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融媒·见证丨产量提升还不够,更要掌握新品种的“话语权”——种“活”一颗马铃薯

作者:舜网

“今年下半年,新一季马铃薯种植就能用咱们自己研发的品种了!”

就在5月2日,平阴县马铃薯育苗基地暨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专家工作站在孝直镇揭牌,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20余名专家共同关注到了当地的支柱产业——马铃薯种植。“孝直马铃薯”作为纳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依赖外地种苗、土壤板结难以提升产量等瓶颈。

如今,专家们带着新技术来到这里,不仅要提升产量和品质,还要从育苗育种、深加工产品等方面,种“活”这颗当地百姓依赖多年的马铃薯。

拍摄地点:平阴县孝直镇

拍摄内容:专家工作站助力马铃薯产业升级

融媒·见证丨产量提升还不够,更要掌握新品种的“话语权”——种“活”一颗马铃薯

种植遇到瓶颈

专家带来新技术

“你看这马铃薯个头多大,而且口感特别好,能卖出好价钱!”

采访当天上午,尽管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孝直镇东胜村的马铃薯种植户董家强却在自家的田里久久不愿离去,眼前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秧苗,是他几个月来的心血。董家强拔出一棵马铃薯秧苗,扒开蓬松的土壤,六七个分量十足的马铃薯钻了出来。“马铃薯生长周期在120天左右,现在只有90天,但是个头已经很可观了!”他又拿出几个前阵子收获的成品马铃薯,只见它们个个比成年男性的手还要大上不少。

这样的种植收获,是董家强从前不敢想象的,因为多年种植下来,该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孝直镇发展马铃薯种植,已经有三四十年历史,董家强是第一批种植户。他记得最初全部是大田露天种植,后来逐渐有了地膜技术,又发展出三膜棚、四膜棚等大棚种植,可降解液态地膜等新产品也在广泛应用,马铃薯产量、品质不断提升,被纳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如今,孝直镇依托马铃薯产业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镇目前约种植2400公顷马铃薯,该产业也逐渐向周边县、市辐射发展。不过,随着各类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的堆积,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继续提升成了难题。“土壤板结严重,秧苗根系不发达,也就没法吸收养分。”董家强说。

融媒·见证丨产量提升还不够,更要掌握新品种的“话语权”——种“活”一颗马铃薯

那为什么今年马铃薯收成格外好?原来,董家强用自己家的土地当试验田,用上了专家带来的新型肥料。

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教授綦振宝作为济南市乡村振兴科技顾问来到孝直镇,带来了研究多年的生物菌剂——贝莱斯芽孢杆菌。綦振宝告诉记者,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固氮、溶磷、将不可溶性钾及三价铁转化为可溶性钾和可溶性铁的作用,能提高植物抗盐性,所分泌的次生代谢物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在土壤修复、减肥、减药方面作用很大。“这个菌种在国外主要以药品的形式进行研发和应用,我们率先把它作为肥料菌剂应用在农业上。”綦振宝说。

融媒·见证丨产量提升还不够,更要掌握新品种的“话语权”——种“活”一颗马铃薯

提升产量是开始

专家工作站在当地落户

“用上这种生物菌剂后,马铃薯不仅个头大,而且格外清香,口感也更好。”东胜村党委书记盛连平看着种植户满足的笑脸,心里也格外高兴,“试验田里的马铃薯亩产从3000公斤提高到了4000公斤,而且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种植户赚得多了,成本还下降了!”

綦振宝告诉记者,在将生物菌剂应用在马铃薯种植产业之前,他的团队已经在当地的果蔬种植上进行了多次实验。

“去年我们做了大白菜根系生长实验,发现生物菌剂能让根系更长、更粗壮,毛细根也明显增多,小麦实验和西红柿实验也证明了这种菌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綦振宝粗略算了一笔账,菌剂应用能使化肥使用量减少30%至40%,费用每亩减少约100元,“贝莱斯芽孢杆菌相对于其他生物菌剂来说,应用范围更广、效果更好,而且不会产生堆积、破坏生态,能长久修复土壤。”綦振宝说,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在农产品种植领域拥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番茄种植户同样享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带来的红利。“植株长势特别旺,叶片颜色也更深、更绿,番茄水分更足、口感更好,采摘时我发现每一桶都比从前重了好几斤!”种植户说,使用生物菌剂后,番茄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是市场上的稀缺货,收益自然更加可观。

更让盛连平和种植户们高兴的是,平阴县马铃薯育苗基地暨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专家工作站,就落户在了自己村,今后东胜村的种植户会是各类新技术、新成果的第一批受益人。綦振宝告诉记者,孝直镇与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合作组建专家工作站,将共同开展马铃薯育苗,为马铃薯形成特色产业提供基础支撑。而生物菌剂的实验和应用,只是助力当地产业升级的第一步。

融媒·见证丨产量提升还不够,更要掌握新品种的“话语权”——种“活”一颗马铃薯

新品种研发进行中

填补全县薯类育苗空白

“这是我们的实验室、组培室等研发场所,今后会在这里诞生属于孝直镇当地独一无二的马铃薯品种!”

綦振宝带记者参观了工作站内部,各类实验设备已经就位。“我们邀请的专家,覆盖了育苗育种、脱毒、土壤修复和植保的全产业环节。”他说,当地多年来由于缺乏育苗这个基础支撑,马铃薯种苗都是在外大量购进,存在品质衰减、病毒侵害不可控等问题,一直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农民增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现在有了专家、技术支撑,将围绕土壤改良、种子研发、脱毒育苗三项重点工作,让当地农业产业再上一层楼。

“预计今年下半年种植的新一季马铃薯,就会是我们研发的本土新品种。”綦振宝提到,团队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找出适合培育的新性状、对茎尖分生组织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这些“高大上”的专业技术名词,很快就将在孝直镇落地,转化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土地环境的成果。除此之外,用当地优质马铃薯研发糖尿病群体专用的抗性淀粉,也已经在当地的发展计划中。

孝直镇党委书记苏东润表示,专家工作站的落成、马铃薯育苗基地的建设,将弥补孝直镇乃至全县薯类育苗的空白,进一步增强“济南市种子小镇”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全力支持马铃薯育苗基地建设,全方位服务好项目发展,为育苗产业的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提供阳光雨露。同时,还要把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营作为孝直‘筑巢引凤’工作的重要抓手,力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孝直创业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