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老杨聊房

2024-05-15 20:58发布于江西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房产领域创作者

沉寂了四年之久的中美贸易战,再燃战火。拜登政府悍然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主要是针对我们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比如,对于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关税由之前的25%,暴涨至100%!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涉及的商品有180亿美元。看似规模不是很大,其实的影响深远,很可能是新一轮较量的开始。

首先,稍微回顾一下中美贸易战的过程。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他以全面保护美国利益为政治诉求。

一年之后的2018年3月,美国首次单方面宣布对价值600亿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标志着标志着贸易战的序幕拉开;随后在2018年7月正式打响贸易战。2018年到2019年,美中双方相互加征关税,但美方力度明显大于中方。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事情的缓和,发生在2020年1月。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举行。其后贸易战缓和下来。双方各有减税,中方减税力度更大些。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2021年1月,拜登入主白宫。相对特朗普的特立独行和极端保护美国利益,拜登在于对华贸易方面采取了相对中性的态度;所以过去三年多,中美贸易保持基本平稳。

直至当前,又出了妖蛾子。

究其原因,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又要对阵特朗普。同时,美国的经济去年以来开始走弱。保护美国制造业的呼声比较高。

客观来说,本次贸易制裁涉及180亿美元,跟过去几千亿美元的规模差别还是比较大。

而且,近几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逐步下滑,一带一路国家的占比大幅提升。

但这里面,还是隐藏着被制裁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财经杂志近期报道。美国光伏制造商提出一项新的关税请愿书,要求限制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进口光伏产品,涉及中国公司建立的东南亚光伏供应链。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特朗普近期公开表示:我将对来自于这些工厂的每辆汽车(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征收200%的税。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各位想想,如果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布局的一些生产基地的货物对美出口同样被加税,那影响就很大了。

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经济、房市、股市,未来一段时间走势的影响。

比如股市,我查了一下,进入到本世纪以来,上证指数年度跌幅最大的是08年,暴跌65%!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跌幅第二的年份2018年,跌了24%,主要受到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影响。

今年我们的股市,原本将是稳中向上的;但是被美国这么一折腾,平添一份压力。

从经济发展来看,分为内需和外需;外需就是外循环,以出口为主;内需就是内循环,主要是消费和投资两块。

我们看一下,今年一季度中国的经济数据。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7%;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4.5%;

出口同比增长4.9%。

最弱的就是投资了,投资里面又分为三块:

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5%;

制造业同比增长9.9%;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跌9.5%!

投资里面最弱就是房地产,拖累了经济的后腿!

出口增速4.9%,可以说是中性的,略高于一季度名义经济增速。

看一下中国出口增速的走势图(移动均值)。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投资增速都是正增长,增速在10%左右,还是不错的。

贸易战爆发之后,尤其是2019年,中国的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一度接近零。

2020年二季度开始,中美贸易战缓和;同时疫情爆发之后,中国产业链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其他国家,所以出口增速很快。

2022年2023年,出口增速开始出现了部分月份的同比下降。

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口增速由负转正。

今年一季度增长4.9%,但是单看3月份,其实出现了同比负增长。

所以,看似今年的出口相比去年好一点,但是有走弱的趋势。

如今美国挑起贸易战,那今年的出口形势就不乐观了。

出口是外需,同时也拉动内需中的制造业;今年一季度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为9.9%,是最高的;但如果外需走弱的,那整个制造业投资、工业增加值也会走弱。

这么分析之后,各位可能有点担心了吧,美国挑事之后,今年的经济接下来压力有点大了。

老杨感觉,近期要发行10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跟这事可能有点关系。因为过去几个月呢,包含美国财长耶伦前段时间来访问,曾抱怨中国某些领域产能过剩。

对于美国加征关税,我们之前应该已经提前预料到了。通过发行超长期的国债来进行长期战略布局和短中期稳经济,是一项很好的应对之策。

接下来,聊一下万亿特别国债。

除了上述应对美国贸易战之外,还有其他背景。

比如,货币想放水,但放不动了,因为水都囤积在银行体系和国企体系当中。

当前经济依然不景气,尤其是房地产继续严重拖累宏观经济。

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层面出大招,发行10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本次发行的主要是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其中50年期,据说发行1000亿,如此长期的国债应该是第一次发行。

