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作者:初心以变8h1s

民国乱局的祸首、皖系兴衰的关键人物、纵横家徐树铮,一个身世平凡却大权在握的男人,他的一言一行竟左右了民国军阀混战的走向。这位曾被赞为"神童"的秀才,为何会彻底抛弃了文化的追求,转而钻进军阀政治的泥潭?他又是如何凭借权谋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一度成为皖系军阀的决策核心?当徐树铮开始横行霸道、为一己之私而不顾国家大势时,皖系的覆灭是否也就注定了?一切的缘起,又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一、秀才遇知音,踏上军阀之路

大清王朝逐步没落,列强的铁蹄不断敲打着中华版图。1901年,沐浴着浪漫主义思潮熏陶的徐树铮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科举之路,转而投奔了手握新军实权的山东巡抚袁世凯麾下。然而命运捉弄,徐树铮未能如愿,却在旅途中结识了皖籍军阀段祺瑞。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两人一见如故,俨然师生般的融洽关系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虽然徐树铮祖籍安徽,但他祖上世代是书香门第,从小就被熏陶着浓厚的文化氛围。13岁的神童徐树铮从祖辈们的教诲中汲取了极富远见的智慧,放眼民国这遍地狼烟,他深知单凭儒雅之风是无法主宰大局的,唯有运筹帷幄方能力挽狂澜。

于是,徐树铮将前程毅然押注在武力之上,开启了自己别开生面的军阀生涯。起初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幕僚,但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段祺瑞的提携很快就出人头地。1909年,段祺瑞报送徐树铮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深造。几年之后,徐树铮学有所成,凭借扎实的军事理论功底,一举被委以重任,出任段祺瑞麾下总参谋的要职。

两人的关系由师生逐渐升华为父子,段祺瑞完全信赖徐树铮,在袁世凯逼宫退位的关键时刻,进言文书的起草就出自徐树铮的手笔。可以说,如果没有徐树铮的智谋辅佐,段祺瑞也难以在军阀混战中立足。两人互相成就,命运也从此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对被寄予厚望的师生组合,竟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缔造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军阀恩怨史。一切的祸根,还要从徐树铮刚出道时那颗朝气蓬勃而又缺乏磨砺的野心说起。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二、黑手操控政局,皖系陷囹圄

袁世凯驾崩后,段祺瑞借机窃取了北洋政权的实际控制权。身居副手的徐树铮自然也跟着扶摇直上,一举被拔擢为陆军次长和国务院秘书长,掌管军政两大要津。权力是把双刃剑,徐树铮的野心也在这一刻彻底膨胀了起来。

凭借狡黠多谋的个性和段祺瑞的完全信任,徐树铮开始在暗中布下天罗地网。他倚仗手中沉甸甸的军权,竭力挑拨离间直、奉两大军阀派系的裂痕。不知是出于私心还是刻意为之,徐树铮对奉系大佬冯国璋予以极大支持,又暗中勾连张作霖,导致直、奉两系在1920年直接爆发了内战。

这还不算完,徐树铮更是窃取段祺瑞的权力祭出了杀手锏。他以奉军名义邀请直系大佬陆建章赴京商谈停战,却在途中将其伏诛,一舆论造势,将罪责全部归咎于奉系。这出行凶手段无疑彻底激怒了王佐相后人冯玉祥,而后者也实在下定决心要诛杀这个祸根。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内战一触即发,直皖两系在1920年直接交火。原本装备精良的皖系奉军却在短短5天内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所有矛头都直指徐树铮这个罪魁祸首,皖系就此坠入了低谷。

虽然名义上段祺瑞还是总理,但随着徐树铮被通缉,皖系的实权已基本丧失。段祺瑞下台后,徐树铮不得不携家眷逃离北京,皖系主力也随之一蹶不振。一度辐射全国的权力网更是土崩瓦解,就连坚实的老巢浙江都未能保住,福建王牌军阀李厚基更是直接投靠了反徐同盟的直系阵营。

徐树铮和段祺瑞虽已身败名裂,但都不是甘心的主。他们很快就卷土重来,趁势而起。1922年,直奉内战中奉系大捷,奉军被赶回了东北老家。徐树铮看准了这个时机,不顾段祺瑞劝阻,四处奔走拉拢反对派系,甚至打入了孙中山的革命阵营。1924年新一轮直奉战争爆发,皖系重新被拉上了前线。

