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作者:这位主

长篇历史小说《问道无常之降妖伏魔手》第一卷

第六十五章 长安一片锦(上)

前文链接:第一卷第六十四章

福王突然来到玉虚观,告诉邱处机,皇上终于同意他们回终南山了。

邱处机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不过看福王和吴孚却不像自己这样高兴。

尤其是福王,一张胖脸拉得老长,看邱处机这就要招呼弟子收拾行李,他不由说道:“老邱,你那么着急干什么啊!就再多住几天又能怎么样?”

邱处机看着福王的神情不由一笑:“王爷,我离开重阳祖庵已经半年多了,心里十分挂念,恨不得现在就赶回去!”

“哎,我说你个道士,不是应该仙风道骨,心无挂碍吗?”福王心里总觉得不得劲,所以就忍不住想找个茬儿把气撒出来。

“我本来就是一个俗人,又哪里谈得上什么仙风道骨?”邱处机看着福王的样子,不由又是一笑,心想,现在随你怎么说都好,我是不会被你激怒的!

邱处机当然理解福王此时的心情,所以就由着福王变脸变色的。

“可是我舍不得你走啊!”福王看没有办法在邱处机这儿激起怒火来,终于忍不住痛苦地直抒胸臆:“以后让我到哪儿再去找像你这样的人啊?”

福王嘴上这么说着,心里也在想: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个道士实在是太有用,也太好用了!不管多么棘手的问题,到了他这儿都能迎刃而解,而且看他解决这些问题都不费吹灰之力似的!

想到这儿,福王不由露出一个要哭的表情来:“以后我再有什么难题了,到哪儿找你啊?”

看到福王这表情,别说邱处机哭笑不得,就连吴孚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吴孚虽然心里也不好受,不过他看福王的样子仍然觉得有些过了,不由连说带笑地劝解一番。

福王本来就是个有什么说什么的脾气,把心里那点儿情绪说出来很快也就没事了。

可是吴孚却不同,他口吐莲花一般把福王说高兴了,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自己的情绪却一直都没有缓过来!

一想到以后身边没有邱处机,没有人像他那样很直白地说出什么地方自己做错了,没有人再那样赤诚相待,吴孚就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不踏实。

知道邱处机近日就要回终南山的消息后,李荣、傅宪泽等平时多有往来的京官们自不必说,几乎每天都有人设宴送行,就是福王的母亲太裕夫人和玉凌长公主也都派人来请。

一时,玉虚观里人来人往,比平时更加热闹。

不知不觉几天时间就过去了,早晚的天气越来越凉,来往相送的人却还是络绎不绝。

尤其是福王,此时简直是长在了玉虚观,天一亮就来,天擦黑才走,生怕哪天自己不来了邱处机就走了似的。

邱处机一看这样实在不行,于是就在一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把弟子们都早早地叫起来,又对留在玉虚观的道士仔细叮嘱一番。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邱处机正在客堂之内说话,吴孚听到动静起来了,一看这架势心里就明白了,连忙问道:“邱真人,这就要走了吗?”

“走吧!”邱处机说道,“不然,送来送去的不知道要送到何年何月了!”

吴孚知道自己不应该阻拦,只能依依不舍地送别。

吴孚跟着邱处机走出去好远,邱处机再三提醒他留步,他却一直不舍,不知不觉地就送到了城外的大道上。

走出城外,天边的太阳才刚刚露个脸。

吴孚看邱处机和一干弟子穿着的仍然是进京之时的衣服,行李也仍然和之前一样简单利落,鼻子不由微微一酸:“邱真人,他们送来那么些东西,您倒是多带上一些啊!路上或者回去了也好使用!”

邱处机轻轻笑道:“皇上和众位大人赠送的典籍我都带着了,这可是无价之宝!其他的,金钱财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又何必看得太重呢!”

吴孚听了不由真诚地翘起大拇指,说道:“邱真人实在是非我等俗人可比!这段时间我亲眼看到的,您就帮了许多人!皇上和福王自不必说,不然福王也不会到现在都舍不得您走!其实仔细想想,我和您相处这么长时间,天天耳濡目染,听了您许多教诲,之前还不觉得,这时候才知道我是受益最大的那个!多谢,多谢了!”说完,吴孚深深地向邱处机躬身行礼。

“客气了!”邱处机听吴孚这样说,生怕话题再说开去,说了这几个字之后拱拱手:“吴大人,我们就此别过吧!”