所谓特别国债,相对一般国债而言,它是有特殊目的,特殊功能的,而且不纳入财政赤字。

历史上,我们曾有三次发行特别国债。

第一次,98年向国有四大银行定向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主要是为了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等问题;当前国内经济受到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国企改革背景下企业欠债严重,银行呆账坏账比较多。

第二次,07年发行特别国债,15500亿元,用于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此时,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候,制造业景气度最高,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出口急剧增长,外贸顺差非常大,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创了历史最高纪录。

第三次,2020年为了抗疫而发行了特别国债,总共一万亿;分别是五年、七年和十年期。

第四次,也即本次发行特别国债的用途,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到: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国家发改委主任还进一步解释: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

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那么货币政策为何不发力?

我们看一下最近的金融数据。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创了近20年最最低!

狭义货币(M1)余额66万亿元,同比下降1.4%,同样创了近20年最低,关键是首次负增长!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M1负增长,主要反映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固定存款比较多,也就是说,目前他们账上有钱,但是不敢投资。

其实,居民部门也有钱,但是他们拼命存款,抢银行的大额存单,同样不敢花钱,不敢投资。

目前的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有点失效,印了很多钱,但钱到了银行池子里面贷不出去,因为社会对贷款需求量是比较低的;同时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有钱,但是也不花。

因此,要靠财政政策发力,比如这次发行10000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出去、卖出去,是由各类群体,包括企业单位和居民去购买国债的。

然后,政府再拿着募集的钱进行投资,花出去,推进重大战略,同时还促进经济发展,刺激投资,也会间接拉动消费。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跟楼市有什么关系?

关系重大!

目前房地产比较低迷,还远远没有走出低谷。我们看房地产供求两端。

供应端是指卖地,造房子,卖房子;其实过去三年是在持续收缩的,我之前说过本次楼市下滑之后,供给侧收缩的程度要远大过需求侧。

现在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不是供应量过多的,而是需求过度低迷了!

那怎么去刺激需求呢?

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了,就业机会多了,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了,他们才敢把手里面的存款花出去,买房子也好,买车也好。

所以说,稳定经济、提振信心才是刺激购房需求的关键。

今年10000亿的国债砸下去,明年可能还会有一万亿;经济稳住了,复苏了,自然会对楼市的购房需求产生正面影响。

就举上一次发行特别国债的例子吧,2020年爆发了疫情,经济就业收入受冲击,政府放松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砸进了10000亿的抗疫特别国债。

结果立杆见影,2020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强势反弹,且持续到2021年;这一时段,楼市也出现了一波行情。 

面对这次美国再搞事,且前景不乐观,在此背景下,房地产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房地产必须要尽快企稳复苏,从而稳住经济大盘。

我讲个历史小故事吧。

​2018年首次爆发贸易战,当前中国楼市非常热,已经热了两年了,从2016年的9.30开始开始因城施策的收紧调控。而且调控政策不断升级,到了2018年,相关部门在筹措重大的调控措施,其中包含出台房产税。

但正在此时,贸易战爆发了,后来调控楼市的步调有所放缓,尤其是房产税暂停推进。各位可以查一下历史资料,2013年到2017年,相关部门多次提及推进提房产税。但从2018年到2021年的秋天,相关部门不提了。

另外,上一轮房地产出猛招的时候,类似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占比限制等辣招,是在2020年下半年出台的;当时正好是贸易战缓和了。

按上述逻辑推演,老杨认为:接下来救楼市的力度会大幅加强!包括加速落实4月底高层会议提出的去库存!

今年外需不宜寄予厚望,那内需就要顶上去。内需当中最大的短板就是房地产。

经济补短板,房产去库存。

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大陆经济工作中重点之一。

年底,我们再来回顾验货吧……

查看原图 72K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 贸易战升级,举债万亿谋事,中国经济急需补上这一最大短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