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作者:南方周末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户外比赛遭遇极端天气,对选手的挑战极大。视觉中国/图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这句话烙在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心里,而真正的旷野危机四伏。

2024年4月14日,廖洪涛参加了宁波“雪窦山江南百英里越野赛”,在狂风、暴雨、雷电和山洪的追赶下,幸运地找到一座寺庙。手机没有信号,GPS呼救没有回音,饥寒交迫的选手们与外界失联,身心俱疲,坐在地上沉默无言。庙内的神像庄严肃穆,有选手开始祈祷。

风和日丽的人间四月天本是户外赛事的最佳时机,但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4月13-21日,8天时间内,全国有8场越野跑、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比赛因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遭取消或熔断。

中国气象局统计了2024年4月份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国3.88万条,强对流、冰雹、雷雨大风等预警均为历年同期最高。

躲雨的寺庙里,虽然没人提白银事件,但大家都心照不宣。2021年,在甘肃白银市举办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遭遇冰雹、冻雨、大风等极端天气,21名选手不幸遇难。

白银事件后,体育赛事熔断机制的要求加强。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发布的《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提到,组织者应密切关注气象等预警、灾害、事故信息,规定了启动“熔断”机制的突发情景包括气象灾害、交通事故等。

但断不断,断了之后怎么办?两难。不断,生命安全至上;断了,万一天气突然转好,将背负选手的不满和经济损失。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熔断前:天上甚至挂着太阳

4月20日7点,肇庆鼎湖山,1200多名选手准时开跑。

肇庆鼎湖山100越野赛设置8、30、60和100公里四个组别。2024年4月,广东降雨量打破了同期历史纪录。比赛前一晚10点多,雨还在下,组委会通知100公里组比赛取消,选手可以改为参加赛道不同、难度稍小的60公里组,或退赛并返还报名费。

60公里组的贾华做好了“雨战”的心理准备。他有近十次越野跑比赛经历,冒雨奔跑虽有挑战,也是常态,甚至被不少选手视作这项运动的魅力之一。出乎他意料的是,比赛当天早上天气不错,阴天、凉爽。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的8场取消/熔断的户外赛事集中于户外运动爱好者多的华东、华南地区。3月中旬-4月下旬是全年好天气的窗口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气温合适,气候相对稳定,选手不易遭遇低温或中暑风险,沿途风景优美。

与贾华的经历相似,4月21日,二百多公里外,参加深圳阳台山越野公益赛30公里组的陈笑笑出发时,天气也很好,天上甚至挂着太阳。

此前一周,4月13日,距离鼎湖山1200多公里外的安徽歙县,“黄山徽州古城百公里越野赛”启动,前一天刚下过雨,天气凉爽,奔跑在古城巷子的石板路上,选手山客的心情像风景一样美丽。

但他们的美丽心情并未持续到中午。

出发一两个小时后,陈笑笑爬到半山腰,突然暴雨倾盆、狂风大作,她感觉很难控制住身体,若不是有树木挡风,甚至站不稳脚跟。在几处陡坡,水流从上倾泻而下,几乎形成了瀑布。她小心翼翼地绕着前人踩过的水坑行走,依然摔倒了两次。

在一个岔路口,陈笑笑走错了路。暴雨把道路的标识冲刷得很不明显,回到正确的赛道后不久,她又在一片树林中迷了路,最后依靠地图和声音定位才找到方向。

过了中午,贾华也发现风云突变。下午一点左右,雨点落下,十分钟后暴雨倾盆,狂风呼号,又过了十几分钟,雷声隆隆作响。最担忧的雷暴还是来了。

雷暴是一种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可伴随有雷击、闪电、强风、暴雨或冰雹,常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午后。若被雷击中,可能致命。

约在下午三点半,山客的运动手表上也弹出一条暴雨预警的天气预报,小雨淅淅沥沥地落在身上,甚至有点惬意。他还以为,“是不是手表报错了,看着天气不太像是有雷暴”。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黄山徽州古城百公里赛,下午三点半左右,选手的运动手表收到暴风雨警示。受访者/图

