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作者:红色史纪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文|左心

编辑| 照雪下玉关

谢冰莹,一个和冰心有着相似名字“五四”的女作家。

但不同于冰心,谢冰莹是一个战地女作家,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是完全叛逆的女子。

谢冰莹的一生中,曾经两次从军,三次经受牢狱之灾,更是四次逃婚原定的未婚夫,堪称是传奇又曲折的经历。

但谢冰莹在晚年时,却过着漂泊孤独的人生,最后客死美国,还留下遗言希望不要让自己的遗骨被埋在他乡。

这位被称作是“新花木兰”的谢冰莹,究竟过着怎样的一生?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娘,我要去读书!我要去上学!”

十二岁的谢冰莹偏过头,不去看母亲的脸,倔强地说着。

谢母看着谢冰莹这副铁了心绝食的样子,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弯下腰想想把谢冰莹的身子转过来,谢冰莹小小的身体却绷得硬挺。

最后谢母还是端起地上丝毫没有动过的饭食,慢慢地离开。

这时谢冰莹才转过头,看着母亲一步步蹒跚离开的身影,目光落到了母亲脚上那双“三寸金莲”上,心里暗暗地发誓。

“我一定不要做个像母亲那样的‘无才’女子!”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1906年,谢冰莹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家里的影响下,谢冰莹小小年纪就酷爱读书,熟读唐诗和史记等书。

而在谢冰莹向祖母的求情之下,谢冰莹在11岁时进入了私塾读书,成了当时私塾里唯一的女学生。

但在谢冰莹一年后学完私塾所有课程,希望进入大同女校读书时,却被封建保守的母亲严词拒绝了。

因此,才有了谢冰莹绝食的一幕。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不同于一生都困在后宅中的缠脚的母亲,谢冰莹一直渴望外面的世界,在母亲的眼中,她是个顽固不听话的孩子。

终于,在谢冰莹绝食三天抗议的行动下,谢母被迫松口,让谢冰莹进入了大同女校学习。

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谢冰莹就把脚上厚厚的缠脚布脱下,丢进了垃圾桶里。

但刚进学校不久,谢冰莹就因为组织学生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在学校里游行而被劝退。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而这时,谢冰莹的“叛逆”已经完全展现出来了。

在回到家中后,保守的母亲多次劝阻谢冰莹,希望她能乖乖待在家里,学做针线,准备嫁人。面对母亲的阻拦,谢冰莹的态度却异常坚定。

“我要读书,不嫁人!”

最后,在谢冰莹父亲的劝说下,谢母还是松口,谢冰莹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但在读书的这段时间里,谢母却总是多次来信让谢冰莹回家成婚,让谢冰莹感到无比苦恼,正巧这时候,一个能让谢冰莹脱身的机会来了。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1926年,谢冰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政治军事学校(黄埔军校),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女兵。

自此,谢冰莹的从军生涯正式开始,但谢冰莹的叛逆,却不止于此。

“我得到了生的启发,发现了光明。”

对于在黄埔军校中的时间,谢冰莹是这样形容的。即使在学校里过着和行军一样艰苦的生活,但她的精神却感到无比自由。

1927年,北伐战争爆发。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这年的五月,谢冰莹被选中,编入了叶挺领导的“铁军”,随军北伐。

在这段硝烟弥漫的军旅时间中,谢冰莹就睡在门板上或稻草上,每天走八九十里路。但艰苦的生活,却丝毫没有让谢冰莹的思想变得迟钝,一有空闲,谢冰莹就用纸笔写着军队中的见闻。

这本记录着血与战的《从军日记》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轰动。不仅是在国内,《从军日记》还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等,在全世界畅销。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女性在军队中的所见所闻让外国打破了固有的对国内封建女性的看法,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谢冰莹也一举在国内外成名。

但在北伐结束不久,军校女子队就宣布解散,不得已,谢冰莹只能回到家中。

而这次,谢母正式向谢冰莹下了严令——必须嫁人。

“你要是不嫁人,就杀了我,如果不杀我,那你就自杀!”

在这期间,谢冰莹曾经策划过三次逃婚,但最后都被母亲识破,抓回家更加严密的看管。不得已,谢冰莹只能假意同意结婚。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在婚后不久,谢冰莹就借着男方外出工作的时候,逃往上海,同时登报宣布解除婚姻,彻底摆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

四次的逃婚,让谢冰莹的事迹开始广为人知,成了当时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1931年,靠着创作得来的稿费,谢冰莹前往日本留学。但在年底,谢冰莹就因为组织参加悼亡抗议活动被遣返回国。

直到1935年,谢冰莹再次来到日本留学。但她没有想到,这次等待她的竟然是牢狱之灾。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因为拒绝迎接当时的伪满洲皇帝溥仪,谢冰莹被当众逮捕入狱。

其实已经不是谢冰莹第一次被捕入狱了。

曾经逃婚的路上,谢冰莹就因为被怀疑是激进分子和阴差阳错被当成绑匪两次入狱。但这次的入狱,却让谢冰莹的身心都无比痛苦。

在狱中,谢冰莹遭受了严酷的刑罚,仅仅是三个星期,却差点让她命丧狱中。谢冰莹在出狱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养好身体。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而此时,”卢沟桥事变”让谢冰莹彻底意识到了抗日的紧迫,她真正坚定了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

就此,谢冰莹开始了第二次从军。

谢冰莹来到长沙,仅仅用4天的时间就组织起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跟随吴奇伟领导的第四军,奔赴淞沪战场前线。

在战场上,谢冰莹见到了比曾经北伐战争还要残酷的惨状,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被敌人的大炮飞机炸死。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我们的兄弟是死不完的,士兵死完了还有百姓,丈夫死完了还有妻子。”

在谢冰莹的书中,她宣告了自己誓死抗战的决心。

在淞沪会战结束后,谢冰莹带着自己的女兵团,稍作休整就再次奔赴“台儿庄战役”后的徐州。在那里,谢冰莹见到了李宗仁将军。李宗仁对于谢冰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誉,还为谢冰莹的新书题词。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在抗战的八年里,谢冰莹带领的女兵出现在各个战地后方,为战斗提供物资和救护支持。

知道抗战结束,谢冰莹的女兵生涯才正式结束。

但在抗战后,谢冰莹的生活忽然陷入了困境之中。

战后,由于国民政府的滥发货币,货币迅速贬值,而谢冰莹靠着写作得来的薪水,却微薄的可怜,完全不足以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1949年之后,谢冰莹来到台湾任教,几经辗转,始终没有稳定的住所与工作。在晚年,谢冰莹移居美国旧金山。

但在2000年,94岁的谢冰莹在旧金山长眠。而在居住美国的这段时间里,谢冰莹曾经留下一段遗言。

“如果我不幸地死在美国,就将我火化,洒在金门大桥下,让太平洋的水带我回家。”

谢冰莹:两度从军,三次入狱,四次逃婚,晚年漂泊,不忍死在美国

最后谢冰莹的家人遵照遗嘱,将骨灰撒进海中,圆了她回归故乡的梦。

至此,一位“新花木兰”的传奇正式落幕。

参考资料

民主:《女兵作家谢冰莹》

湘潮:《谢冰莹:中国第一女兵作家》

同舟共进:《谢冰莹:两度从军再从文的“新花木兰”》

女兵作家谢冰莹-新华网 (xinhuanet.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