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扇门里化“薪”愁

作者:中工网

原标题:阳新三年受理372件劳动争议案,87%化解在诉前——(引题)

一扇门里化“薪”愁(主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祁泉 通讯员 刘强 易相志 程琼芳

劳动争议纠纷诉讼周期长、成本高,是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之一。

2021年7月,阳新县人民法院携手阳新县总工会设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探索“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近三年,工作室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72件,结案326件,调解成功率87.63%。

“法院+工会”模式如何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此采访。

一站式调处,止纠纷于诉前

去年12月30日,随着阳新县某煤业公司的131万余元欠薪款全部支付到位,14名工人近10年的讨薪路画上句号。

2023年,县“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负责人方贤富接到一个棘手的难题:2015年,因政府管控原因,阳新县某煤业公司停产,共欠包含运输工、井下电工、地面电工、机械操作员等14名工人工薪131万余元,工人欲诉至法院。

为尽快化解矛盾,阳新法院提前介入,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依托“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对该案展开诉前调解。方贤富仔细查看了起诉书、承诺书、拖欠农民工工资登记表等证据材料,并多次与原、被告进行沟通联系,共议调解方案。

同年8月,双方最终就款项金额和支付期限达成调解协议,企业于年底前将政府部门拨付的资源补偿款支付工人工资。

方贤富说,放在过去,类似的劳动争议案件须经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前置程序,对仲裁不服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个案件经过“一裁二审”程序,需一两年,给当事人带来很大诉累。

如何让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快起来?2021年7月,阳新县人民法院携手工会设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引入“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机制。

只进一扇门——该县将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的调处职能并入“法院+工会”平台,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联动,涉案当事人“只进一扇门”就能获得对口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全程做减法——“法院+工会”模式实现程序衔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劳动双方信任优势、驻院地理位置便利优势,一揽子解决纠纷,为劳动争议及时化解按下“快进键”。该模式下,法院与工会通过“诉”“调”对接,为当事双方出具相应法律文书,其结果具备法律效力,实现劳资纠纷一次性调解、一次性确认、一次性履行完毕。

自该县“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成立以来,劳动争议案件最快3日内调解,对于较疑难复杂的案件须在30日内完成调解。

“开良方”,助企业“堵漏洞”

今年,成达印刷科技(阳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内部沟通机制,鼓励新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交流。这一改变,源于一场600余元的劳资纠纷。

去年4月21日,入职没几天的赵某某发微信向公司人事发出离职申请后离开公司。不久后,赵某某向“法院+工会”平台投诉,称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支付其在职5天的工资,共计615元。

得知被投诉,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文生很无奈,“赵某某还在试用期内,除开周末后真正在公司的时间仅3天,对于离职这事儿当儿戏。公司此前已口头告知对方试用期一个月合格后方签订劳动合同,离职需办理相关手续,是赵某某违约在先。”

阳新县人民法院院长王建明说,此案涉及数额虽小,但争议纠纷一旦处理不好,“受伤”的还有企业。

“法院+工会”平台采取“背对背”调解,调解员从情理入手,劝说赵某某站在公司角度来思考。同时,调解员从法理角度向公司上了一堂“法治课”,解读劳动法规定,释明相关法律风险,列出企业在招工用工中暴露出的“漏洞”。经过一番沟通,双方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达成和解:企业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3天结算支付工资。

近年来,该县将纠纷解决端口从诉讼端向诉前调解端前移,以较低成本、较高效率促成劳资双方“握手言和”。其间,调解人员采取上门调解、“微法庭”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依法经营意识,尽可能降低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利影响。

外延化服务,在异地传递温情

阳新是劳务输出大县,其中在浙江温州的近13万人。阳新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程良友介绍,该县依托温州阳新商会,设立“阳新县人民法院+阳新县总工会”驻温州诉调对接联系点,让阳新在温的职工感受到家乡温暖。

去年6月,该联系点受理一批劳资纠纷,某公司因效益不佳欠薪裁员,拖欠40名员工24万元工资。

“一边是员工的合法权益,一边是企业的经营发展,背后则是对群体性纠纷案件、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综合考量。”驻地调解员柯享荐介绍,经过5天反复交涉和沟通,该公司将拖欠的工资全部清偿,劳资纠纷圆满解决。

依托“法院+工会”异地联系点,该县建立法院、工会、商会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即发挥当地商会信息资源广、纽带作用强的优势,该县人民法院与工会、商会常驻调解员信息互通,对疑难个案远程协助、对集中需求上门服务。

截至目前,联系点已接受法律咨询和来访4000多人次,协调处理劳资纠纷100余起、200多人次。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