就在这时,国际国内局势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转机。北伐运动节节告捷,孙中山壮志未酬却遽然离世。各方权衡之下,决定暂时扶植段祺瑞复出执掌大权。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为了扶持段祺瑞执政并谋求外国承认,1925年徐树铮更是亲自率团出访了包括英法德意苏美日等在内的十二个国家,行程达四个月之久。就在徐树铮急切赶回北京与段祺瑞会合时,一场惨剧却在途中发生了。由于徐树铮曾一手诛杀冯玉祥的姑父陆建章,冯玉祥对徐树铮恨之入骨。当年12月29日,徐树铮抵达廊坊时就被冯军逮捕,第二天一早就遭到了凌迟的惨刑。

徐树铮一生的权谋和反复无常,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段祺瑞虽还保全了一命,却也难逃被驱逐出京的命运。随着奉军卢永祥的败亡,皖系这支曾横扫东南沿海的铁甲雄师也彻底瓦解了。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但已经没有徐树铮这个智囊了。

三、铤而走险造反

徐树铮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但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依旧怀揣着复兴皖系的梦想。在被冯玉祥处以残酷惩罚后,徐树铮虽已身陷囹圄,却仍在暗中部署着大局。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1925年3月,直奉战争爆发,皖系余党孤立无援,前景暗淡无光。这时徐树铮凭借过人的智谋展开了一场艰难的反击。他先是设法说服段祺瑞与孙中山的革命政府携手联盟,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随后更是巧施计谋,挑拨离间了北洋集团内部的裂痕。

在徐树铮的周旋下,原本反目成仇的奉、直两大阵营渐渐分崩离析。奉军中的卢永祥和冯作相等人纷纷另立门户,令奉系元老冯国璋芳心纳败。反观皖系这边,不少原直系将领为了权力归顺了徐树铮,包括张作霖的副手张学良、张作森都纷纷投靠了国民革命军。

短短数月,徐树铮便凭借智谋扭转了局势。原本遍体鳞伤的皖系再次团结成军,与张作霖、冯玉祥等人渐行渐远。1926年,直皖联军终于攻克武汉,将冯玉祥赶出了中原大地。国民革命军也迅速占领了长江下游,控制了几乎整个东南沿海富庶之地。

就在这时,一线希望重现了。孙中山病逝后,段祺瑞获得各方力挺,有望重新执掌国家大权。为了赢得国际承认,段祺瑞决定亲自外访,而徐树铮也被委以重任,同行出访十余国谋取支持。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1925年9月至次年1月,徐树铮风尘仆仆奔走于英法德意苏美日等列强之间。为了取信于人,他不惜动用各种手段,甚至向各国承诺了极为有利的经济特权。比如承诺将中国内陆富矿区的开采权全部拱手相让,以换取军事和经济上的实际支持。

这一次访问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英国首相拉姆齐承诺,只要徐树铮上台,就立即撤回驻华舰队。法国更是同意军火直接输华,支援北伐军。即便苏俄未给出实质承诺,徐树铮也顺利赢得了斯大林的正面评价,为将来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看似一切都尽在掌控,可就在徐树铮满怀信心返回北京时,那场灾难性的惨剧却如箭拔地而起。作为一手诛杀陆建章的凶手,徐树铮注定要为曾经的罪行付出代价。几经周折,他最终还是被仇人冯玉祥生擒,遭到了极其残酷的惩处。

一切的希望化为乌有,皖系刹那间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个转机无疑也深深地影响了整个民国军阀混战的走向,让皖系最终沦为阶下囚。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四、最后的疯狂

徐树铮的死虽为皖系扫平了一条复兴之路,但也让这支原本雄视一时的铁军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内讧之中。

1926年10月,张作霖的直系部队趁热打铁,决定一举消灭皖系余孽。他们攻陷了皖系大本营合肥,俘虏了段祺瑞的长子段希铭。为了救子,段祺瑞不得不向直系低头,承认败北。

不过就在局势看似已定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却彻底改变了战局。原本押解段希铭的直系将领刘䂀阳临阵反戈,倒戈相向,与皖系余部合流。很快,几路残军渐次集结,号称"复兴军"对抗张作霖。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不过这支复兴军的最终目标,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东山再起。他们的核心也分成了龌龊不堪的两派,一派效忠段祺瑞夫妇,另一派却是想利用军阀混战的最后时机大赚一笔。

