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作者:掌上巴彦淖尔

5月的河套大地,春风吹拂着充满生机的田野。在陕坝镇春光村的育苗大棚里,蒋雨平认真地观察着辣椒苗的生长情况。蒋雨平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2023年来到杭锦后旗陕坝果蔬科技小院,针对蔬菜育苗、辣椒全程水肥管理开展研究,保障蔬菜幼苗质量,提高当地禽畜粪便利用效率,在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蒋雨平在试验田内做农作物研究试验

蒋雨平是湖南人,自幼在辣椒地边长大,虽然对辣椒一点儿也不陌生,但对于辣椒的种植与研究,蒋雨平时刻都保持着新鲜感。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因为试验涉及水肥一体化的部分,我需要设计好试验地块主管和滴灌管怎么铺设和排列。试验地与小院相隔较远,需带午餐,在大棚里睡上一觉,下午的工作安排是……”来到科技小院之后,蒋雨平的实践取得了不菲的试验成果,他的试验田每亩辣椒不仅收益增加500元左右,还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肥料成本降低10%以上。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在杭锦后旗奶牛养殖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郑林峰做关于液体粪污还田利用的试验

在杭锦后旗奶牛养殖科技小院的玉米试验田里,中国农大研究生郑林峰和杨楠与农民一起使用机械铺设地膜,松软待播的土地上留下他们一行行坚定的脚印。郑林峰的研究课题是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他在日志中写道:“2023年的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写道:‘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倍感荣幸和自豪。我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开展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的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实验,在粪污再利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这给了我更多信心和动力去挑战困难。”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郑林峰正在进行覆膜播种

每天记录所做所学所感、撰写工作日志是每一位来到科技小院的研究生的必修课。2023年,巴彦淖尔市13个科技小院共入驻研究生66名。累计撰写工作日志2600余篇,发表科普文章196篇,完成学术文章27篇。这些日志既是每天的工作小结,更凝结着科技小院的研究成果。这一年里,科技小院的学生们有300多天穿梭在田间地头,他们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与农民零距离开展科技服务,田间试验示范面积共6160亩,推广新品种150个,推广新技术57项,技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数22425户,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实用技术培训等339场次,随时随地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累计服务农牧民近7万人次,让科技小院真正成为农牧民的“智囊团”、成为农牧业产业的“服务站”。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穿梭在田间地头

除此之外,巴彦淖尔市科技小院始终坚持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的雄厚科研实力,为玉米、小麦、肉羊、向日葵等10余个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延伸农牧业产业链为重点,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创新,推动农牧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为农户普及农业知识

2024年,巴彦淖尔科技小院还将继续以科技创新服务和乡土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搭建平台,培育和壮大本土人才队伍,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促进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助力农作物绿色增产,促进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看!这群农学高材生在河套大地“种”出丰硕果实

科技小院试验田

文图:记者 艾彦

编辑:乔鸿 校对:杨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