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作者:中国非遗之光

号外号外!

中国青铜器大小排行榜更新啦!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摄图网

就在不久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就在这次会议上,考古专家宣布:

在这座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之中,出土的一尊青铜鼎,刷新了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楚文化大鼎尺寸记录。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东1室南端放置的大鼎 图源/人民日报

测量结果显示,这只鼎的口径达到了88.3厘米,高度约为1.2米,比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李三孤堆最为瞩目的出土文物——铸客大鼎(也称楚大鼎)还要大。

虽然仍然无法挑战后母戊鼎的统治地位,但这尊楚文化大鼎的发现,还是让人们无比兴奋。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要知道,鼎作为国之重器,每一尊青铜器的铸造都来之不易,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尤其是早在鼎还是炊具的时候,鼎的大小就已经暗示着身份与地位的差别。据历史记载,古代贵族在烹饪时,把不同类的肉分用几个鼎来煮,熟后直接取食。后来《周礼》中要求的: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便是自此发展而来。

也正是因此,鼎的大小与重量也就有了别样的意味。以至于到了现在,人们还是会对鼎的大小津津乐道。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大盂鼎、大克鼎 图源/国家展览

只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最大最重的鼎是后母戊鼎,那排第二的呢?第三的呢?

这一次,我们专门从这个角度出发,一起来看看中国大小排前十的鼎都有哪些。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提前预告:春秋 “王子午”鼎,以100公斤左右的重量遗憾落榜,屈居第十一。 图源/乐艺会

为了防止像永乐大钟(46吨)这样后世新铸的存在杀死比赛,我们将此次列出的文物限制在青铜时代前后——也就是以春秋战国为限。

同时,受限于资料的来源和文物的散佚,也只选取了我们能看到的、国有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不包括海外收藏、私人收藏以及尚未发掘的青铜器。

ps:值得注意的是,青铜器的重量并不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制作工艺等因素同样重要。因此,本排行榜名次不代表价值判断哦

01/后母戊鼎

时代: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重量:832.84千克

尺寸: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不必多言的中国第一青铜鼎,无论是重量,还是大小,都比别的鼎强出了不止一个层次。

它又被叫做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它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还铸有“后母戊”三字,既表明着它作为商王母亲的庙号被纪念而铸造出来的意义,又有着别样的书法韵味。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腹内壁的铭文图样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至少要超过一吨。

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商朝:“后母戊”青铜方鼎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02/武敦墓出土大鼎

时代:战国晚期(楚国)

重量:暂未公布

尺寸:通高120厘米,口径88厘米

收藏单位:尚在发掘现场

至少在大小上,已经注定打破楚文化大鼎记录的武敦墓铜鼎,现在尚且还在“躺”发掘现场,没有更多相关讯息。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但可以确定的是,与该鼎同处一“室”的还有不少青铜器。像这样保存完整、又比较成套的青铜器,足以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03/铸客大鼎

时代:战国晚期(楚国)

重量:重约400公斤

尺寸: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

收藏单位:安徽博物馆

以几厘米之差屈居第三的铸客大鼎,其实也算是人们心中的重量级选手了。甚至可以说,在新出土的大鼎重量还未可知的状态下,它们谁第二谁第三还不好说。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它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于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铸客大鼎形制为圆形三足鼎,腹部微鼓,三只鼎足为兽蹄状,并装饰有浮雕旋涡纹。鼎颈的上侧附有双耳,耳的上部稍向外突出。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鼎口平沿处刻有“铸客”开头的铭文12字,“铸客”是指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

该鼎颇为雄伟,在造型设计上则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安徽省博物馆

04/商子龙鼎

时代:商代末期

重量:230公斤

尺寸:通高103厘米,鼎宽口径80厘米,腹深43厘米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子龙鼎,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而这个“龙”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青铜圆鼎铭文中,最早出现的“龙”字。除了铭文中出现龙的形象,从子龙鼎上腹部的纹饰中,也可以发现对龙的描绘。

而“子龙”这个铭文,也是对历史的重要注解。我们可以推测,子龙鼎的主人可能是商朝末年的王子,或者是商朝王室内担任卿士僚尹、具备强大势力的宗法贵族长。

拥有这样一件巨大的鼎,不仅是权力的象征,在礼制森严的商朝,它也是商王室内部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志。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它保存品相完整,造型雄伟,器身饱满,体型硕大,是已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一件,作为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瑰宝,子龙鼎与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辉,一圆一方,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

