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作者:北京纪事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大陆具有极其悠久而又丰富的茶文化,而故宫(紫禁城)在明清时期为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宫廷日用离不开茶。从史料记载的贡茶来看,武夷岩茶、碧螺春、龙井、普洱等上百种茶,都曾进入故宫,且数量庞大,用途广泛,成为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明清时期的紫禁城皇帝与茶有何渊源,宫中盛行喝什么茶呢,宫中皇帝在饮茶方面是否有独到之处?以下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茶,进行解读。

朱元璋“狠”治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未住紫禁城,但是他对紫禁城皇帝的饮茶传统有着明显的影响。明朝以前的贡茶多为茶饼(团茶),上面绘制有龙、凤纹。茶芽采回后,要历经蒸、榨、研、压、晾、烘等多道工序,方可被制成茶饼。朱元璋称帝后,废除了这一传统。据《明会要》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下诏,认为龙凤团茶饼形式的贡茶劳民伤财,茶户采摘茶芽后,可直接以散茶进贡。这不仅减轻了百姓负担,而且使得大陆各地的名优散茶有机会进入宫廷。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故宫藏普洱茶团

朱元璋因为茶,痛杀了驸马欧阳伦。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有茶马之禁,茶叶作为明代朝廷战略物资,由国家垄断来与游牧民族交易,并以此换取极其需要的马匹。需要说明的是,大陆北方少数民族多为游牧民族,其饮食多肉奶,不易消化,而汉民族所产茶,具有解油腻、促消化等功效。而通过走私手段,将茶叶贩到番地,可获得高额利润。于是有一些商人、官宦置禁令于不顾,将内地茶叶走私贩卖到藏蒙区域。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次女安庆公主,其丈夫为欧阳伦。据《大明实录》记载,欧阳伦仗着自己是驸马,往来陕西走私茶叶,而当地官员“虽藩间大臣,皆畏威奉顺,略不敢违”。明洪武三十年(1397)四月,欧阳伦向陕西布政司索取五十辆马车,用于贩茶,并派家人周保一行运送至河州(隶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周保一行到兰县(隶属今甘肃省兰州市)河桥时,对巡检司官吏言语不逊并殴打。当地官吏不胜其扰,向朝廷告发。朱元璋曾明确规定“以私茶出者罪死,虽勋戚无贷”(《明史》卷六十二)。他得知此事后,毫不留情,下令处死欧阳伦、周保,问责了陕西布政司的不检举行为,嘉奖了兰县河桥巡检司官吏。

需要说明的是,欧阳伦贩卖的是黑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产于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早期的茶马交易,使用的茶为绿茶,但由于马驮着茶进入藏蒙区域,历时达数月,路途中茶叶常被淋湿、晒干。这种交替过程使得茶叶在运输过程中逐渐发酵,使得后来形成了黑茶及对应的制作工艺。黑茶色泽褐黑,口感香醇,具有降脂减肥等功效。在明代,湖南的安化黑茶作为贡茶进入过宫廷,受到了皇室成员的欢迎。

明代皇帝爱喝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岩韵品质的乌龙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且茶树长在岩缝之中。其外观粗壮结实,色泽乌润。其味觉,清人袁牧《随园食单》的描述为:第一杯“清芬扑鼻,舌有余甘”,第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龙井与之相比“虽清而味薄”,阳羡与之相比“虽佳而韵逊”。由此可知,武夷岩茶具有极佳的口感。

朱元璋喜欢喝武夷岩茶,认为“岁贡皆有定额,而建宁(武夷山)茶品为上”,并把武夷茶分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四个品级。清人陆廷灿在《续茶经》中,引用王草堂《茶说》,对武夷茶的分类进行了介绍:自谷雨至立夏之间采摘的茶,被称为“头春”;大约过了二十天再采摘的茶,被称为“二春”;又过了二十天再采摘的茶,被称为“三春”;夏末秋初还有一次采摘,此时的茶被称为“秋露”。头春的茶外形粗壮、味道浓厚;二春、三春的茶形状逐渐变细,味道逐渐变淡;秋露的茶香味浓味道佳,但为了来年打算,不宜多采摘。分析认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与“头春、二春、三春、秋露”可能有着近似对应关系。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明 文徵明茶具十咏图轴(局部)

实际上,福建武夷岩茶深受明代帝王的喜爱。据《明史》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武夷山茶年贡为1600余斤;到明隆庆(1567-1572)初年,年贡增至2300余斤。在明中期,武夷岩茶仍占宫廷消费茶的主导地位。据《大明会典》载,明弘治十三年(1500)定:全国各地每年进贡的芽茶,限谷雨后十日内交光禄寺,总额为4000斤,而福建武夷岩茶则占2350斤。其中,“建宁府建安县(隶属今福建省三明市)一千三百六十斤,内探春二十七斤,先春六百四十三斤,次春二百六十二斤,紫笋二百二十七斤,荐新二百一斤”;“崇安县(隶属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九百九十斤,内探春三十二斤,先春三百八十斤,次春一百五十斤,荐新四百二十八斤”。