一个多小时后,雨势渐大,山客换上了冲锋衣。此时他刚爬过一个难度较大的陡坡,面前是很容易的台阶路。前行至一个村庄时,雨势已升至暴雨级别,他到一个小卖部躲雨,同时收到了组委会暂停比赛的通知。室外大雨倾盆,山客在小卖部喝水休整,很幸运,冲锋衣之下的衣物都没湿。

迷路的陈笑笑没有那么幸运,她感觉到寒冷,告诉自己必须坚持跑下去,否则一旦停下,热量大量散失,有失温的风险。

失温,户外运动中最可怕的危险之一,是白银越野赛导致伤亡的重要原因——人体热量流失大于补给,核心区温度降低,导致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熔断:有人遗憾,有人期盼

什么天气需要启动熔断,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雷暴显然是公认触发点。

下午两点左右,贾华从其他选手处听闻,比赛已熔断。他同时收到手机短信:受持续强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经组委会审慎决定,决定启动熔断机制,请所有选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到相应CP点(Check Point,打卡点)集合,组委会将安排车辆接驳转运。

山客在小卖部待了二十多分钟后,雨势渐小,组委会通知可以继续比赛。没想到走了2公里多,打卡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比赛熔断了。山客有点不甘心,觉得只是小雨,而且最难的几个路段已经走过了,完赛仿佛只剩临门一脚。

熔断意味着成绩取消,挑战自己的心愿落空,前期付出的备赛努力也白费,甚至可能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

有人不想熔断,有人则着急期盼着熔断。

廖洪涛收到比赛熔断消息时,已是与外界失联7小时之后。

他参加的110公里组,选手需要在28小时内到达终点,这意味着昼夜不停地奔跑。凌晨1点多,他抵达了CP6,此时当地气象台已经发送了暴雨和雷电预警,他查看了手机,没有熔断通知。虽然有点犹豫,他还是选择相信组委会的判断,继续比赛。

前方等待他的是三尖山,在几个“绝望坡”中被选手们公认为最让人“绝望”,需要像攀岩一般手脚并用,还有一段几乎垂直的峭壁,只能拉着绳索攀登上去。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攀爬一个“绝望坡”的廖洪涛。受访者/图

他双手拉着绳子,两脚踩着峭壁,靠上肢力量把自己一点点往上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顶后,几声响雷突然炸在附近。山顶有树,还有电线杆,很容易遭到雷击。廖洪涛和其他选手立马逃命似的跑下山,暴雨劈头浇下,狭窄陡峭的土路瞬间成了泥泞的溪流,一行人只能“屁降”——坐着下滑,连滚带爬,狼狈不堪。

熔断后:一个庇护所比家还要温暖

熔断意味着比赛结束,但选手们还分散于赛道,主办方难以一一接回,选手是继续走还是往回撤,往往骑虎难下。

贾华就面临这样的两难。收到熔断消息时,他正从CP2前往CP3,二者间隔着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他只能先翻过山,才能抵达CP3,那里停着接驳车。

暴雨导致山溪水量暴涨,选手们穿着冲锋衣、披着保温毯,手拉着手涉过水深至小腿处的路段。在一处涉水路段,道路被汹涌的山洪截断,贾华和三四十人一起被困在山腰,和旁边的石头一起淋雨。

选手们感受到了野生动物遇到风雨时的无助。虽然冲锋衣、保温毯等“救命装”为强制装备,一些穿着背心短裤的选手还是控制不住地发抖。拥有丰富经验的贾华知道,这是失温的前兆。他建议,先脱掉湿衣,再披保温毯,身体干爽才有保暖效果。他自己也吃了几根能量胶,补充热量,身体持续小幅运动。

雨下个不停,似乎在和选手比拼着耐力,此时,一个庇护所比家还要温暖。

闪电和雷声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说明雷正越来越近。廖洪涛下山后沿着公路狂奔,冲锋衣已被暴雨打透,像丝绸般紧紧黏在身上。除了头灯的光亮,四周黑漆漆一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雷公仿佛在后面紧紧追赶,令他感到害怕。

