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99年5月8号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了大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不幸死亡、20余人受伤。
事后,美国对此惨剧的回应傲慢而糊弄,坚称袭击中国大使馆只是一次“误炸”。
谁料多年后,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突然在自传中改口此事并做出道歉。
并且,真正“元凶”已经被暗杀?
这是怎么一回事?
科索沃战争始末
想要了解美国轰炸大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真相,就不得不先了解导致这场惨剧发生的科索沃战争。
美国人为何要发动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地区本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位于欧洲著名“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
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这里一直是欧亚大陆各路豪强势力的争夺范围。
公元10世纪左右,塞尔维亚公国建立,并在14世纪中叶发展到顶峰。
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扩张,塞尔维亚很快遭到了奥斯曼军队的入侵,并在15世纪被彻底覆灭。
占领塞尔维亚后,奥斯曼帝国为了维持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采用了强行改变宗教信仰的方式,来通化当地居民。
直到近代,巴尔干地区被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5个世纪后,才在二战后实现了独立。
可奥斯曼帝国长达数个世纪的统治,尤其是改宗政策的推行,也给地理后的巴尔干地区留下了严重的分裂隐患。
而塞尔维亚便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
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但南联盟成立后不久,位于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便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主义。
由于科索沃地区的主要居民是被奥斯曼帝国强行改宗的伊斯兰教信徒,这使得与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格格不入。
两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十分严重。
就在科索沃人闹独立的时候,美国人抓住机会开始介入。
他们一面在背后偷偷资助科索沃独立势力,一面在国际舆论上以“侵害科索沃人权”为理由大肆攻讦南联盟。
美国此举无疑是想分裂南联盟、搅乱巴尔干半岛,从中取利。
但最终促使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却是为了打击和压制自己的盟友欧盟。
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欧洲急切想从战后恢复过来的心态,利用各种经济援助实现了对欧洲地区的全面渗透。
可欧陆强国中毕竟有戴高乐这样从二战走出的传奇人物,因而欧陆反抗美国控制的倾向一直存在。
从欧共体到后来的欧盟,无一不是欧洲团结抗美的努力。
这样的倾向,让只想成为唯一世界霸主的美国十分头疼。
直到欧元的诞生,他们下定决心要出手打击欧盟。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这是欧陆抗击美国霸权的经济武器。
一旦让欧元坐大,不仅会导致欧盟经济彻底脱离美国的掌控,还会出现一个足以威胁美元全球霸权的新兴经济体。
这显然是美国无法接受的,可要在不与欧洲撕破脸的情况下,打击欧元的发展,却绝非易事。
于是,原本就狼烟遍地的巴尔干半岛,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国人打击欧元的切入点。
因为资本总是趋利避害的,地区的不稳定必然导致资本的大量外逃。
而这正是兵不血刃地打击欧元的最佳做法。
由此,科索沃战争在大国角力之下,变成了被迫卷入的修罗场。
美国可笑的解释
1999年3月,美国以解决“科索沃地区人权危机”为幌子,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便悍然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出动上千架次战机,向南联盟境内投掷了2000余枚导弹和超过40万发炸弹。
这导致南联盟死伤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美元。
而美国的军事行动,很快便在经济战场取得了成效。
原本1欧元兑1.07美元的汇率,在经过72天的轰炸后,顿时暴跌到1欧元仅能兑0.82美元,欧元汇率暴跌30%。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科索沃战争导致的“巴尔干火药桶”再度爆炸,使得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进一步重创了欧洲的经济潜力。
就这样,凭借一场廉价的战争,美国人便摧毁了苏联解体后,来自欧盟的经济挑战,维系了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
可绞杀欧洲对于美国而言并不够。
贪婪的美国人还想借助这场战争赢得更多,比如敲打和震慑其他可能挑战美国的区域大国。
作为对立意识形态阵营,且有发展天赋的中国,无疑是美国人最想敲打的对象。
至此,大使馆被炸的悲剧不可避免。
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国从意大利半岛起飞的一架B-2隐身轰炸机飞抵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随即向大陆驻南联盟大使馆投下了5枚精确制导炸弹。
这5枚炸弹从多个角度袭击了大陆的大使馆,导致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记者当场牺牲,另有二十余名大使馆工作人员受伤。
美国悍然袭击我驻外大使馆的行径,无疑是极为恶劣的。
按照《为也难外交关系公约》的约定,各国的驻外大使馆等同于各国的领土,因而袭击大使馆等同于发动战争。
可对于如此恶劣的行径与错误,美国人却全无悔意,只是在事后云淡风轻地表示这只是一场“误炸”。
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解释,之所以“误炸”了大陆的大使馆,是因为美国军方买了过时的地图,地图上并未正确标注出中国大使馆的位置。
此外,美国情报部门信息库中也未更新中国大使馆的位置信息。
这使他们在复核行动计划时,没发现异常。
可美国的解释,无疑是无比拙劣的。
一方面,买错地图、信息库未更新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当时的美国已经对南联盟实施了数十天的轰炸。
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美国人没有搞清楚贝尔格莱德的地标信息是绝无可能得。
另一方面,袭击我大使馆的5枚精确制导炸弹是从不同角度袭击的我大使馆。
这显然是有意为之的袭击计划,而绝非什么“误炸”。
可美国人,为何要突然袭击并未卷入冲突的中国大使馆呢?
