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作者: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碱,就是不见收庄稼。

风起沙飞,地苗不长。1962年的兰考,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肆虐。焦裕禄临危受命,成了兰考县三十六万百姓的领路人。

一辆自行车、一双铁脚板,2500公里的云和月,475天的朝与暮,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用脚步丈量土地,将全县所有的洼地、淤塞河道绘图编号,逐一记录下了84个风口、1600座沙丘的详细数据。

决心带着兰考人民大干一场的焦裕禄,由于长期过度劳累肝病复发,于1964年5月14日不幸病逝,年仅42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向组织发出唯一请求:将遗体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时境变迁,60年飞逝,在一代代兰考人接力奋斗中,如今的兰考已从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三害”成了“三宝”,旧貌换了新颜。这片土地也在焦裕禄精神滋养下,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如今,一代代兰考人在奋斗中守护、践行焦裕禄精神。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同焦裕禄亲属和基层模范干部代表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①返乡村民创业,带领同村致富

上世纪60年代,兰考因“三害”在全国出了名,黄河在这里改道北流,留下一眼看不到头的黄沙。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51岁的文林超如今还记得,幼年时父辈常提起的风沙肆虐情景。因为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全县36万人民治三害时,他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考察,文林超成为座谈会上返乡创业村民代表。“大家都备受鼓舞,精神振奋。”文林超记得,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张庄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想指引着行动。近年来,张庄结合紧邻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重新定位发展,提出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思路。2018年,在当地乡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文林超也转型做起了大棚种植。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文林超转型的信心,来自于专业对口的底气和精准的投资眼光。1995年文林超从河南省农业学校(今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中专部)毕业后,便一直是一名农技员。在张庄面临着转型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文林超认为,作为村民一员,更应顺势而为。

起初,文林超投资了45万,新建了三个种植大棚。随着种植经验增加,文林超发现,草莓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蔬菜,并且可实现多次采摘。“从11月份到次年五一前后,一直都有草莓。”他算了一笔账,暖棚一亩地一年收入是5万元,没有保温措施的,一年也能收入3万元。如今,文林超的草莓种植以成功扩展到33亩。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不光自己要致富,文林超还要带领村民一起富起来。作为张庄村村民,文林超认为他要传承好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有啥事给群众解决,一切为群众着想,这是我理解的焦裕禄精神。”

“现在一年光给村民开工资都得小20万。”文林超介绍,地里的工人来自村里村民,农活简单,拔草、打药,一天人工费60元,平时种植基地有4名工人,到了农忙时,用工能达到20多人。

如今,文林超又在酝酿另外一个小目标——采摘游乐园。“进一些游乐设备,配备住宿餐饮。”在文林超的设想中,采摘游乐园内既有民宿,又有农家乐,前来游玩体验的游客既可以体验采摘,还能在夜晚时听一听池塘边的青蛙叫声,体验和城市不一样的乡村生活。

②80后女青年带领学员体验“翻淤压沙”

与文林超一样,作为张庄人,42岁的尤宁思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发扬着焦裕禄精神。

1962年,调到兰考县的第二天起,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140多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集思广益,总结出治理风沙的办法——“贴膏药”和“扎针”。

“贴膏药”又叫“翻於压沙”,就是从约一米深的沙土下把淤土挖出来,盖在沙土上,这一方法很快便在全县推广。“运气好,五六十公分就能翻到淤泥,运气差,就要翻到人腰那么深,才能翻到淤泥。”尤宁思说。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尤宁思是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的副主任,作为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人,她的爷爷奶奶和姥姥都曾亲身参与过治沙。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张庄村考察时,时年32岁的尤宁思代表年轻一代参加了座谈会。

2017年,尤宁思被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返聘。起初,尤宁思负责给前来学习体验的人讲解焦裕禄的事迹。“我希望兰考的群众都要把这笔红色财富保护好,传承下去。”尤宁思也常常把焦裕禄的故事讲给儿子和女儿听。

讲解之外,更多在于体验。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学员们可以扛起铁锨,担着扁担,推起独轮车,体验焦裕禄书记治理风沙的过程。在治理三害中,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四面红旗”,以此激励党员干部对照身边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 “来基地后,在焦书记雕像前分成4个大队,授队旗,就代表了4个村。”尤宁思介绍,工作人员会给学员发麦秸编的草帽,体验“翻於压沙”。

推上独轮车,拿上铁线,带上草帽,劳动场面十分壮观。体验中,学员可以按劳挣到工分,“工分也像当初那个年代一样,还原当时的场景。”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经过一系列体验课程,借助当时的劳动工具,独轮车、篮筐,踏踏实实干一场,深刻理解当时焦裕禄是怎样带领兰考群众战天斗地的。”尤宁思说。针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项目,让学员忆苦思甜,体验学习教育精神。

③借助思政课,青年教师让焦裕禄精神深入人心

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包括了焦裕禄精神。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80后青年教师张静便是一位焦裕禄精神传播者。2012年,张静作为兰考县委党校的一名青年教师,曾参与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筹建。2013年,焦裕禄干部学院挂牌后,她便成为学院的专职教师。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考人,张静在焦裕禄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她还记得,幼年时奶奶常在耳边提起,兰考有个好官叫焦裕禄,每次下雨,别人都往家跑,而他要往外跑,披着雨衣趟着水,看看这家房子漏雨没,那家墙倒了没。

《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是张静最早开发的课程,她将焦裕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搬上课堂,为前来学习的人们深情讲述,“我印象中有三年时间,焦裕禄精神已经融入到了我的灵魂里,每到清明节,就想去纪念园祭奠焦书记。”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随后,张静又相继参与开发出《学习焦裕禄精神加强政德修养》和《焦裕禄精神的形成与时代价值》课程。其中,《焦裕禄精神的形成与时代价值》荣获2023年河南省党性教育系统精品课一等奖。

在《焦裕禄精神的形成与时代价值》一课中,张静从焦裕禄在党的领导下的成长历程讲起。“他在‘洛矿’(今中信重工)的时候,带领工人生产出直径2.5米的双筒卷扬机,填补了大陆矿山机械生产史的空白。”在走访中,张静了解到,当年生产时,时间紧、任务重,焦书记50多天都以厂为家,每天休息时间大约只有两个小时。

焦裕禄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也是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张静认为,学习焦裕禄精神可以坚定理想信念,它是灵魂的洗涤器,它还是增强理想信念的优质“钙源”。“真正领悟和践行焦裕禄精神后,可以让人变成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就认为是这样的。”张静说。

讲好焦裕禄精神,张静选择从拉近与焦书记的距离着手。“要想把焦裕禄精神讲好,让人入脑入心,讲的人首先得信焦裕禄精神。”张静认为,焦书记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一个普通的群众,普通的党员,普通的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并非高不可攀。每当这样给学员讲述时,很多学员都会豁然开朗,原来焦书记这么接近我们的生活。

焦裕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丨大象深度

如今,张静已在教学岗位坚守11年,每年,她都要给上万人讲焦裕禄的事迹。“传承焦裕禄精神,首先自己要学习,用焦裕禄精神来指导指导我的行动。”在张静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多开发好课,把课讲好,多讲好课,把焦裕禄精神让更多的人知晓。

星流月转,笼罩在光环下的兰考人,正鼓足干劲,靠着诚实劳动,自食其力,焦裕禄精神也在兰考传承着、弘扬着、发展着。

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