跑了约三公里后,突然出现了一座寺庙,“得救了!”无神论的他禁不住感恩。

此时已是凌晨三点多,廖洪涛本想待到雨小点后继续前进。没想到雨不见小,雷一直打到早上六点多,有几声感觉就炸在头顶。49名选手被困在寺庙里,好在他们都按照强制装备要求,携带了羊毛内衣、保温毯等装备,没人受伤或失温。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江南一百”越野赛,49名选手被困在寺庙,与外界失联7小时。受访者/图

赛前就取消:褒贬不一

赛事结束后,廖洪涛和跑友发表公开信,质疑组委会、主办方等安全保障机制混乱、熔断机制迟钝等。宁波百英里越野赛赛事总监以“政府调查结论尚未公布”为由,拒绝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

老天爷不止在一地“不讲道理”。在廖洪涛参赛的同一天,华东地区原计划举行的还有千岛湖·环淳西南公路自行车赛、宁波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三场比赛相隔不远,后二者都在赛前一两个小时临时取消,选手们褒贬不一。

千岛湖自行车赛是郑永明2024年参加规格最高的比赛,意义高达可“放弃任何一场其他比赛”。但比赛当日早7点多,赛事却因暴雨而取消。

千岛湖天气多变,雨很快就停了,8点半,太阳甚至出来了。心怀遗憾的郑永明和骑友们沿着美丽的赛道骑行了约30公里。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阳光刺破云层形成丁达尔效应,照在蔚蓝的湖面,橡胶跑道色彩斑斓。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千岛湖天气变化迅速,雨后不久即出现蓝天白云。受访者/图

但他还是发现,部分赛道有积水和碎石,的确不具备比赛条件,高速骑行的车手很可能滑倒或爆胎,造成大规模摔车。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雨后,千岛湖赛道湿滑,不利于公路车比赛。受访者/图

在郑永明备赛期间,洪莉也在兴奋地期待着人生首场半马。她准备周全:购置运动装备和手表,提前吃益母草调整生理期,赛前一晚编好“战斗状态”的拳击辫、穿戴着整齐的装备入睡。比赛当天,她早早出发,乘坐第一班接驳车抵达赛场。

坐在接驳车上,手机突然“叮”一声,紧接着是一片“啊”——比赛因雨临时取消。洪莉失望至极。“下雨我不怕,我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连电子设备都不打算带。”

打道回府补觉后已是上午9点,窗外放晴,大大的太阳挂在天空。那一刻,洪莉感觉“嘲讽拉满”。晚上7点,洪莉穿上跑鞋出门,独自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半马。

熔断标准:依赖经验

什么条件下继续比赛,什么条件下取消、熔断?标准和决定权掌握在赛事主办方手中,但主办方也左右为难。

盈利是赛事公司的重要考量。黄山徽州古城百公里越野赛的赛事总监姚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场比赛的收入大头来自于选手的报名费。姚佳在2020年参加过白银越野赛,深知户外赛事从疫情中坚持过来,恢复元气的不易。

疫情期间,北京、武汉、成都马拉松等数十场赛事取消或延期,长沙马拉松甚至三次改为线上参赛——竞赛规则在跑步App上发布,跑友们上传户外跑步轨迹及成绩。

疫情后,重视健康、跑步锻炼的人增多,赛事随之复苏,也带来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经济效益。2024年4月,全国有100多场马拉松开跑,单4月21日这个周日就有约50场。

一位华南马拉松爱好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拒绝了一华东地区比赛的邀请。她察觉,疫情前短线赛事多,比如五公里、十公里的城市跑。疫情后,百公里的长线赛事多,“多到选手都不够用了”。

