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作者:月影溪风111111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在隆科多的耳畔,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辛勤服侍朝堂多年,竟然要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隆科多魂飞魄散,跪地哀求康熙皇帝开恩,但皇帝面无表情,眼神冰冷。莫非皇上真的要处死自己吗?身为亲舅舅又岂会如此?隆科多万分困惑,不知所措。究竟隆科多做错了什么?又是为何要遭此毒手?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阴谋与权力斗争的秘密呢?

隆科多的前半生和身世渊源

大清王朝的建立,离不开满洲贵族的功劳。隆科多出身于满洲镶黄旗人家,其族叔曾是康熙皇帝的干娘,因此隆科多自小就受到康熙特殊的喜爱和器重。与康熙亲如一家的关系,使隆科多自幼便深受汉文化熏陶,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无不精通。

隆科多年少时就通晓经籍,诗文俱佳,被誉为"文怀竹马"。康熙帝年纪老迈,渐让权臣把持朝政,隆科多也受其门生郑燮等人影响,逐步走上仕途。清宫之中,一旦有大臣争权夺利、擅作威福朝野,康熙必严惩不贷。著名的"张廷玉等罪"案中,隆科多表现出过人的智谋与胆识,被康熙赏识,从此步步高升。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当时正值雍正与其他几位皇子争夺储位之时。雍正纵使身为嫡出,却与胞弟和亲的关系疏远。康熙帝眼见大清朝野一团乱麻,内忧外患不断。为免朝政陷入空虚,他临危不惧,亲自提拔忠心耿耿的隆科多掌权经世,希望藉此扶持雍正登基。

隆科多原本是宫中小小文士,因康熙赏识才交予重任,他坎坷不平凡的一生,从那时开始。上至权倾朝野,下至遭人陷害,隆科多屡遭波折,付出了极大代价。但他始终忠于康熙的托付,竭尽心力辅佐着雍正一代新政。

雍正登基与隆科多的地位崛起

康熙帝圆寂后,大清王朝上下一片哗然。就在各方谣言、朝野动荡之时,隆科多奉先皇遗旨,力挺雍正继承大统,终使其如愿以偿登基为帝。雍正即位之初,对隆科多恩同再造,大加优渥,以报其辅佐有功之赏。

御赐黄马褂,拜为四等公;又升任大学士,总理文武百官。于是隆科多权倾朝野,前程似锦,成为雍正赖以凭恃的红人。但他亦未曾僭越分寸,恪尽职守,为国为民尽忠尽智。自雍正帝在位起,隆科多辅政二十余载,屡建奇功。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举贤纳谏,撰文谕旨;剿平"三藩"叛乱,镇守边疆;理财修政,肃清贪腐;敦化蒙藏,废除准噶尔;大修《钦定大清会典》,编纂《续文献通考》。于世故纷纭、环境恶劣之时,隆科多用心良苦,殚精竭虑,深获雍正帝所钦赏。加之地位超然,锺孙满门,宠眷荣华,比任何权贵都不逊色。

当时隆科多威望素着,连例行朝贺时都可越级"直朝",不跟常规。据说有一次雍正观看京师供奉太庙,百官随驾趋走,唯独隆科多独自骑马而来,可见其特殊地位。雍正即位之初,隆科多确是树大招风,横行朝野。然而权力无形中也成为他的枷锁,随时可能让他身陷囹圄。

康熙"赐死"隆科多的真相

癸酉年腊月二十四日,康熙帝气息渐微,大清王朝宗社将有变更。面对权力更迭,朝野百官无不慌张恐惧。这时,康熙帝唤集宗亲大臣,临终前将隆科多单独召见。隆科多战战兢兢而至御帐之前,康熙便吩咐近侍撤下龙衮,只余两人独处一室。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康熙帝谕令内阁,传旨隆科多曾"党附皇子,乱政害民"大逆不道之罪。隆科多闻言心慌意乱,顿时跪伏于地,苦苦哀求宽宥。然而已年高体衰的康熙,毅然决然下令"着即赐死"。重典钦此,隆科多惶恐万状,悔不当初。

