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作者:许历史说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这是不争的事实。它打破了传统的世袭制度,为广大平民百姓开辟了通过军功获得功名利禄的大门。然而,尽管它有诸多优点,但最终还是注定了只能是一朝昙华,难以长治久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具有革命性的制度的曇花一现?是时代的发展使其无法继续适应新的形势?还是制度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亦或是其他原因造成了它的没落?让我们一探究竟。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府兵制的兴起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秦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贫瘠之邦,国力远不及中原诸侯。为了在战国时期的拼杀中存活下来,他们不得不摒弃传统,大胆革新。

公元前359年,商鞅接受秦孝公的委托,对秦国的制度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在军事上,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其核心就是打破了世袭制,建立起了具有开放性和权利激励性的府兵制度。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过去,无论是车战时代还是步兵战术占主导的时期,军队主力都是由一小撮特权阶层贵族构成的。他们除了精于武艺,也有很高的阶级自觉,对于战争往往怀有一种骑士道的情怀,不屑于下黑手,更不肯拼命。

而新兴的府兵制则完全颠覆了这一切。它的核心思想是全民皆兵,任何平民百姓,只要在战场上足够勇猛、建立足够功勋,就有可能获得爵位和土地,从此过上优渥生活。

这种前所未有的民主机会,为全体军民注入了无比强大的斗志。在这支全新的秦军面前,贵族骑士式的中原军队很快就不堪一击。短短26年,秦军就攻陷了赵、韩、魏、楚、燕、齐六国,一统中原,建立起了旷古未有的大一统秦朝。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这支新军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等人都没有勇气完全废弃府兵制,只得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将其改制为了郡县制。一支全新的汉朝中央军也由此诞生,为汉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府兵制在两汉的实施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汉朝建立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加上当时人口凋敝,是不得不沿袭并发扬秦制。于是两汉时期,府兵制在中央军中得到了全面实施。

西汉时期,中央军以正规军西羌校尉为骨干,配合各郡国的府兵团伍,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这支军队的保驾护航下,西汉版图一度延伸至敦煌祁连,并将大宛、安息、疏勒、朝鲜半岛等局部地区纳入了版图。即便在令人扼腕的元狩和苻坚之乱中,这支军队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东汉时期,中央军的主力则是由卫靖所整顿的武骑常侍组成。这些都是从各郡精挑细选出来,实力强劲的府兵。在青、徐二京的存在下,武骑常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度击溃公孙瓒等割据军阀,重新将北方疆土纳入中央控制。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综观两汉,中央军的主力虽有所变化,但几乎都是由府兵为主体构成。这种民主开放机会的存在,不仅激发了广大平民的斗志,也吸引了大批人才加入军队。使得汉朝中央军实力极其强大,在压制割据势力、保卫边陲等方面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府兵制在两汉时期也暴露出了一些致命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它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消耗。

传统的中原兵役制度,主要是以贵族阶层为主体,平民百姓是不会被长期征调从军的。但府兵制则完全不同,它遍招天下英豪,使得大批劳动力被抽空。加上长期征战,许多富庶城乡一度被摧毁。导致两汉中后期,许多地区一度陷入人口凋敝的状态。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同时,虽然两汉时期,中央军的主力属府兵团伍,但各地也存在大量的地方军队。他们往往由当地豪强带领村民组建而成,实力也不容小觑。在动乱年代,这些地方军队往往会摇身一变,成为割据势力的根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和农民起义军。他们虽然起初只是由村民自发结合而成的民团,但很快就在接连战争中成长为有生力量。几度摇摇欲坠的东汉朝廷,恐怕也只有依赖这样庞大的民间力量,才得以苟延残喘。

不过,这一现象也为东汉朝廷积聚了祸根。在长期内战中,一大批地方军阀渐渐壮大起来,形成了对中央朝廷的巨大挑战。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府兵制的弊端暴露

虽然在两汉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府兵制的一些固有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最直接的就是它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消耗。相比贵族兵役制,府兵制动员的是广大普通民众,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被抽空。加上长期战乱,许多富庶城乡遭到严重破坏,两汉中后期许多地区一度陷入人口凋敝状态。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同时,虽然两汉时期中央军队的主力是由府兵构成,但各地也存在大量地方军队。他们往往由当地豪强领导村民自发组建,在动乱年代会很快壮大。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和农民起义军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虽然最初只是村民自发联合的小队,但很快就在内战中成长为可怕的力量。