后者是由数名皖系旧部刘钥、朱绍文等人领衔,他们与"满洲第一疯子"张作林勾结,一心想趁乱抢掠江南的财富。在这股疯狂的浪潮中,苏南地区遭到了空前绝后的劫掠,民间流传"刘钥朱绍文,加恃门户汉"的顺口溜,被视为民族罪人。

同时,另一股皖系遗老,包括段祺瑞夫妇、李根源等人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先锋。经过多年的丧钟,皖系虽已元气大伤,但如今又以"复兴军"的面目卷土重来。

1927年初,经过艰难的周旋和反攻,复兴军终于收复了大本营合肥。但就在这时,段祺瑞的死讯却如晴天霹雳般传了出来。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85岁高龄的段祺瑞原本已备受多病缠身,此番又遭受了重创。他在重回合肥的第25天就与世长辞了。而随着元老的离世,复兴军的指挥权很快就落入了妻子何香凝手中。

这位昔日芝大才女,如今成为皖系最后的掌门人。在她的策动下,复兴军一度联络了广东国民政府,表态愿追随北伐大业。但实际上,何香凝和她麾下的复兴军早已经丢失了军阀统驭大权的手腕,军阀体系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覆灭。

很快,清乱兵起的北伐大军扫平了最后的军阀势力。何香凝亲率复兴军随即也被迫宣布"退出政治舞台"。数月之后,最后的皖籍将领刘钥也被国民政府查获并处决。就这样,一个几经沉浮的朝代走向终点,皖系的覆灭也宣告了军阀时代的彻底结束。

皖系作为军阀政治中最后的遗老,其缪缓凋零的命运概括了军阀体制的灭亡。而徐树铮这个辗转于权谋中的军阀奇才,其起始于野心勃勃却最终穷兵黩武的戏剧人生,则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最后疯狂。

五、烟云过眼皖梦空

皖系的陨落,标志着军阀混战终将走向终结,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回望这支曾横行一时的军阀集团,它的崛起与覆亡折射出民国初年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

皖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初。当时的湘军首领段祺瑞挺身反对满清,为新军首开先河。为了扩充实力,他很快便向家乡安徽各地发出号召,广纳皖籍武人,从而汇聚了皖军的骨干力量。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民国乱局的祸首 皖系兴衰的关键 纵横家徐树铮

起初,段祺瑞并无太多권谋野心,只想在湘军内部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袁世凯、张勋等人的逐步失势,权力真空的出现为皖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凭借几十年来在军中打拼积攒的人脉,段祺瑞趁虚而入,一举拔擢为陆军总长,成为北洋政权中的实权掌控者。

段祺瑞善于结交门生,培养了一批像徐树铮这样狡黠多谋的智囊。有了他们的辅佐,皖系开始蚕食权力,不断扩张版图。从东南沿海一路向西、向北渗透,几乎控制了整个中国内陆腹地。即便在皖系最衰落的时候,仍有残余势力活跃于浙皖、苏锡等地。

然而就在皖系逐渐肥大之时,权力争夺的内讧也在蓄势待发。从张作霖、冯玉祥到徐树铮、刘钥,一批批新兴军阀开始挟洪流而上,渴望一杯羹。就连徐树铮这个元老门生,也最终背信弃义,谋反出走。

历史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地重复着自己。就像当年太平天国被捻军所击溃一样,皖系的统治同样被这些新兴势力推到了风口浪尖。无论是通过外交、军事还是内斗,他们纷纷出手摧垮了这个逐渐腐朽的旧有体制。

最终,这支曾遍布中原、称雄一时的军阀集团在时代的巨轮下土崩瓦解。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只留下一地狼藉。皖系的覆亡亦见证了军阀混战时代的终结,为国民革命的大门扫清了最后一股阻力。

从徐树铮被冯玉祥生擒直至皖系余孽复兴军的宣告投降,这个曾经疯狂的时代就此谢幕。一切都不过是逝去的烟云,旧日的辉煌梦想也终将远去。新生力量的崛起已经敲响了军阀时代的终曲,一个全新的民国时期正在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