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财富比肩李嘉诚,贡献不输霍英东,坐拥千亿商业帝国,号称“永不会破产的巨人”,郭鹤年的一生可谓是传奇。
明明是马来西亚人,却在美英眼皮子为中国豪取500万美金的外汇,自己更是分文不取,只为他那一颗中国心。
那么,这位号称“永不会破产的巨人”到底有多牛?他又是如何“为国操盘”的?
海外华人
郭鹤年虽然不是中国人,但却有颗中国心,这就是外界对他的最大评价。
郭鹤年祖籍福建,20世纪初期,郭鹤年之父郭钦鉴带着一众兄弟从福建家乡迁往马来西亚。
郭鹤年一出世,家境就好了不少,成了地方上的小富翁,也有钱让兄弟几个读书了。
郭鹤年的妈妈是福州协和大学的毕业生,因此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她不但把郭鹤年送入当地最有名的学校新山英文学院,还让他学中文。
父亲教导则教导起了经商之道,等到郭鹤年完成学业之后,更是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去自己做生意。
现在看来郭家的家教可谓十分的好,郭鹤年能够有今日的成绩,更是离不开郭鹤年的父亲和母亲的功劳。
1947年时,郭鹤年也有样学样,只身赴新加坡,以十万台币投资成立力务克公司,业务范围以食品及航运经济为主。
可惜,父亲郭钦鉴还没来得及见证儿子的事业成功,便与世长辞。
在1948年,当父亲去世时,郭鹤年继承了大约十三万马币的财产。
据他估计,战争结束后,他爸爸靠著老朋友的特许经营权,挣了大概四百万马币,除了支付税金、葬礼费用及法律费用外,剩下大概一百五十万马币。
不过他从父亲那继承了一份更加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经商的能力。
按照郭鹤年的回忆,父亲郭钦鉴虽然只上了一到两年中学,但是却是一个善于计算,善于交际的人。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父亲的去世,郭鹤年游历了许多国家,继承了家业。
糖王
一九五七年,马来西亚从英国的殖民地中解放出来,并取得了独立国家地位,一度为英国所垄断的食糖市场,现在出现了巨大的空白。
得知马来西亚的白糖完全依靠国外供应,郭鹤年还特地到伦敦进行了实地访问,对制糖的运作有了更多的认识。
回到马来西亚之后,郭鹤年召开了一场家族大会,就将所有的钱都砸在了制糖上。
郭鹤年迅速在马来西亚设立了首座制糖工厂,而马来西亚各地的糖业分销网也在紧张地编织着。
在短短五年内,公司已建立起“原材料—生产—营销”的综合运作体系。
1963年是欧洲百年不遇的寒冬,郭鹤年敏锐地察觉到了白糖市场的变化,他在新加坡囤积了20,000公吨,平均售价35英镑/吨,等候出售的机会。
没想到,糖的行情一直在波动,从原来的平均售价40英镑/吨一下子就降到了30镑,本以为郭氏家族这下就要完蛋了。
然而,在次年九月,当一场席卷加勒比海的风暴袭击了巴西时,世界上最大的食糖出口国家遭受了重创。
很快,糖的价格就飙升到了60英镑,这一下,就让郭鹤年起死回生。
一九六四年末,一家伦敦的报纸上,郭鹤年被冠以“东方糖王”的称号。
在之后短短的数年时间里,郭鹤年已经掌控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白糖产业,30多年前就已经控制了世界上5%以上的白糖贸易。
40多岁时,他就创办了香格里拉,并将其打造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奢华饭店公司。
涉足航运,种植,金融,房地产等各行各业,做大做强,把丰益国际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油和农业企业。
拥有香港无线电视台和《南华早报》的所有权;嘉里建设,嘉里物流,嘉里饮料,等等这些名字,哪个不是如雷贯耳?