对于赛事组织方而言,不会轻易取消或熔断。在华东地区,除了3-4月,好天气窗口期也只有10月上旬-11月中旬,且筹备工作非常繁杂,择日重赛并不容易。

取消或熔断后的损失不小,4月18日23:58,开赛前16小时,山西云丘山越野赛也因强对流天气风险,168公里组的赛道路线紧急变更,开赛前夕,赛道总监对更新的赛道进行了解读。组委会不仅为退赛选手退还报名费,还承担交通和住宿费;为继续比赛的选手返还300元现金。

姚佳坦言,这样的操作是榜样,也得到了选手的“零差评”,但只有少数财力雄厚的赛事公司才能这么“豪气”。

成本的另一边,是选手的生命安全。

“现场执行熔断的标准一定比预案更为严苛。宁可让选手觉得我们小题大做,也不愿意冒险。”姚佳说,不同赛事熔断的“阈值”不同,不同组织者想法不同,即便赛前做了完备的预案,但执行中还是存在模糊的空间。熔断与否,除了即时判断,很依赖长期在该地办赛的经验——每场户外比赛的地貌、环境、海拔、难度都不同,很难用一套熔断标准指导所有赛事。

雷暴后不久,徽州古城越野赛组织方就决定熔断。姚佳称,没有过多纠结,从讨论到决定,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组委会一致意见是必须熔断,分歧在于是部分还是全部熔断——除了天气和可能带来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选手能力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因赛道难度较低,吸引了很多入门级选手,有的甚至是首次参加百公里比赛。

徽州古城越野赛熔断之后,心有不甘的山客登上接驳车。窗外开始打雷,暴雨如注,他看到有的选手还在艰难地赶往打卡点。接驳车司机是本地人,说后面还有几座山,虽然海拔不高,但下坡很陡,都是土路,非常危险。果然,有队友说晚上十点多遇到了司机说的陡坡,疲乏导致注意力下降,踩滑扑倒,差点坠下山沟,回想起来心仍有余悸。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暴雨之下溪水暴涨,越野赛选手要在这种环境下比赛,风险很高。受访者/图

熔断细节:期待专业指导

万幸的是,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的户外比赛未公布有人员伤亡,但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了一堆吐槽。

“我能理解熔断,但不满赛事方只发了一个冷冰冰的公告,没有做任何解释说明。”郑永明认为,在信息对称方面,赛事方可以做得更好。

雨天赛事的考验本就加大,叠加熔断,雨中奔跑的选手有的不便或不敢看手机,有的甚至失联,如何通知、接送,细节非常多。

廖洪涛躲雨的寺庙内没有手机信号,选手们按下组委会发的GPS“紧急救援”红色按钮,也没有收到回应。直至次日早上六七点多,村民来到寺庙,告诉选手们附近一地有信号,才终于联系上组委会。寺庙附近没有公路,选手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步行三公里才上了接驳车。

失联急坏了家人,廖洪涛打通妻子的电话时,她已经买好了票,准备坐高铁来找他。

未完成的户外比赛:8天8场被取消或熔断

“江南一百”越野赛,选手与外界获得联络后,又步行3公里才坐上接驳车。受访者/图

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熔断”机制的通知》提到,体育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应当给予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进一步细化“熔断”技术规范,明确各方责任,提供必要服务。

姚佳坦言,作为赛事公司,需要行业协会或专家对熔断机制给予指导和建议,“如果标准能再具体一些会更好”。最近,他的同事正在向登山协会学习相关经验,以在日后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及时精准决策。

在遇山洪受阻一个多小时后,雨势变小,贾华和其他选手步行下山,坐上了组委会安排的接驳车。复盘这次经历,他认为组委会不仅要及时作出熔断决定,更应该在赛后主动公开熔断时的气象和环境、熔断决策依据、善后工作安排等信息,这样选手也能更加理解和包容。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赛事能做到这一点。

陈笑笑是从几位选手口中听到的熔断消息,最先走到了打卡点的选手,得知30公里组比赛已熔断,下撤之时,消息口口相传。但直至到家,她也没等到组委会确认选手平安的电话。

(贾华、陈笑笑、山客、洪莉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生 谭梓莜 卫雅琪

责编 汪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