“再会,再会!”吴孚看着邱处机和几位弟子打马扬鞭绝尘而去,他才带着一肚子的失落向回走去。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邱处机带着弟子策马前行。

此时天色大亮,看得清一路之上不断向后飞退的树木,田野中苍绿夹杂着金黄,是秋意正浓的时候。

飞奔了一段路程之后,邱处机轻轻放松马缰,奔马的速度就慢了下来。他放眼看着路两边的景致,一副很闲适轻松的样子。

紧跟在邱处机身后的是卞志和,卞志和看师父的速度慢下来,他到底还年轻,这会儿正在飞奔的兴头上,不想放慢速度,于是就继续向前奔跑,超过邱处机的时候说道:“师父,您和师兄们慢慢走着,我可要到前面打前站去了!”

夏志诚和张志素这时也都策马飞奔向前,一边说道:“我们陪卞师弟去!”

邱处机挥了挥手,让这三个弟子只管向前走了。

尹志平和赵道坚到底稳重,他们看师父走得慢了,怕师父一个人落单,于是也都放松了马缰,跟随在师父旁边,一起缓缓而行。

此时路面开阔,视野极好,前面的景致一览无余。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邱处机放眼看着远远近近的秋景:穿过这一段黄绿斑驳的原野,前面就是连绵不断的西山。山色青黛,景色苍茫,让人大有心旷神怡之感。

邱处机坐在马上,不由缓缓吟道:

“乍出皇都外,高吟野兴驰。

开笼鹦鹉俊,展翼凤凰奇。

白马翩翩骤,青山隐隐移。

长安一片锦,指日到无疑。[1]”

走在邱处机身旁的赵道坚和尹志平对视一眼,尹志平一向颇有文采,平时闲了也会吟诗作对,不过他一贯沉默寡言,此时听了师父吟诗,就只是和赵道坚相视而笑,听着诗中大意,知道现在师父心情大好,远非在京城之时可比。

和尹志平相比,赵道坚性格比较直爽开朗,虽然他原本也不大爱说话,不过此时听了师父吟诗,觉得这时候如果不开口说两句好像不大像话,于是就说了人们在这种情景下通常会说的话:“好诗啊,好诗!”

邱处机听了赵道坚的话,哈哈大笑,说道:“诗未必好,只是心情好!”

赵道坚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虽然有些微红,觉得自己未免有拍马屁的嫌疑,不过话既然已经说出去了,再没有收回来的道理,更何况是当着自己的师父和师兄,所以不由嘿嘿一笑,说道:“师父原来也不喜欢那里的拘束。其实我也一样,尤其是见皇上、王爷和那些当官的,各种礼节十分繁琐,我常常紧张得不得了!不过我看师父不大在意,看上去和平时也没什么两样!”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邱处机说道:“出家人自然是在深山中更自在些。不过,无论在山中还是在京城,我倒都还无所谓。”

“要说起来,师父在京城这段时间帮到的人可实在不少!”赵道坚憨憨地说道,仔细想了想又继续说:“我原来以为,像我们这样的出家修行人,又怎么能够去想透那些世俗琐事?不过看师父处理起这些事情来,却都是一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样子,倒比那些在家人更多了些从容。弟子愚钝,其实是有些不大明白其中原因。”

邱处机知道赵道坚这是在提出疑惑了,作为师父他当然要先解开弟子的疑惑才行,不过现在他并不急于为赵道坚解疑释惑,而是看了尹志平一眼,缓缓问道:“志平,你来说说看。”

尹志平听师父问自己,想了想才说道:“师父,我想用一句东坡先生的诗解说这种情况。”

邱处机一向也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此时就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恰当,你当然可以说。”

赵道坚看着尹志平,突然觉得自己有种仰望高山的感觉,于是低声催促道:“尹师兄想到了哪句诗,快说来听听!”

尹志平就继续说道:“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我想那些被身边事所困的人,无非就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一时难免看不透事情的真相。师父却是能够超然事外,所以看得更清楚些。”

终于告别金世宗,离开京城,邱处机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

邱处机和赵道坚听了都点点头,邱处机说道:“确切!”

赵道坚又问道:“尹师兄说的有道理,不过师父是事外人,可是当事人旁边也有不少事外人啊,为什么他们不能更好地为当事人解决这些问题呢?”完全是一副穷追不舍的样子。

尹志平看了赵道坚一眼,心想,还从来没见过赵道坚这么锲而不舍的样子,自己是一向置身事外很久了,从来也没有这闲心来答疑解惑,不过再看看师父,师父也是一副想要倾听的样子。

于是,尹志平想了想又说道:“虽然同样是事外人,不过别人心中想的难免都是自己,师父如今心中无我,虽然超然事外,但并不缺少对待世事的热情,所以给出的方法就客观有用。”

赵道坚听了,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道:“一位这么厉害的师父,才教出了这样厉害的徒弟!”一句话把两个人都赞到了。

邱处机听了尹志平的一番解说,一时心有所动,随口问道:“志平,你如今还有对世事的热情吗?”

尹志平没想到师父还有这么一问,一想之下不由愣住了。

[1] 邱祖《磻溪集》《出都》诗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