而这一切,都是郭鹤年成就的其中一些。
若是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郭鹤年的生意恐怕也只是让他在国外出名,真正让他在中国出名还是那一通电话。
为国操盘
到了70年代,郭鹤年就早已是身家不菲的大富翁,那个时候,郭鹤年还没有忘记回报自己的祖国,捐赠了不少东西。
那时候,中国外经贸部的华润集团,找到郭鹤年,国内资金不足,需要更多的白糖,以及外汇,希望他能以更低的价格,从国外购买三十万吨白糖,并且购买一些商品,以备不时之需。
郭鹤年预计,如果这个信息公布出去,白糖的价格将会再涨20-25%,所以,这项交易一定要保密。
郭鹤年得了这份差事,也不推脱,直接去办了。
若是换做其他商人,恐怕早就趁机大捞一笔了,但是郭鹤年不但没有自己赚钱,还在努力的帮助政府将物价降到最低。
当时全世界的食糖库存才一千万吨,如果郭鹤年要买三十万吨的话,肯定会涨价,到最后就算能买到,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郭鹤年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欺骗所有国家的计划。
他先是派出亲信前往巴西,而他自己则前往国际糖业会议,借以迷惑其他商家,最终顺利地为中国购买了三十万吨白糖。
计划很顺利,巴西那边刚签署了协议,全球食糖价格就一路飙升,郭鹤年也第一时间抛售了手中的存货,大赚特赚了500万美元的外汇。
而郭鹤年则将这笔钱全部存入了伦敦的中国银行支行,忙活了半天不但一毛都没有拿到,还因为这件事情,让公司的业务停滞了两个多月,蒙受了巨大的亏损。
但是他并不为自己在中国做事而感到遗憾,郭鹤年表示,在为国做事之时,不可徇私,“这是对中国不忠。”
郭鹤年顺利地将这笔生意做完后,便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全球最大“包租公”
此时,郭鹤年渐渐察觉到了香港这个新的商机,郭鹤年也明白,凭借着香港的地利,未来必定会发展成无比繁荣的商业王国。
于是郭鹤年在香港创立嘉里集团,并在香港开设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马来西亚,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中国。”
因其独特的建筑和舒适的居住条件,香格里拉成为众多旅游者的首选
香格里拉也因此而闻名全球,郭鹤年更是凭借着这一点,将香格里拉开到了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地方,并将其打造成亚太地区最为知名的饭店。
一九八四年,一位合作伙伴与郭鹤年接洽,邀请他参与一项工程。
“他讲北京建国门外有个大项目,要做成面向世界的窗口和标志。”郭鹤年当时想的是不跟自己人抢生意。
但是,那合作伙伴却说,美国的财团以及日本的银行,现在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听到这个消息,我想,今天的中国还必须靠外国人吗?”所以,他马上下了决心:
“我们要争志气,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刚好我有一亿多美元现金在香港盘古银行,这个事情,应该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
郭鹤年投资在北京的商业中心,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国贸大酒店,中国大饭店。
但80年代,由于大陆的投资大环境和相应的政策尚不完善,郭鹤年这次的创业可谓是自己承担了极大的危险。
在许多人看来,郭鹤年必然要亏本的时候,却在数年之后,终于完成了建设,并且命名为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今天,它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丰田,大众,中国银行,英特尔等500家企业总部设于此,一年的租金收入高达五十亿。
世界第一包租公实至名归。
1980年代末期,郭鹤年派遣其外甥郭孔丰前往中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食用油的开发。
那时候,国内的消费者还在排着长队打劣质、杂质多散装油的时候,金龙鱼却率先推出了小型包装的食用油,将中国的食用油卫生品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金龙鱼的强势和外商的身分,也曾经引起人们的担忧:这家横跨食用油、大米、面粉和调味品的产业链,是否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构成了巨大的隐患呢?
郭鹤年自然也听说过这件事,所以郭孔丰在金龙鱼上市后的第二年,就拿到了世界上最难拿的“中国绿卡”,他骄傲地说:“我现在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
结语
而现在,郭鹤年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者了,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甘愿站在商界的第一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他的书桌上,有这样一句话: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
相信信郭老会为自己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郭氏家族会继续在商界大放异彩。
参考:
百度百科-郭鹤年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AD%E9%B9%A4%E5%B9%B4/1654507?fr=ge_ala
新浪财经《他,财富直追李嘉诚,对国贡献不输霍英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76319254794665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