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作者:绿色青浦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青浦的文物古迹历来丰富多彩,唐朝时期仅庵观寺庙和楼台亭阁就有数百处,然而历经沧桑,大多都在时光和战火的双重摧残下不复存在了,再加上历代缺少文物保护的意识,到民国时期,不少古迹已名存实废。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今青浦区现存的三座古塔。

青龙寺塔

青龙寺塔是一座佛塔,建于青龙寺南侧,位置在今白鹤镇青龙村,为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塔。青龙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唐长庆元年(821年),寺庙重建,寺南沿江处修筑了七级浮屠宝塔一座,名“隆福寺塔”。清康熙皇帝南巡至此,改名为“吉云禅寺塔”,又名“青龙雁塔”。“青龙塔”这一塔名只是当地的一种俗称。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吉云禅寺、塔(青龙寺、塔)的相关介绍

塔于宋康定(1040-1041年)、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修,此后大修多次。对宋朝年间的重修,有这样的传说: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率大军抗击金兵,在此驻军时,为纪念击退金兵,大获全胜,特命令将士用军中的旗杆为塔木心,修葺青龙塔。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在元大德三年(1299年)、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三年(1343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和他的儿子任贤德、孙子任士质祖孙三代相继出资修葺该塔。其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再修该塔。清顺治五年(1648年),僧百遇又将其修葺一新。这以后的三百多年来,该塔历经沧桑,再也无人修缮,所以“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由于年久失修,加上1956年夏秋季节猛烈的台风,塔顶的铜葫芦被风吹落,后被珍藏于青浦区博物馆内,铜葫芦身上“明崇祯十七年”的字样清晰可见。此后,该塔逐步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于195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青龙寺塔老照片

青龙塔是砖木结构,七级八面。由于年久失修,塔身一度严重倾斜。1992年,对塔身的倾斜情况进行专门测量,发现塔身竟然偏离中心达1.56米之多,倾斜14度,已呈倾覆之势。为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著名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教授专程前来予以扶正,还造了围墙加以保护。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青龙寺塔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青浦档案馆“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青浦建城500年档案史料展”展陈内容:青龙寺塔

泖塔

泖塔是一座灯塔,位于泖河中的一个小洲(小洲现名太阳岛)上,地属朱家角镇。在唐乾符年间(874—879年),僧人如海在泖河中筑台建塔,凿井建亭,建造的塔因筑于泖河而俗名“泖塔”。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对“福田寺”和“泖塔”的介绍

塔身为方形,共五级四面,结构简洁,具唐代风格。塔筑成后,周围又陆续增建了殿阁,名曰“澄照禅院”。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改名为“福田寺”,后又改名“长水塔院”。当时泖河相当广阔,属于主要航道,河中来往的船只繁多,都以泖塔为标志,夜间塔顶悬灯来为来往船只指示航道。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到青浦勘察水利,曾登塔察看泖河水势。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泖塔老照片

泖塔历来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吸引了大陆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登塔观景,留下了众多墨宝。宋徽宗赵佶赐“云山堂”匾额,朱熹为之题“江山一览楼”,赵孟頫曾书“方丈”二字,明代华亭人、著名书法家、词人李待问书有“浸月藏烟”匾额,董其昌为之书“小金山”匾额等等,墨宝荟萃,布设雅丽。明代屠隆撰有《福田寺塔院记》赞美塔院的风景为“洵云间山水之最胜也”。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未修缮前的泖塔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僧人道泰募修塔院,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林茂捐资修塔,僧人智明建大雄宝殿、宝藏阁和石护堤,邑人、官至礼部尚书的陆树声及其兄弟陆树德出资置寺田。清乾隆间也曾加以修葺。清末,太平军在此活动,寺院遭到兵火洗劫,抗战时期又遭兵燹,建筑大多被毁,澄照禅院也只剩泖塔残身,塔顶宝瓶被盗,各层腰檐破塌。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泖塔

1962年9月,泖塔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按原样予以修复。2023年又完成了新一轮修缮工作。鉴于泖塔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1997年被国际航标协会宣布为“世界航标遗产”,并被列入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名册。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青浦档案馆“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青浦建城500年档案史料展”展陈内容:泖塔

万寿塔

万寿塔位于青浦城南(原为青浦镇)淀浦河边,俗称南门塔。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修。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万寿塔老照片

塔为方形,七级四面,砖木结构。万寿塔系清乾隆初期文人绅士为歌颂朝廷太平盛世而集资兴建,据清人汪德馨《塔院记》记载,是由当地“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图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丹黄璀璨,上耸云霄。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邑之人望云稽首,感百年修养保聚之泽,效万岁歌呼颂祷之声,而藉是以仰报国恩,非徒辉耀文明如雁塔故事,为俊髦题名之地而已。”原来塔周围还建有殿、堂、庑等,占地三十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三殿,气势雄伟。万寿塔与佛教无关,也不是宗教性建筑,但该塔颇具灵性。据清乾隆刊《青浦县志》记载,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初,青浦县城河水突然变咸如卤,唯独城南万寿塔前的河水未变,供全城人饮用。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进士徐恕独资修塔。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塔遭雷击,损坏较重。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王昶母亲丧亡,请假返回故里。在服丧期间,应当时青浦知县杨卓之聘,主持编修清乾隆刊《青浦县志》,当时修编县志的总部就设在万寿塔院。王昶在编志之余,还编了一部《青浦诗传》,收集青浦县历代文人的诗作,给青浦人民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清嘉庆五年(1800年)塔院东侧建青溪书院,当时王昶已辞去京师刑部右侍郎之职,回乡养老,不顾77岁高龄,仍受邀在青溪书院主讲,书院内终日书声朗朗。清光绪九年(1883年),有一个铜匠上塔偷锡,于熔锡时失火,木结构大部分焚毀。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万寿塔

1959年,万寿塔被列为青浦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塔基临河处修筑石驳岸,四周建起龙背花窗围墙,墙内植树绿化。1993年和2009年,又对塔身进行了维修加固。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青浦档案馆“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青浦建城500年档案史料展”展陈内容:万寿塔

本文整理自《青浦县志》(1985-2000版)、《话说青浦——古之魂》

资料:青浦档案

编辑:沈逸清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
细数青浦现存的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