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作者:钎城墨客

众所周知,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著名的战将,被称为当时的“战神”、“杀神”,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绩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他彻底击溃赵国为秦国奠定霸主地位,使其他国家纷纷屈服。然而,白起的辉煌战绩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和个人悲剧,七十多岁时被昭襄王赐死......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战神白起的崛起

秦国是一个在战国后期迅速崛起的强大国家,昭襄王时期国家综合实力已经得到极大增强,白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秦国军事上的支柱人物。

白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幼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身材魁梧动作敏捷,箭法和耐力令人惊叹,尤为擅长弓马骑射,在狩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逐渐掌握野外生存和战斗的技巧,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秦国实行严厉的军功制度,通过战争积累军功可以获得爵位和土地,也是激励将士奋勇作战的重要手段。

白起从军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得到秦国朝堂的重视与提拔,逐步成为秦国的核心将领。

公元前275年伊阙之战爆发,秦军与韩国和魏国联军展开激战,白起在战前进行缜密的部署。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利用有利地形和天气条件,命令精锐部队冲锋陷阵,最终将敌军逐一击破秦军大获全胜,斩杀敌军24万。

伊阙之战奠定白起的军事声望,也让秦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展,随后又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包括华阳之战、鄢郢之战等。

尤其在鄢郢之战中,直接攻克楚国都城鄢郢并迫使楚王逃亡,严重削弱楚国实力、提升秦国地位。当然,纵览白起的一生最知名的一战莫过于长平之战。

昭襄王时期,赵国是秦国争霸天下的最大障碍,只有彻底击败赵国才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铺平道路。长平之战爆发前的上党之争只是一个诱因罢了。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展开交战,战役初期秦军与赵军陷入僵持,这样的对峙足足持续了近3年。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赵国军事实力虽然很强大,可经济实力却不如秦国,以至于战争后期粮草无法维持,无奈只能跳出防守圈主动进攻,军前大将廉颇还被换成了赵括。

一失足成千古恨,近40万赵军陷入秦军的包围圈,白起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采取围困策略,切断赵军的粮道使其陷入饥饿和疲劳之中,秦军士兵在白起的指挥下严阵以待。

战斗进入最后阶段,白起命令秦军主力从两翼包抄,将赵军压缩在狭小的区域内。秦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赵军士兵则疲惫不堪,面对秦军的猛烈进攻逐渐崩溃。

最终赵军主力被合围,45万赵国士兵被俘,之后这些俘虏全部坑杀震慑其他诸侯国。

长平之战的胜利让秦国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也让白起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杀神”,此战之后秦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为后来的大一统奠定坚实基础。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昭襄王怒杀白起

事情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公元前260年也就是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本打算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赵国,但范睢以需要休整为由劝说秦昭襄王暂停进攻。

白起对此非常不满,无奈皇权至上他只能服从命令,随后范睢进一步向秦王进谗言,称白起功高震主有谋反之心建议将其召回,秦昭襄王再一次听信范睢的话下令将白起调回。

白起虽然是一个军事将领,但多少也有一些政治智谋,得知此事心中愤懑却也只能服从命令返回咸阳。几个月后昭襄王突然又想灭赵,随后一道圣旨让白起领兵出征。

白起一生无败绩,或许是内心的骄傲不容许他打无胜算之仗,所以便拒绝了昭襄王的任命。

站在白起的角度考虑,长平之战后是进一步打击赵国的最佳时期,可是秦王非要进行休整导致错过最佳攻击时间。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赵国虽损失40万有生力量,可秦国损失也不小,几个月的休整时间足够让赵国准备好一切。

事实也的确如此,为防止秦国突然那袭击赵国早就集结了力量,而且还向其它国家求援。

当昭襄王任命其它人攻打邯郸时,毫无意外这一场战斗失败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口不择言的说道:

