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核心观点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创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过程。因此,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才能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吴珂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就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阐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创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过程。因此,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才能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1

大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大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7.6%升至2023年的13%以上。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经济的“新三样”产品累计出口额达到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近3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

二是现代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大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同比分别增长11.9%、9.3%、6.8%,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

三是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截至2023年底,大陆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国家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工业企业18.3万家,这些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钢铁、建材等领域示范工厂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减少约12%。

2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奔涌勃发进而推动整个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为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推进传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实现跃升并成为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新型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反过来又会催生大量新产业、新模式,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产业,也是创新技术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产业,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广阔空间。

传统产业的跃迁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核心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传统产业正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依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各领域全过程渗透、融入和应用,推动制造流程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有了飞跃式进步。传统产业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造出大量高质量、高性能、低消耗的新产品,技术含量和绿色含量明显提高。此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

3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赖以生存的物质技术基础,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应从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等方面着手,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兴产业。更好利用国内大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光伏、锂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业的领先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激发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未来新兴企业。加强重点行业的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布局未来产业。把握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布局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瞄准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整合优势资源突破未来产业核心技术,增强自主产品供给能力。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5G、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支撑能力。主动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与合作,塑造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促进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依靠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步伐。加快完善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产业结合,助力传统产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推动数据资产化向数据价值化转变,发挥数据资源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和驱动作用。集成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优化能源调度和精准实施梯级利用,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碳。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紧紧抓住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发挥协同创新力量,推动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和自主可控。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布局重大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大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全产业链经营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以开放创新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焦点智说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