实则康熙帝深知大清上下阵营割据,皇太子之争已久扰攘朝野。隆科多虽非明嫡亲贵,却长期居于朝野重位,威望素着。康熙深恐隆科多倚老卖老,阻扰皇储大计,遂以死戒之。

康熙帝霎时沉默,似在权衡隆科多生死攸关。良久,方言"为扶植大清根基,准你暂缓行刑"。隆科多心中稍定,康熙接着说道:"如蒙朕离世后,能竭忠尽智辅佐皇储,朕当重重有赏。如有半分不臣之心,那就......"话未说尽,旨意已然昭彰。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隆科多觉察皇命无可违抗,唯有拼死一搏,方保全家族。于是郑重允诺"必当竭尽忠心,死而后已"。直到康熙帝举止亲切,隆科多焦虑方消,誓愿矢志不渝。自此隆科多奉旨辅佐新君,竭尽全力为大清基业保驾护航,成为雍正登基后最得力左右手。

隆科多保全雍正的用心良苦

雍正登基之初,隆科多虽权倾朝野,却从未逾矩僭越。他时刻谨记康熙遗训,竭心尽力辅佐新君。一旦有异心生,生命安危堪虞。于是隆科多孜孜不倦,无微不至为雍正效命:

端拱内阁,奏请革新; 剿平"三藩"余孽,肃清边陲;裁并部院,优选人才; 节减赋税,惠及黎民...... 雍正赞许有加,加恩隆科多府上,世代显贵。

然而,雍正年富力强,志在开疆拓土。隆科多却大权旁落,时有疏忽失察之处。每逢朝野风波,雍正必斥责隆科多"昧于军国大事"。隆科多无可狡辩,惟有佩服雍正奋发自强之志。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他油尽灯盺,匪夷所思于雍正御政理念。有一年春,雍正观摩春耕,见北直隶地丰饶。但隆科多言此乃民力维系,若仓廪竭蚀,后年非祸。雍正觉得隆科多过于悲观,两人论战不下。归途雍正意犹未尽,竟直书几百字手谕隆科多:"朕平生最喜耕读......故思国家之事,与耘田者无以异矣。"

隆科多读毕手谕,对雍正更是钦佩有加。他在奏疏中竭力阐明"勤勉任事、革新无穷"之理,希冀雍正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岂料激流勇进的雍正,于边疆用兵实践理念,竟一再碰壁遭重创。直到雍正躬亲幕僚,见识才有了新的认知。

时人说隆科多"忠孝两全",在保家卫国之时振振有词。然而朝野沧桑,暮景渐至,隆科多最终还是命运多舛,遭雍正倾陷革去职权。但在辅佐雍正执政理念这一过程中,他尽心竭力、用心良苦,实在当之无愧。

隆科多的悲惨下场

随着岁月流转,亲历雍正朝政的隆科多已年老力衰。雍正晚年性情反覆无常,常怀疑忌惮隆科多有他心。一旦发现隆科多稍有怠慢,必加严厉斥责。尽管隆科多解释万分,雍正也只是权且听之,决无宽宥之意。

康熙临终前突然传旨给他:你功劳太大,准备殉葬,保大清百年基业

乾隆四年春,雍正御驾巡幸南苑,隆科多因年迈力乏未能前去陪伴。雍正大怒"老奸雄竟如此骄恣",立即革去隆科多所有职权。这对于日渐衰朽的隆科多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在雍正面前,他却只能强作欣然,颤颤巍巍下拜谢恩。

从此隆科多深居简出,遭际凄凉。朝野都知他老迈多病,不久于世。但雍正对隆科多的不满,依旧如影相随。有一年重阳节那天,雍正突然召见隆科多。当隆科多跌撞着步入御前时,雍正便怒目切齿:"你这狗彘,朕竟还念及你的老资,才赦你不死!"隆科多听罢惶恐万状,口中万分解释。

此后雍正时常如此呵斥辱骂隆科多,令满门上下噤若寒蝉。隆科多时而诚恐诚惶,时而怏怏无语。有几次他甚至被雍正的亲兵架拥着跪在地上,如同阶下囚一般。朝野哗然,惋惜他竟至如此凄苦的下场。

结尾

到了雍正帝晚年,隆科多只能闭门谢客,每日疲于应对雍正的无理呵斥。乾隆即位后,隆科多被严加看管,曾数次生了残念自缢身亡的心思。最终在乾隆六年春离世,不过六旬余龄而已。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他也未蒙朝廷最后一丝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