"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昭襄王曾多次让白起带兵攻打赵国,可后者却抗命不遵从,此事让他十分生气。邯郸之战失败的消息传来,秦王更是怒气上头,结果在这个时候白起却说了这么一句话。

或许称不上大逆不道,但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难以略过,更何况是一国之君,由此昭襄王对白起更加厌恶。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他先是将白起贬谪,后来还是不解气,干脆直接将其赐死,一代杀神就这样在悲剧中陨落。

白起作为一代战神,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无可争议,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英雄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还需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护自己。

白起正是因为不懂得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护自己,才导致这样的悲剧,若是他有王翦一半的政治觉悟,最起码保命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白起被杀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问题,也有范雎与昭襄王的原因。

范雎的嫉妒与昭襄王的集权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白起一生的功勋让他名声达到顶峰,同时也引发朝廷内部的嫉妒和猜疑。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吃一口别人就少一口,白起作为战神既受到拥戴,同时也会导致他成为一些权力人物的眼中钉,尤其是秦国丞相范睢。

一直以来秦国丞相范睢对白起的高功甚忌,担心他的威望会在昭襄王面前超越自己,进一步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

所以才会以“劳师远征”和“国力需休整”为由,劝说秦昭襄王暂停进攻回师整顿。

之后又在昭襄王面前多次进谗言,称白起功高震主有谋反之心,白起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的计划才会功亏一篑。

秦昭襄王召回白起难道仅仅是因为范睢吗?或许有,但却也不完全是。

对于一国之君来说王权需要平衡,所以昭襄王召回白起为平衡朝廷内部的权力,所以才会在冷落白起的同时,再任命其他将领继续领军作战。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如此一来就可以将这份功劳平摊到每一个将领身上,白起也不至于功高震主、无人可比。

可惜白起的预测一语中的,当秦军再次进攻邯郸时对方早已准备好,结果秦军被残破的赵国打得溃不成军。

邯郸之战的失败也让白起对秦王的决定颇为不满,认为这是因为秦王未能及时听取他的建议所致,所以才会在私下表示自己的不满。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决定再次启用白起,命他领军攻打赵国邯郸,白起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这次任命,显然心中还是有气的。

他的拒绝激怒秦昭襄王,也让范睢有了进一步打击他的机会,不久范睢在秦昭襄王面前进谗言,抗命不遵、反叛之意等大帽子一个接着一个。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秦昭襄王听后大怒下令将白起赐死,白起接到命令后虽心有不甘,但还是遵从君命......

关于白起之死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总结下来为四个字,即帝王之心。从根源上来说白起是宣太后提拔起来的,而且在秦国的威望很高,一旦他选择反叛必然会造成大患。

从白起临死前的反应来看,作为一个军人他对王权绝对服从,可君王却不敢冒这个险。再者,昭襄王之所以无条件信任范睢,是因为想要从宣太后和这些外戚的手中夺回权柄。

公元257年左右,他基本已经完成了集权,并且将这些权力很好地分散给自己人,这个时候也就不再需要白起,而且白起也已经到了暮年。

都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白起这一张“良弓”已经没啥用了,该有的价值也已经被用完了,在这个时候惹恼秦王不杀他杀谁。

长平之战后,白起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退一步来说若是在长平之战前,哪怕范睢再怎么进谗言、昭襄王再怎么生气也不敢杀白起,因为除了他没人能百分百拿下这一仗,总的来说一句话“物已经尽其用”。

白起之死,使得秦国失去一位卓越的将领,但其所创下的功业却对秦国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的军事力量,赵国从此元气大伤难以恢复昔日的强盛,不得不放弃对外扩张的野心,转而采取保守的策略竭力维持国内的稳定。

原本能够通过战争转移的内部矛盾,如今又再度转移到国内,使得内部矛盾加剧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经济也陷入衰,自此战国六雄再无一人是秦国的对手。

公元前221年,嬴政站在先辈的基础上统一六国,结束战国纷乱的局面。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