这些地方军阀的存在,成为了中央朝廷的祸根。尤其是东汉末年,他们逐渐壮大,对中央政权形成了巨大威胁,最终也导致了东汉灭亡。

除此之外,府兵制还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地主阶级的反对。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大批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崛起。他们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开始在政治层面影响朝政。而府兵制正是他们最不待见的制度之一。

过去的世袭贵族们虽然野心勃勃、也难免骄奢淫逸,但他们毕竟有家族荣耀可维系。而这些新贵地主阶级,则往往只是一些没什么文化修养的暴发户,他们最看重的就是眼前的权力和利益。

府兵制虽然能充实军队,但同时也意味着打开了平民晋升的大门。这对于地主阶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一旦平民有了机会脱身,他们就将失去可供剥削的对象。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因此,两汉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一直在暗中抵制府兵制,并最终在东汉末期得逞。随着中央集权化进程的推进,他们的力量也与日俱增,终于将这个自己最不待见的制度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中央集权的需求与府兵制的冲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朝廷的集权化需求与府兵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在建国初期,由于人口凋敝、边疆不稳,汉武帝等统治者不得不依赖府兵制招募了大批军队,作为统一中原、击败匈奴的主力军。然而一旦形势稳定,他们内心的权力欲望就会扩张。

这种权力欲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汉武帝为了巩固皇权,大肆提拔门阀世家子弟、压制新人。虽然他本人也是从一个县令做起的,但一旦登基就不免想将权力世袭下去。

这同时也导致了传统门阀士族的复苏,他们作为皇权的依靠力量,在朝野上的势力与日俱增。而府兵制赖以生存的平民机会则被他们无情压制。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在此背景下,一套更加完备的官僚体系也应运而生。它以"儒吏""文人治理"为特征,最终取代了过去那种过于依赖武力的统治方式。这其中,汉朝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京房、刘宏、曹参、陈蕃等重臣。

历经东汉的战乱之后,这种官僚体系在曹魏时期终于彻底建立起来。从此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三省六部架构,就成为了历代王朝延续数百年之久的基本框架。

与此同时,地方割据势力也在逐渐壮大。东汉末期爆发的黄巾起义及连绵不断的农民战争,再加上公孙渊、袁绍等人的割据,令汉朝中央政权陷入一片混乱。曹操为了夺回中央控制权,不得不以武力手段予以整顿。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因此,最初府兵制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胆革新,曾让中央集权者如虎添翼。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过于民主、过于底层化的做法反而成为了新兴官僚集团的绊脚石,与日益集中的中央权力格格不入。它的余毒最终也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弥殆尽。

府兵制的最终覆灭

随着中央集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府兵制最终还是难逃被新兴的官僚体制所取代的命运。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曹魏时期,曹操为了重新夺回中央控制权,不得不对东汉末期肆虐的割据势力予以武力整顿。在这一过程中,一支由文人知识分子主导、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新型官僚集团逐渐崛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要数诸葛亮、陈群、贾逵等重臣。作为汉室遗老,他们虽然也曾短暂追随过农民起义军,但内心终究无法接受那种过于底层化、民主化的做法。

因此,在随后的历次政局中,他们都在有意无意中推动了中央集权化的进程。包括诸如"文人挥汰"、"党锢之议"等举措,其目的都是要将权力高度集中,防止像东汉末年那样再次分裂瓦解。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而府兵制作为一种过于开放、过于民主的制度,自然就成为了这个官僚体制的眼中钉。它不仅与中央集权化的需求格格不入,同时也为各路地方割据势力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因此,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王朝的更迭,府兵制的残余势力也在逐渐被新兴官僚体制所取代。它最终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著名的"军国主义"与"重文抑武"。

除了新兴官僚集团的反对外,豪强地主阶级的态度也是导致府兵制覆灭的重要原因。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可惜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

这个阶层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到了曹魏时期更是壮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他们掌控着社会的大部分经济资源,对朝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而府兵制作为一种打开平民晋身之路的制度,自然就与他们的阶级利益格格不入。因为一旦赋予了平民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机会,他们就将失去可供剥削的对象。

因此,在新兴官僚集团的大力扶持下,这批豪强地主也纷纷表态反对府兵制,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此,中国的兵役制度便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贵族世家子弟成为了新的主力军,平民百姓则很难再有机会打入中央军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