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作者:康石石

不知道前段时间“留学并不能重启人生”的话题有多少人关注,再往前一段时间也有一个话题,叫“留学能改变阶级吗”,底下不少留学生的回复都是又心酸又好笑。

比如留学前以为大家都是富豪,留学后只能问一句“你也是 homeless?”: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图源:小红书

而关于留学从镀金变贴膜,从逆袭变体验等等,就算康石石不说大家也心里清楚,但纵然如此,面临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投资不一定能听个响的现状,还是有许多家庭纷纷把孩子送出国门,因为无论如何贬值,留学终归还是一张不错的入场券。

用以加入上海落户、人才引进、海外工签等等,而对于不太输得起,并且希望能投资后尽可能有回报的普通人来说,康石石以为,最适合大家的出路不外乎是——香港留学。

01困住普通人的三大条件,父母家庭、背景和钱

早些年香港留学在内地还没那么火时,其大部分的留学名额都由广东省贡献了,之前康石石也有找广东的朋友聊过,对他们来说港大、港中文,在广东省都可以当清北用了,谁家小孩能读上,那就是“别人家小孩”。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网友总结广东人的孝道 图源:小红书

而在这段话中,“当清北用”其实还是有点含蓄了,超清北才是他们父母辈人更认可的选择,不是说清北不好,而是着实离太远,对广东人而言出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好好的谁家小孩如果想往外跑,必定亲朋好友三姑六婆齐齐上阵火力全开地全力劝说。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拿下香港永居更是“孝”出强大 图源:小红书

这种不希望孩子跑太远的想法,其实也共存于其他家庭中,包括康石石接触的学生里,也不乏海外本科毕业了,工作了几年,理论上工资不低、朝九晚四、不用加班,应该很惬意的,但父母想孩子了,所以后来一商量就找来康石石咨询香港硕士申请,想借着这个跳板跳回国内工作,一家人团团圆圆。

所以对于不少家庭而言,尤其是父母还是希望孩子能陪在身边的更传统更普通的家庭来说,小孩去香港留学,无论怎么样心里距离还是近的,都在一个国家,出入见面也方便,真跑去英美欧,年纪大了去见孩子一趟十几小时飞机下来得伤筋动骨。

和家庭连着一块讲的就是背景,其实这点更好理解了,就是人脉背景那意思,你说真谈钱、谈性价比新加坡也不差,但孩子人生地不熟跑过去,一来找工作时门路不多,二来回国发展海外资源能发挥的作用就有限了,更甚者就算拿到新加坡身份,对整个家庭帮助也不太大。

那香港留学呢,不少港校毕业生都会回流到香港或大湾区工作,抬头低头都能遇见一堆学长学姐,和老师关系好还能进入老师做顾问的企业工作,就算是计划入国企央企、考公考编,里面都挤满了港校生,你瞅我眼熟你也看我不陌生。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诸如国企央企、公务员中,港校生战斗力有多强,都出了名

而且港硕毕业留港工作后,一旦拿下香港永居,父母或拿探亲签证随时看望子女、又或者满足条件拿到单程证一同获得香港身份证,无论福利还是医保都按香港人的标准来,就连子女也可以享受香港户籍带来的高考优势,无论后续打算留港还是回内地,都是双赢选项。

最后的钱,也不用说太多,比起英美澳留学,港校肯定是花销更低的,而且对于更多人而言,花上二三十万,他们买的不只是香港硕士学历,连带着还有背后可能会拿下的香港身份与不错的就业薪资,正因种种因素的叠加,让香港留学如此长青。

02再说点实际的,事关同学们的专业与就业

比较了解香港文化的人应该都会听过一首名为《狮子山下》的歌,其中就提到香港狮子山精神,歌词热评里有这么句话:

中国有两个从小渔村变为超级大都市的城市,香港与深圳。香港发展起来不是英国人的功劳,而是香港人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网易云用户:高速yoyo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图源:网易云《狮子山下》