真相与谜团
对于美国为何会袭击中国大使馆,一直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为了袭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
根据英国《卫报》在后来的披露,在事发时,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正秘密来到中国大使馆,美国人为了暗杀他,因而策划了袭击中国大使馆的斩首行动。
这种说法在欧洲流传甚广,可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实在太多。
其一,美国想要暗杀米洛舍维奇有大把的机会,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严重地得罪中国。
更何况,袭击他国驻外大使馆本身也要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其二,即便空袭大使馆,但想要仅凭几枚炸弹都精确杀死米洛舍维奇,显然难度太高。
对于利己主义的美国而言,此举称得上严重的获益与风险不对等。
因此,这种说法并不靠谱,而另一种相对可靠的说法,则是美国为了摧毁中国获得的F-117残骸。
F-117是美国的一款先进隐身战机。
它不仅外部气动布局和隐身材料十分先进,而且发动机也是美军的主力型号。
在袭击南联盟的过程中,美军一架F-117被南联盟军队击落。
美军情报显示,南联盟将这架F-117的残骸秘密卖给了中国,就藏在中国大使馆中。
由于中国具有强大的逆向工程能力,这些残骸很有可能促成中国军工的迅猛发展。
为了限制大陆军事科技的发展,美国决定袭击大使馆,摧毁残骸。
但这种说法与暗杀米洛舍维奇一样,美军此举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且很难保证有效摧毁战机残骸。
因此,美国袭击中国大使馆并非一次心血来潮的偶发事件,而是蓄谋已久的政治事件。
其中包含的政治因素,才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便将中国视为下一个竞争对手。
因而,他们一直极尽所能地挑衅与打压中国,1997年的“银河号事件”便是例子。
由于中国一直与南联盟关系密切,这让美国更加有了自以为的危机意识。
最终,美国人策划了这场袭击事件,以此来敲打和试探中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实际上,2004年,已经卸任3年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中提到这件事。
他先是否认了这件事与自己的关系,声称中央情报局是绕过自己下达命令。
其次,他写道,中方在当时并不相信这是一起意外,而是一场针对中国的政治试探。
对于这个观点,克林顿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态度暧昧。
这样看来,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或许只有执行袭击计划的当事人才清楚。
然而,知晓内情的直接负责人,却在后来离奇死亡。
面对中国的怒火,美国政府最终推出此次袭击事件的直接负责人、CIA雇员威廉*班尼特作为替罪羊,将其解雇。
可值得玩味的是,这位直接负责人却在2009年突然遭遇袭击,当场身亡。
从此,关于美国轰炸大陆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的真相,随着班尼特的死,成为了永远的悬案。
结语
毋庸置疑,大使馆遇袭的背后绝不是一场意外,而是美国人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试探,以此敲打、挑衅和试探中国的底线,以抓住机会将中国扼杀于萌芽之中。
在当时,我们对于美国人的蛮狠行为无能为力,但现在,随着多年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发展,大陆已经具备了捍卫自身尊严与利益的实力,才能真正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尊严,从来只在剑锋之上。
参考文献
潘占林.驻南使馆被炸之谜[J].当代军事文摘,2007(05):68-70.
刘畅,刘畅.中国的外交危机决策机制与过程分析——以1999年“炸馆”事件为例[J].国际关系研究,2018(02):79-10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