康熙帝亲自定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大陆传统名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因而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属于社前茶(一般指三月前采摘的茶叶),采摘于清明时节,此时的茶叶细嫩而又珍贵。在洞庭山当地人的发音中,“社”与“寿”有时混在一起,因此碧螺春有时又被称为“寿茶”。然而,“碧螺春”的名称来源,却与康熙皇帝对此茶的厚爱密切相关。

清人顾禄《清嘉录》之“茶贡”载:洞庭山当地人每年都要背着筐篓,上山采这种茶。康熙某年,一名采茶者觉得所采茶叶颇多,筐都装不下了,因此把装不下筐的茶叶搂放在怀里。不料茶叶因为人的体温散发出异香,采茶者顿呼此香气“吓杀人”(吴中方言,意为“吓死老子了”)。此后,当地称之为“吓杀人香”茶,且无论男女老幼,在采茶前都会沐浴更衣,不再带箩筐,而把采的茶叶均置于怀里。其中有个叫作朱正元的人,制作的“吓杀人香”茶尤为精细。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康熙帝南巡,到太湖地区。时任巡抚宋荦从朱正元处购买此茶,进贡给康熙帝。康熙帝喝过后连连称赞,却得知此茶有个极为“不雅”的名称,于是御题为“碧螺春”。

那么碧螺春的品相与口感到底如何呢?清人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载:“其色如螺黛,其味如兰麝,其细如蚕眉。”此处“螺黛”即青黑色;“兰麝”即兰与麝香,泛指名贵香料散发的香气;“蚕眉”即茶叶的外观如卧蚕形的眉毛。由上可知,碧螺春确实色香味俱佳,因而受到康熙的喜爱。

雍正帝因普洱茶“设府

普洱茶产自今云南思茅、西双版纳附近的区域。清人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的功效:“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由于清朝统治者多来自大陆东北游牧民族,其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而普洱茶有降脂减肥、解油腻的功效,且茶味醇耐泡、便于贮藏,因而深受清代皇室的欢迎。据近代文人罗养儒的《记我所知集》记载,早在康熙年间,普洱茶就作为贡茶进宫,为皇室成员饮用。而雍正年间,雍正帝因喜欢喝普洱茶,极度重视普洱茶的生产与管理,甚至下令设置“普洱府”。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以雍正皇帝为主角创作的《胤禛耕织图像册》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极其勤政,经常批谕到深夜,因而常有神疲力乏情形。时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得知此事后,向雍正帝进贡了普洱茶。雍正帝饮用后,神清气爽,龙颜大悦,因而对普洱茶刮目相看,高度重视普洱茶的生产与管理。

清初,吴三桂平定云南,将普洱、思茅等十三个地方整编为十三版纳,统归元江府管辖,普洱被称为“元江府普洱山”。为了便于管理普洱茶的供销,雍正帝提升了普洱地区的行政地位。据雍正朝《云南通志》记载: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谕令撤销元江地区的通判(州府的长官),增设普洱府,管辖六大茶山、橄榄坝、江内六版纳(隶属今西双版纳)等地。嘉庆《大清一统志》载 :“普洱山,在府境,山产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府以是名焉。”这句话说明:普洱茶品质优异,普洱府因普洱茶得名。

设置普洱府之后,雍正又命鄂尔泰控制普洱茶的贸易。据清人倪蜕撰《滇云历年传》载:经雍正帝批准,鄂尔泰于雍正七年在思茅设立总茶店,由通判亲自主持,以垄断当地的普洱茶交易,并保证雍正帝对普洱茶的用量需求。为博取雍正帝欢心,鄂尔泰还推行茶芽上进,每年选取最好的普洱进贡宫里。

由上不难发现,雍正皇帝设置“普洱府”,对于普洱茶在清代的盛行,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乾隆皇帝“发明”三清茶

