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皮书前瞻:肠道菌群热点,有点疲劳

作者:热心肠先生

视频加载中...

继续来剧透一下我们马上要发布的白皮书里,我个人觉得有意思的内容——对研究关键词的分析。

我们看从2000年至2023年这24年的数据,除了用来检索的“肠道菌群”“菌群”等核心词汇外,前20位中频次最高的是益生菌(Probiotics), 相关关键词还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益生元等高频关键词。Inflammation、Obesity、IBD、CRC、Dysbiosis、Antibiotics等也有较高的频次。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饮食(Diet)也入选前20位。

白皮书前瞻:肠道菌群热点,有点疲劳

2000-2023年词频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

我们也做了一个词云,排名越靠前的字体越大,大家可以直观感受一下热点。

白皮书前瞻:肠道菌群热点,有点疲劳

2000-2023年词频排名前100位的关键词词云

我们再单独来看看2019—2023年的情况,词频排名前20位里会有肠-脑轴(Gut-Brain Axis),它确实是增速很快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的排名则进一步提升,反映出这个技术在挖掘作用机制等研究中的关键意义。

白皮书前瞻:肠道菌群热点,有点疲劳

2019-2023年词频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

此外,在2019—2023年的云图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与大流行相关的词汇,肠道菌群研究者在这段特殊日子里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白皮书前瞻:肠道菌群热点,有点疲劳

2019-2023年词频排名前100位的关键词词云

看到“稳定”排在前20名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关键词,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总的来说,我是深吸了一口气,感觉特别没惊喜!

简单来说,我觉得这里面体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 肠道菌群的研究虽然还存在很多未解之谜,是主流的生命科学前沿,也是CNS这些顶尖期刊的常客,但它已经处于快速步入成熟赛道的节奏,体系基本成熟,热点初步定型,竞争逐步加强,惊喜已然不足。

第二, 低水平重复的研究的意义会越来越小。如果不能利用好已经很成熟的肠道菌群研究工具,针对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设计和攻关,深挖其中的机制,只是简单去做一些关联分析、干预研究,可能是一种浪费。

这些年,美国人的相关研究论文数稳定在2000多不到3000篇的量级,背后应该是有基金管理机构对研究内容的总体控制,保持一定规模的经费,但是不过散分配,确保研究保持高水平而不仅仅是数量提升。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白皮书前瞻:肠道菌群热点,有点疲劳

2000-2023年年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

第三,从 临床和产业转化角度,也能直观感觉这个领域开始疲软,或者好听点说,是快速进入了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热点位置的是益生菌(包括LBP)、益生元、FMT,甚至可以说只有益生菌——与此相关的产业转化在中国市场确实也跑得快。但除此之外,全世界都难听到更多创新声音,早期备受关注的肠道菌群检测、个体化营养等细分领域,已经好久没有大声音出现。

当然,整个生命科学和大健康领域,这些年都有类似的情况。或许这就是规律,这就是“命”。我们要清晰知道行业发展的阶段,更要清醒知道怎么去规划、设计和开展肠道菌群的研究和产业化。

利益冲突声明

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

热心肠先生热衷于科普事业,是iMeta期刊联合创办人和执行主编,在全国性学会等专业机构担任职务,并担任高校讲座教授。

然而,需要提醒读者的是,他创办及主要所在的单位——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盈利性的商业化机构,他也因此在这家公司及多家关联公司担任董事长、董事等要职。

此外,他还是上海医药、健合集团、蒙牛集团等企业正式聘任的咨询或顾问专家,并为其他众多企业提供战略、产品等顾问服务。

热心肠先生通过持股、薪酬、分红和顾问费等方式从上述盈利性机构中获利,尽管在撰写文章时,其始终希望秉承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但仍因上述原因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利益冲突:

  • 因商业动机失去科学传播应有的严谨性客观性。
  • 偏重于介绍利益相关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忽视其他潜在的选择。
  • 重点强调利益相关公司的优势,而淡化其劣势。

为避免和减少利益冲突带来的不客观性,热心肠先生将采取以下措施:

  • 公示本声明,明确标明利益相关公司的关系。
  • 客观公正地评价包括利益相关公司在内的所有机构。
  • 鼓励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善。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热心肠先生的文章时,请注意了解其商业背景,并保持理性判断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