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作者:深圳光明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近日

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43.07亿元

同比(下同)增长7.2%

主要经济指标呈向好态势

实现良好开局

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较好基础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解码光明区“一季报“,透过数字看经济运行的“形”与“态”,一些新变化、新趋势悄然显现:工业生产实现稳健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多个优质产业集群表现亮眼,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重点民生领域支出“有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刷新。

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和势能不断积蓄

光明区正全力以赴

“播种”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激发向优潜能

战新产业成“新引擎”

今年一季度

光明区工业生产实现稳健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

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9%

占GDP比重超六成

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多个优质产业集群表现亮眼,新能源产业增长18.4%,智能终端产业增长25.9%,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增长24.6%,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增长20.2%。

作为全国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重镇,光明区已初步形成了从光学玻璃、偏光片、滤光片、模组到显示屏、整机的液晶面板全产业链条。

数据显示,2023年,光明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超高清视频显示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全球前二,集聚了TCL华星、三利谱科技、日东光学等规上工业企业335家、上市企业9家、百亿级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已成为在国内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域。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以产业龙头TCL华星为例,2023年到今年一季度,TCL华星整体营收和工业产值均实现较高幅度同比增长。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小尺寸业务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目前,TCL华星以光明区为基地,充分利用t1、t2 、t6、t7四个项目集群规模效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效率领先”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推动形成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TCL华星在超高清显示领域持续投入,不断累积技术优势,引领超高清产业技术变革。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正努力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核心引领区,2023年3月发布《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励支持,目前政策已开展受理工作。

产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强劲,光明区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领域的布局还在扩大:TCL华星配套产业园区在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目前全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体量最大的重大项目。欧菲光投资7.8亿元建设的总部研发中心项目于2023年完成项目建设,目前正开展竣工验收。艾杰旭投资1.26亿元建设玻璃基板研磨产线项目已竣工投产。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同时,光明区高标准打造光明区凤凰先进制造业园区,重点布局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该园区,是全市20大制造业园区之一。

一季度,光明区新能源产业增长18.4%,同样表现不俗。光明区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已聚集欣旺达、贝特瑞等一批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光明区正重点打造平方公里级新能源新型产业社区,与深圳资本、深圳能源合作推出新能源产业基金,为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1月18日,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市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欣旺达计划在光明区投资建设动力电池总部及研发中试基地项目,作为公司动力电池板块的管理中枢和赋能基地,助力光明区新能源领域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光明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作用

逐步显现、放大

光明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拓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集群规模2300亿元以上。做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业集群规模 1300 亿元以上。做大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产业集群规模 600 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力争企业总数突破 160 家,实现产业集群规模 150 亿元以上,努力打造全国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积极向好“有突破”

投资成经济“加速器”

投资是稳定器,也是加速器。翻开光明区一季度投资成绩单,数据抢眼:光明区抢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建设的有效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资增势强劲,增长70.9%。从重点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增长26.7%,其中,基础设施及其他投资快速增长,增长54.7%。

重大项目建设高歌猛进,引领新一轮产业投资热潮。1月2日,新年开工第一天,全市2024年首批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光明区举行,光明区此次集中启动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超194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光明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区域发展承载力、招商引资吸附力。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唱主角”,当日集中开工仪式,位于光明区全力打造的平方公里级新兴湖科技产业社区,这片平坦开阔的产业用地上,一批重点项目即将拔地而起。该片区实施面积1.3平方公里,释放产业用地61公顷,已落地飞荣达、科曼医疗等3个优质项目,建成后将贡献产值350亿元。未来,新兴湖科技产业社区将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园区+科技产研街区”产研一体的新型社区。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走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气蒸腾的建设景象迎面扑来。在龙大高速公明出口附近,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机房楼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雄浑刚劲的建筑外形初显真容。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将建成新一代E级超级计算机,实现大规模科学计算、工业计算、专业大数据处理及智能超算创新服务。

据悉,超算中心是支撑、发挥新基建协同效益,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产业协同中,将催生出更多产业形态,形成集群效应。

新质生产力之“新”,“新”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主攻方向,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在建和运营数量达20个,将为光明积聚越来越多的新质生产力。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就在5月8日,深圳市2024年第二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上,光明区集中开工26个项目,总投资82.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32亿元。其中,光明云谷二期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明鑫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厂房、长圳社区返还用地工业上楼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上马”,尤为引人关注,将为光明区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积势蓄力。

光明区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发展目标,始终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2018年光明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从478亿元迅速提升至1090亿元,年均增速17.9%。

2024年

光明区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重点抓好新兴湖科技产业社区等

七大重点片区建设

力争全区完成固投1100亿元以上

保障民生福祉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一季度

光明区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

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完成47.62亿元

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9.0%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今年1月9日,光明区举行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首批配套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首批配套项目中,民生领域项目是“重头戏”,其中,塘尾第一学校定位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为54个班,提供2520个学位,建设后将有利于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同时,一期市政道路包含塘宏路、塘荣路等6条道路,呈“三横三纵”结构,道路全长为4.476公里,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漫步地铁6号线光明站,形似“太空飞船”的深圳科技馆(新馆)尤为引人关注,这艘驶向未来的“科技之舟”大气磅礴,极具未来感的建筑形态日趋完善。目前,深圳科技馆(新馆)项目总形象进度完成95.5%。按目前进度,深圳科技馆(新馆)整体形象可于6月底前全部展现。

深圳科技馆(新馆)是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建成后将成为集展示传播、活动交流、创新培育、城市宣传、科技休闲于一体的国际顶级特大型公益性科学中心。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与深圳科技馆(新馆)相距一站地铁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中山七院二期项目),此时建设同样如火如荼,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已全部封顶。

中山七院二期项目总用地面积1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概算批复总投资约7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科研行政教学综合楼、康复中心(南北楼)、急诊急救中心、1-4号分中心住院楼及配套工程。中山七院二期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深圳市高水平医院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

解码光明“一季报” 新质生产力势起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

向“新”而行的光明

实现“开门稳”

下一阶段

光明将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持续推动经济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李可

校审:靳峰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