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第5次核污染水排海结束,放射性元素对渔业负面影响加剧

作者:冰糖王雪梨

据日媒5月7日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7日结束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第五次排海作业,此次排污于4月19日开始。据悉,这也是2024年度(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福岛核电站排放的首批核污染水,排放量约为7800吨。

日本第5次核污染水排海结束,放射性元素对渔业负面影响加剧

核废水的放射性物质转嫁至海洋生物身上,或将威胁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的安全,进而影响到渔业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针对日本排放核污水对公司业务的影响,5月8日下午,中水渔业董事总经理叶少华在2023年暨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日本核污水对(水产品)消费信心是有一定影响的,消费者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中水渔业高度重视此事,对外与高校等相关科研部门紧密联系与合作,对内加强检测,无论是回运水产品还是直接出口至其他国家的捕捞水产品,均会按进口国家有关检疫检验政策执行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日本第5次核污染水排海结束,放射性元素对渔业负面影响加剧

自日本首次排放核污水以来,就有许多海产品从业者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殃及池鱼感到愤懑和担忧,他们指出“海洋是无边界的”,对核污染水的恐惧,同样在杀伤周边沿海国家的海产品及下游产业。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这些物质可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积累,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如,碳-14等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数千年,其辐射强度只能衰减一半,这意味着其在海洋环境中持续存在并对生物体造成影响。核污水排海使得放射性物质持续扩散会影响鱼类的迁徙和生存,从而影响渔业的产量和质量。这种负面影响不仅局限于日本周边海域,随着海水的运动,浮游生物进行自然迁移,会影响到全球渔业资源。

日本第5次核污染水排海结束,放射性元素对渔业负面影响加剧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和海洋生态构成威胁,并导致民众心理风险预期增加。海洋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从环境中吸收和积累放射性物质,成为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核污染海域的生物也可能通过洄游或漂流的方式将污染物质带入非污染海域,且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的餐桌上。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指出,“人类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海鲜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分析称,人类通过食用海产品,间接地摄取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证明,如果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有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