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作者:小帆聊百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性的强烈地震,震荡声中,一个注定不凡的故事就此开启。

当天,罗汉寺内回荡着孩子们的哭声。

视频加载中...

十六年前,这座寺庙竟然化身为临时产房,见证了108个孩子的平安降临。他们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罗汉娃",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这群特殊的孩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他们的成长之路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追寻这段传奇的十六年足迹。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2008年5月12日,对于四川什邡市的人们来说,原本应该是祥和平静的一天。却不料,一声巨响划破了这份宁静,大地剧烈震动,房屋纷纷坍塌,医院也瞬间变成危楼。在慌乱中,20多名孕妇迫切需要转移安置。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这时,对面的方亭镇第二小学主动敞开校门,为孕妇们提供了暂时的庇护所。医院院长桂逢春当机立断,决定将这些孕妇转移到附近的罗汉寺。这座建于汉代的千年古刹,成为了那个特殊时刻的"生命港湾"。

寺庙住持素全法师丝毫不加犹豫,欣然接纳了这些孕妇。在僧众的帮助下,医护人员迅速搭建起应急帐篷,并在一间膳房里临时改造成手术室。就这样,罗汉寺瞬间变身为一所临时产房,开始了它独特的"接生"历程。

在这片寺庙中,一声声婴儿的啼哭此起彼伏。仅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有108个孩子在此陆续出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罗汉娃"。这种场景,让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感动不已。翟秋榕回忆说:"当时看到那种场景,实际上是非常感动的。"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尽管环境简陋艰苦,但每个医护人员都竭尽全力,确保母子平安。在停水停电的情况下,他们用手电筒照明,从住院部搬运各种器械,紧急进行手术。即便是下起大雨,他们也立即起身用手拉住帐篷,不让它被吹翻。这一切都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难、舍己为人的医者仁心。

面对此次灾难,罗汉寺也完全打破了往日的僧侣戒律,全力支持并协助医护人员。素全法师坚持说:"见死不救是最大的禁忌,其他的忌讳都不重要了。"寺庙不仅提供了场地,还尽最大努力满足孕妇们的饮食起居。当救援物资短缺时,僧人们还主动让出自己的食物。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令人感动的是,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也没有听到任何孕妇或家属的抱怨。大家都心怀感激,互帮互助,共度难关。医护人员翟秋榕说得好:"人在那种时候,都想着怎样一起平安度过。"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的有条不紊,这座古刹的"生命产房"书写了一个温暖、坚韧的故事。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孩子的诞生,也成为了这座寺庙在动荡中重拾平静的见证。

罗汉娃的成长之路

对于这些"罗汉娃"来说,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这些孩子出生的特殊环境,为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注入了独特的色彩。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十六年过去了,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各自谱写人生的新篇章。但无论他们如何发展,那片刻的艰难历程都深深烙印在心中,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些人遭遇了特殊的际遇。女孩轩轩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男孩东东天生是兔唇。但是,他们都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下,度过了难关,逐步走向康复。这无疑给了这些孩子极大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会有温暖的力量来支撑他们。

像张贵昌一家人,地震当天他们家房屋全部坍塌,妻子杨启菊还怀有身孕。但是,在医护人员和寺庙僧人的共同努力下,杨启菊最终安全产下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后来被命名为"弘扬",象征着在灾难中重拾希望。这个家庭此后虽然生活艰难,但父母决心全心全意把孩子养育成人。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生命之旅从一开始就和这片土地、这座古刹息息相关。罗汉寺内竖立的石碑上,镌刻着108个孩子的名字,此后每年母亲节,他们都会回到这里,缅怀当年的奇迹时刻。这种归属感,让他们的成长轨迹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这些孩子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社会的关注和援助中,他们同样也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有的孩子家庭经济拮据,有的则是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了障碍。但关键时刻,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援手,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让这些"罗汉娃"在艰难中茁壮成长。他们不仅身心健康,更在逆境中锤炼出了坚韧的品格。正如翟秋榕所说:"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遇到了不同的困难,但他们都在克服中变得更加强大。"从出生开始,这些孩子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媒体不时报道他们的近况,记录下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他们的命运,也渐渐成为了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社会的温暖与担当。

十六年后的今天,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已经走向社会开始工作,还有的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不同的际遇造就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生轨迹,但他们身上都散发着那份来自生命奇迹的独特光芒。

以张廷云为例,他是当时出生在罗汉寺的108个孩子之一。十六年后的今天,这个曾经的"罗汉娃"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生,正在攻读计算机专业。他告诉记者,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让他从小就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这促使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我很感激当年那些医护人员和寺庙僧人的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了我们。所以现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专业,回馈社会,为别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张廷云说,他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程序员,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张贵昌一家来说,他们的遭遇更加艰辛。地震中,他们全家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妻子杨启菊还怀有身孕。好在在罗汉寺的帮助下,杨启菊最终平安产下一个男孩。这个孩子被命名为"弘扬",象征着在灾难中重拾生的希望。

这个家庭此后生活无比艰辛,但父母决心全心全意把孩子好好养育成人。如今,这个孩子也已经长大,正在读高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依然勤奋向学,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着生命的价值。

而对于轩轩来说,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备受挑战。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她,十多年来一直在与疾病抗争。但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下,她最终战胜了病魔,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医生护士的辛苦付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了我的生命。"轩轩说,"所以现在我更加珍惜眼下的一切,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正朝着心仪的目标奋力奔跑。

这些孩子的成长,无疑都给我们一个强烈的讯息:生命的可贵,人性的温暖。在最艰难的时刻,有无数善良的人伸出援手,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这些孩子,让他们最终茁壮成长。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成就了今天这些"罗汉娃"的独特人生。他们不仅身心健康,更在逆境中锤炼出了坚韧的品格。正如一位医护人员所说:"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遇到了不同的困难,但他们都在克服中变得更加强大。"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

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无疑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了一份积极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生命的可贵,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闪耀的一面。无论他们将来会走向何方,相信都一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拭目以待,期待这些"罗汉娃"未来的精彩人生!你也一定有很多想要说的吧,不妨在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他们的人生故事。

#汶川震后古刹诞生的“罗汉娃”:十六年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