清代紫禁城里,供皇帝品饮的茶达60余种,且多居名贵珍稀品种。然而即便如此,乾隆皇帝别具品味,“发明了”三清茶。

据《钦定清凉山志》卷四载:乾隆帝于十一年(1746)秋巡山西五台山,回程时路过河北定兴,恰遇雪天,立刻来了雅兴,选用梅花、松实(松子)、佛手,用雪水烹煮品饮,并赋之雅称“三清茶”。乾隆帝认为:梅花傲立寒冬,品之清高幽香;松实四季常青,尝之甘甜饱满;佛手与“福寿”谐音,啜之温润香雅;雪水则是烹茶的宝贵配方。乾隆帝不仅“发明”了三清茶,而且为之烧造专用茶具,将其作为重华宫新年“茶话会”的专用茶,并多次作诗对其夸赞。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图1: 红彩题诗松竹佛手纹茶瓯外立面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图2: 红彩题诗松竹佛手纹茶瓯内俯视

故宫博物院藏矾红彩题诗松竹佛手纹茶瓯(图1-图2)、青花彩题诗松竹佛手纹茶瓯(图3),均为乾隆年间烧造,且为三清茶专用。其外观特点为:撇口、深弧腹、圈足;瓯心有梅、松、佛手纹;瓯内壁有上、下两周圈如意云纹;瓯外壁均匀镌刻乾隆帝所作《三清茶》诗:“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上述特点均与乾隆帝旨意相符。此外,乾隆帝对三清茶具的烧造要求很高。如乾隆帝于四十六年(1781)作诗《咏嘉靖雕漆茶盘》,并在诗中注解:烧造的茶瓯“致为精雅,不让宣德、成化旧瓷也。”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图3: 青花彩题诗松竹佛手纹茶瓯外立面

三清茶是重华宫茶宴的专用茶。“重华宫茶宴”始于乾隆年间,一般选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十之间举行,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新年茶话会”。宴会上,君唱臣和,吟诗作对,以此为雅兴。《国朝宫史续编》卷四十六之“茶宴联句”,亦记载了重华宫茶宴的特点:“是宴也,例弗授觞,饬尚茶以松实、梅英、佛手三种,沃雪烹茶,曰‘三清茶’;布果饤合为席,诗成颁赏,恩礼加隆。”

清代皇室流行奶茶

奶茶又名酪茶、乳茶,是清代宫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牛乳、黄茶、青盐及玉泉山的水熬制的奶茶,色如咖啡,散发阵阵奶香,其味道入口香醇,营养丰富,可解油腻、去腥膻,驱寒暖肚,为帝后所青睐。

奶茶所需牛乳,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旧俗最尚奶茶,每日供御用乳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在宫中,上至太皇太后,下到皇子福晋,日供牛乳均有规定。奶茶所需黄茶,属于发酵类茶,指在炒青绿茶过程中,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将其在湿热的环境中闷黄,从而形成的一种茶。黄茶具有金黄色泽和醇和滋味,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清宫奶茶所需的黄茶,主要源于浙江。雍正朝《浙江通志》载诸暨各地“所产茗叶,质厚味重,用对乳茶最良,每年采办入京,岁销最盛”。

奶茶用于清廷各种典礼的筵宴场合。如乾隆帝御制诗《咏和阗白玉椀(碗)》载“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诗中又注明:“酪”即奶茶;在国家典礼上,给王公大臣赐奶茶,有利于促进君臣感情交流。又如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载:皇帝在经筵讲书、新年家宴、迎送出征大将军、招待使臣、迎送下嫁外藩公主等重要活动中,亦会在宴席中赐奶茶。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奶茶还用于清代帝后的日膳场合。如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曾在给他友人的信中,介绍乾隆帝“用餐时惯常的饮料是茶,或是用普通的水泡的茶,或是奶茶,或是多种茶放在一起研碎后经发酵并以种种方式配制出来的茶”(《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六卷,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又如宫女何荣儿回忆慈禧早餐时喝奶茶的场景:“吸了两管烟以后,老张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宫里的早点还保留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子要对茶,叫奶茶。奶茶不由御茶房供应,由储秀宫的小茶炉供应。”(《宫女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因此,奶茶是清代皇室生活的“流行茶”。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

作者介绍

周乾

周乾,力学博士,最后跑去故宫爬屋顶,对成百的建筑从学术视角进行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故宫拥有数量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印证大陆古代建筑技艺、宫廷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这可把这位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给高兴坏了。

编者按 :

本专栏将由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建筑与宫廷生活”为主题,十五期连载,契合时令,对以下内容分别解读:故宫里的古代供暖系统、故宫冬至日“点亮金匾”的古代智慧、清代皇家“冬运会”、紫禁城皇帝的新年家宴、明清皇家“烟花秀”、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酒、明清宫廷娱乐之“秋千”、故宫古建筑的防火方法、故宫古建筑的防震智慧、故宫里的端午宫俗、故宫里的古代冰箱、故宫古代排水系统、故宫古代皇家学校、明清皇家祭月与赏月。

作者丨周乾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5月刊】

紫禁城皇帝爱喝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