出尿素招标消息,为沉寂的市场带来了一份惊喜。从1月4日的截标情况来看,共收到21个供应商共计271.13万吨货物。其中,最低价为西海岸316.8美元,东海岸329.4美元到岸价。阿格斯当时预计,印度全国肥料有限公司(NFL)将通过招标购买超过100万吨尿素。

然而,在正式结果出来之前,市场有消息称印度全国肥料有限公司在这轮招标中似乎只预订了64.7万吨的尿素,而且中东多数生产商拒绝以300~306美元离岸价的水平给印度供货。该消息促使贸易公司开始回补欧洲市场的空头头寸,从土耳其开始再转向南欧,从而引发了一轮价格的快速上涨。

3月27日,RCF进行又一轮尿素招标,收到了19家供货商共315.16万吨的货源。其中,西海岸139.33万吨,东海岸175.83万吨,船期到5月20日。西海岸到岸价最低报价为339美元,东海岸为347.7美元,比预期略高,短期有利于国际市场行情。但是,业界对这种支撑的可持续性并不看好。业内人士预计,此轮印度尿素采购并不是基于国内农业刚需,而是基于印度大选之年的政治意义。虽然价格略高于市场预期,短期有利于稳定国际尿素市场,但当现有目的达成后,下轮采购会大大推迟,这将会提前透支未来的国际市场行情。4月,此轮招标的采购量最终仅确认为34万吨,远低于之前预期的72.4万吨。这一结果引发全球氮肥市场动荡,业内对尿素走势纷纷进一步看跌,进而引发了全球的大量抛售。RCF并没有对其决定背后的原因发表评论,但当地消息人士指出,印度尿素库存日益充足,截至3月底已高达880万吨。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农资导报作者:陈馨蕊

编辑:丁佳惠审核:王梅红监制:郑红燕

不确定因素频现!国际化肥供求格局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