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作者:绥阳发布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眼下,正是水稻移栽的“黄金时节”。在全省19个万亩大坝之一的绥阳县旺草万亩大坝上,现代农机“大显身手”,农技人员一线“把脉”,双“农”添翼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5月8日一大早,绥阳县旺草镇兴民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高明飞就驾驶着农用拖拉机熟练地在水田里来回穿梭着,弯曲锋利的旋耕刀不停地旋转,带着泥土翻卷落下。在翻耕好的水田上方,成群的白鹤轻盈翱翔,鹤鸣声和机器轰鸣声回荡在这片阡陌纵横、载满希望的田野上。

“用农用拖拉机犁田,优势就是能提高效益。我们后期加装了平田器,平整出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现代农机的加持,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也让高明飞干起活来轻松了许多。他告诉记者,农机犁田和以前的牛犁相比,效率大约要提高10倍。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用机犁至少能犁好20亩左右的田。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和高明飞一样,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的还有贵州丰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旺草粮油示范基地负责人刘晓三,他一会儿查看秧苗生长、一会查看水田翻犁工作。去年10月,刘晓三所在的贵州丰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旺草大坝核心区的1000多亩土地,计划将这片地打造成为旺草镇的粮油示范基地。

旺草大坝是全省19个万亩大坝之一,平坦的地势和丰富的水源造就了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旺草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建设,通过土壤改良、修缮水利,完善灌溉和排水系统等措施,筑牢坝区粮食安全“耕”基。贵州丰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才决定将公司的第一个粮油示范基地建在旺草大坝。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我们今年计划种植水稻400多亩,最近已经完成了育苗,目前有4台农用拖拉机在耕地和平整地,预计在10天以后开始大田移栽”。刘晓三介绍道,水稻种植中他们将大量使用现代农业机械,不仅会降低用工成本,还能提高耕作和收割效率,每亩地的产量也会提高20%左右。

现代农机可以解放劳动者的双手,提升粮食生产效率,确保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稳增稳产。而农技服务则可以“献智出力”,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力守护老百姓的“粮袋子”。

“总体来说这个秧苗长势还可以,但是这里有一部分长势不是很好,原因在于近期温差比较大,天气爆晴后你们就把膜揭了。针对这种情况要施点恶霉灵,防止立枯病,适当地还要蓄点儿水……”在水田另一边的秧苗地里,绥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蹇孝敏正在悉心“把脉”,查看苗情、病虫害等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粮食要高产,秧苗是关键。当前,绥阳县、镇两级农技人员抢抓水稻苗的重要管理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秧苗培育和田间病虫害管理等工作,帮助解决影响粮食安全生产中的困难问题,将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转化为农民可用实用的技术。

蹇孝敏表示,田间就是农技人员的舞台,他们就是要俯下身子深入田间,把技术传递给大家,为水稻的丰产做好技术保障。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刘晓三在今年新增的5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区域增加了有机农家肥。有了农家肥的保障、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农机的加持,刘晓三说种起粮食更有信心。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一粒良种,在现代农机、科学农技的双“农”添翼、共同发力下,定会造出千粒好粮。近年来,绥阳县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的应用,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积极组织农技专家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技术服务,用心经营好每一寸农田,绘就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好“丰”景。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乡村行•看振兴丨双“农”添翼“绥”稻香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李珊珊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卢永贤

全媒记者:向维忠 李燕 李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