05/淳化大鼎

时代:西周

重量:226千克

尺寸: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

收藏单位: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

淳化大鼎,又叫牛首夔龙纹鼎,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也是圆鼎中最大的。

它被发现于一个西周墓葬群里,但被发现时墓中早已被盗过,鼎身没有铭文和族徽,使得它的由来十分神秘。甚至,根据它的重量和大小,有人推测它就是当年秦武王举过的那只鼎,当然,没有实际依据就是了。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咸阳规划馆

淳化大鼎造型魁伟、深厚凝重、纹饰奇伟,其造型基本保持了商代晚期胎壁宽厚、形体恢弘、凝重壮阔的风格。

它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腹中部加饰三环状耳,环耳作立兽状,三足呈柱足状。鼎耳外侧饰有相向的龙,均以细雷纹填地。口沿下铸有两两相对之夔龙六条,中间隔有一道短扉棱。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鼎耳外侧各铸两条相对夔龙。腿上部浮雕兽面,怪兽曲角突出器外,巨耳利爪,列嘴似噬。主体纹饰外用雷纹填地,鼎足上部空陷,底内形成3个直径约17厘米的圆窝。

为此,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06/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时代:春秋

重量:220公斤

尺寸: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

收藏单位:山西青铜博物馆

名字超长的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有着和它的名字相比配的大小和历史底蕴。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山西文物

它出自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赵卿墓。而这件大鼎,也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青铜大鼎。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圆口、深腹,有三条粗壮的兽蹄形足,足跟饰高浮雕的兽面纹,腹饰夔龙、夔凤和牛头双身蟠螭纹,形体硕大,造型古朴浑厚,给人以庄严肃穆之美感。

07/大克鼎

时代:西周晚期

重量:201.5公斤

尺寸: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

收藏单位: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又名“膳夫克鼎”。于清光绪年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1951年由潘达于女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它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并称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也是目前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两件之一。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体型巨大,稳重庄严,敛口侈腹,器型典型,颈部饰变形兽面纹,腹部饰波曲纹,足部饰浮雕饕餮纹,青铜装饰与雕塑艺术完美融合。

内铸铭文290字,布局均匀、笔画圆润,结构和谐,是西周青铜器铭文代表作,对研究西周职官、礼仪、土地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上海博物馆

08/大盂鼎

时代:西周

重量:153.5千克

尺寸: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前面介绍大克鼎的时候已经提过了。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上海博物馆

相比起大克鼎,大盂鼎器壁较厚,立耳微外撇,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成垂腹状,下承三蹄足。

器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两周凸弦纹(也叫“棱线”),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而大盂鼎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它的铭文之上。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上海博物馆

大盂鼎腹壁铭文19行291字,记载了康王在宗周对盂的一次册命。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09/司母辛鼎

时代:商

重量:128公斤

尺寸: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

收藏单位:殷墟博物馆

来自安阳殷墟的青铜器又上榜啦!这一次,是和我们熟知的女战神“妇好”息息相关的“司母辛鼎”。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妇好雕像

1976年郑振香老师组织考古发掘妇好墓,当时出土各类文物1928件,其中司母辛鼎出土了一对,两者大小相似,几乎只在重量上有差别,一件128公斤,另一件117公斤。如今我们看见的这件鼎是128公斤的,另一件现藏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司母辛”铜鼎。图源/安阳市三叠层博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该鼎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作底,腰边底饰乳钉,足上部兽面醒目。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

如今的司母辛鼎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探索殷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牛方鼎

时代:商

重量:110.4公斤

尺寸:通高73.3厘米,方鼎口长64.1厘米,宽38厘米

收藏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对牛方鼎来说,它的出土本身就带了点奇迹的色彩。

牛鼎出土之前,考古人员发掘的最初目的是要找甲骨文,后来在西北岗找到殷代墓地,通过三次发掘,在历经劫难的1004号墓,发现墓内遗物早已被“洗劫一空”。

中国青铜器排行榜更新了!第一我知道,但第二呢?

图源/陇南市博物馆

但负责人发现墓坑南壁还保留着约一米的夯土没有人动过,就在这里,奇迹般地出现了大方铜鼎两件,一件为牛方鼎,一件为鹿方鼎。

出土的牛方鼎方唇,折沿,立耳,内腹深,四壁陡直,底平,有铭文“牛”。腹下有四柱足,内空。大鼎四隅及四面正中均饰有扉棱。沿下颈部饰夔纹带,夔龙吻部突出,形似鳄。腹部四面均饰牛头纹,纹饰为浮雕式凸出器表,非常壮观,堪称铜器中之精华、罕见之瑰宝。

编辑整理|艺旅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