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2岁男子患上亨廷顿舞蹈症 医生:遗传且致命,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

作者:华商健康发布

最近,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二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王刚(化名)来自陕西榆林,今年32岁,据家人讲,3年前,王刚突然出现全身不自主运动,且情况越来越严重。这3年间,省内外到处求医,但都无果,于是,家人带着王刚来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接诊疑难患者,医生抽丝剥茧确定病情

来到医院后,脑病二科医生刘静接诊了王刚,查体发现,王刚头部、四肢及躯干均存在不自主运动现象,双下肢肌张力略高,步态不稳,双侧巴宾斯基征(-)、双侧共济运动欠稳准,考虑是锥体外系疾病。

在询问病史、家族史时,刘静得到了更为重要的信息。王刚的母亲以及外公、姨妈均有类似症状,且都已病故。明确的遗传倾向,让刘静怀疑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再结合患者病症及初步检查,在锥体外系疾病中,帕金森病基本可排除,那么,是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还是扭转痉挛,需要进一步检查予以排除。”刘静讲道。

在之后的相关检查中发现,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依据不足,虽然头颅SWI提示双侧豆状核、小脑齿状核及双侧中脑黑质对称性信号稍减低,考虑少量铁沉积,但仍不能完全解释王刚的症状。

32岁男子患上亨廷顿舞蹈症 医生:遗传且致命,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

△王刚走路时四肢不自主扭动

32岁正值壮年,可疾病已折磨的王刚苦不堪言,多年的不自主运动,对其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外出务工被拒、与人交流遭受歧视……生活的种种让王刚看不到希望。作为家中幼子,长兄因外伤已故,因此,独自将儿子们拉扯长大的老父亲,对于给王刚治病更为心切。

得知了这样的家庭境遇,看着生活拮据、克服路途遥远的父子俩来到医院求医,脑病二科所有医护人员都希望帮助王刚尽快确诊疾病,尽早展开治疗。

经院内疑难病例讨论与综合分析,副院长闫炳苍提出,考虑亨廷顿病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完善基因检测。

32岁男子患上亨廷顿舞蹈症 医生:遗传且致命,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
32岁男子患上亨廷顿舞蹈症 医生:遗传且致命,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

△会诊讨论

在充分沟通,家属同意后,刘刚接受了基因检测,3周后,基因检测回报显示,亨廷顿舞蹈病相关HTT基因CAG拷贝数n=19/51,结论为阳性,CAG拷贝数n>36,达到亨廷顿舞蹈病诊断标准,基因检测结果符合诊断。

终于确诊,医护人员随即对王刚展开治疗。在进行氘丁苯那嗪等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中医辨证,以滋阴清热、补益肝肾为则,进行了针刺、穴位贴敷、隔物灸、中医定向透药等中医治疗,帮助王刚温经通络、改善肢体功能、控制异常运动。

治疗10天后,王刚的病症有了喜人的改变,休息时不再有明显异常运动,行走时躯干未见明显异常运动,四肢不自主运动幅度变小,步态变稳,王刚的进步让所有人欣慰,也给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带去了一丝希望,有了坚持治疗下去的信心。

32岁男子患上亨廷顿舞蹈症 医生:遗传且致命,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

△王刚四肢不自主运动幅度变小,步态变稳

30—50岁是发病高峰期,致残致死率高

“亨廷顿舞蹈病目前无法治愈,长期持续性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付成保表示,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基因突变等复杂原因引起,因患者不停抖动肢体,像极舞蹈动作而得名。发病高峰期为30—50岁,致残致死率高,患者会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寿命约为15—20年。其中,受累个体的后代患病率为50%,且连续后代中有发病提前倾向,成为遗传早现,父系遗传的遗传早现更加明显。

付成保介绍,亨廷顿舞蹈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通常表现为以不自主舞蹈样动作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三联征”。随着病情的进展,舞蹈症的范围和程度常逐渐加重,产生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以及不自主发声,晚期舞蹈症常消失,代之以僵直、少动为主要表现。与此同时,患者还常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易激惹、淡漠、焦虑,也有偏执、妄想、幻觉、强迫行为和精神病表现,多呈进行性加重。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无法做决定、执行多重任务、转换认知目标的能力下降。病程晚期可出现记忆减退或丧失、最终可发展为痴呆。

对于这样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付成保提醒,应尽量避免高龄生育,对于高龄生育者(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应做好产前诊断。有遗传病史、生育过畸形儿或有多次流产史的人,应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以防止有严重疾病和缺陷的胎儿出生。其次,若出现相应异常情况要尽早就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华商全媒体记者 陈梦扬 通讯员 郜雅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