这种带动香港一路发展的狮子山精神,至今也流传在香港的各大企业与高校之中,正是这种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的精神,带着香港高校在世界排名中节节攀升,港理、港城也从一百开外跃迁到了6、70段位。

精神体现在哪?具体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比如说香港留学专业变化非常快,每年申请季都会高频率出现类似“港校新推专业”、“港校专业更新”等等,可以说是闻风则动。

近几年新开港理新开的生成人工智能与文学硕士、智能制造、智能可穿戴技术、港城的创新创业硕士、港教育的数码人文文化专才文学硕士、港科大新设立的的跨学科学院,涵盖人工智能、数媒与创意艺术等等,无论是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即将来临,还是各地大力促进创业,可以说这些专业几乎都是挨着时代风口设立。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图源:Pexels

其他学校难道不知道这是风口吗,非也,但想这么干,还需要底气和实力。

港校的底气,就来源于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比如说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Z同学,在港理读智能系统设计时,毕设就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的,合作方有小鹏、广汽、华为还有一些香港本土的企业,学生可以到公司中做项目,学校也会给一些资金上的支持。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Z同学去小鹏汇天做毕设

背后涉及的数字孪生、服务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系统数据流汇总等内容,没有学校资源,想学、想接触,是真挺难的。可以说当其他学校还苦于就业市场还未出现匹配的岗位,只能继续传统专业教学时,港校直接和企业内部沟通,你这人才需求,我能给你培养,特开一个新专业够不够?

正是这种不安于稳定,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这个变化莫测,就业形势瞬息万变的时代,给了同学们更大的底气与迎接挑战的能力,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港校所处的国际位置能为他们打开视野,见识到国际众多发展机遇,同时踏实肯干,就业为重的理念,也为同学们兜了个底。

03最后还有观念

这个观念涉及两个角度,一个是外界对学历认可度的观念;另一个是留学生个人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观念的变化。

外界认可就不用说了吧,同为一年制,港校的认可度却少有被质疑,这种普罗大众的认可度与眼光,更是普通群体留学护航的隐形之手。

再说后者,拿美国留学来说吧,在美国做工业设计老师可能找个大巴就把学生送到现场体验了,比如说学生的任务是设计一款拖拉机,就需要成群结队地跑到农村里去捯饬拖拉机,看看它是什么运作的、什么原理、有什么可优化的地方。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康石石同事海怪老师,就被养出了要做拖拉机产品设计,就得学会开拖拉机的习惯

这种背景出来的学生,回国后适应国内把设计师“闷”工位上的环境,左看右看不是工位就是人,便会倍感憋屈。

又比如去了英国留学,学了许多可持续设计的想法,心里有了人文、有了社会、有了小众群体,但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要做的就是从用户口袋掏钱,谁付钱就为谁做设计,与个人设计理想之间的失衡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恢复。

而从这点看,香港和内地非常接近,二者的许多商贸思维在多年的相互学习中,走向了相似的境地,甚至连加班文化而这都互通有无,这也是为什么港校毕业生回国能很快地对上国内工作节奏,毕竟“香港节奏更快的背后”,其实隐含“香港更卷”。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香港速度代表之香港扶梯 图源:小红书

所以在一些康石石接触的学生中,以服装设计为例吧,去意大利留学并留下的那批学生,多多少少都是称为独立艺术家或者买手等个人职业,但去香港留学毕业的最后都钻到了企业里头,成为打工大军的一员。

说白了,普通人要的从来不多,他们既没有太多冲刺哈佛牛剑藤校的野心,也不图成为国际著名艺术家或设计师,更不能做到放下父母与家庭一个人远走他乡。

不图留学改变阶级,也不需要多么大的回馈,他们想要的只是上一个台阶的学历、更多资源的平台,找到一份待遇更好、薪资更高的工作,能学有所得、用自己的能力去劳有所得,然后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仅此而已。

为什么说香港留学,更适合普通人

康石石东家-H·ART23届学员的港校offer(部分)

而这些,正是港校能给的。

如果你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或考研、保研、申博、背景提升、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康石石老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