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作者:桃花眼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桃花眼

编辑 |桃花眼

前言

德云社2024年海外巡演英国伦敦站落下帷幕,新华社对此进行了报道。

德云社官微和郭德纲本人纷纷转发,还特意打上"文化自信"的标签。

粉丝们也极尽吹捧之能事,认为这次演出不仅能挣钱,还能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然而,当笔者听完郭德纲在伦敦的两段相声后,不禁要问:这真的是在传播传统文化吗?还是丢人现眼?

尴尬的演出效果和三俗内容

早在2023年德云社的澳洲、北美巡演中,就有不少观众吐槽郭德纲的相声"太尬"、"没意思"、"都是一些下三滥的段子"。

本以为时隔一年,德云社会吸取教训,以更加精湛的演出赢得伦敦观众的掌声。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演出的《泼天富贵》不仅没有任何进步,反而依旧难逃"失望"的命运。

整段相声充斥着郭德纲标志性的碎段子和冷笑话,不仅缺乏传统相声应有的规整和包袱设计,也没有现代相声所追求的时代感和内涵。

可以说,这更像是一个"四不像"的作品,既没有传统的味道,也没有现代的新意。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对于熟悉郭德纲的"铁粉"来说,《泼天富贵》或许还能博得一丝苦笑。

但对于更广大的观众而言,这样的相声不仅缺乏吸引力,更谈不上是在传播传统文化了。

我们都知道,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逗人笑、教人思"的双重使命。

前辈相声大师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们在笑料之外,还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他们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揭示社会百态,抨击时弊,给人启发。

这才是相声的精髓所在。

反观郭德纲的相声,虽然段子包袱不断,但内容却空洞肤浅,缺乏思想的内核。

再加上他对低俗、荤段子情有独钟,本已引起观众的不满,这次在伦敦虽稍有收敛,但整体水准仍然令人不敢恭维。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试想,如果我们输出的相声作品只剩下博人一笑的段子,却失去了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岂不是对相声艺术的一种亵渎?岂不是在贬低我们的文化形象?文化自信,绝非自我标榜和自我膨胀,而是要以优质的内容、高雅的品位赢得世界的尊重。

德云社若不尽快提升作品内涵,只怕离"丢人现眼"不远矣。

骂同行、讽刺体制,这是传统文化?

更让人不齿的是,在另一段《艺术的技术》中,郭德纲又露出了令人不适的"真面目"。

他不仅公然吐槽国内相声大赛黑幕重重,还再次对同行评头论足,用"化装成人"、"没有护照"等不堪入耳的词语尽情嘲讽。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这种人身攻击的做法,显然已经超出了行业批评的尺度,而是流于恶俗、庸俗的人身揭短。

试问,在国际舞台上肆意诋毁同行,这与中国传统的相声艺术精神有何关联?这种做法无疑是在自毁长城,损害整个相声行业的形象。

更令人气愤的是,郭德纲竟然对国内演艺界的评级制度也发起了全盘否定式的攻击。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他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辞,将评级制度描绘成一个完全与艺术无关、只看领导关系的畸形机制。

而这套论调,简直与某些别有用心的公知如出一辙。

殊不知,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有其现实需要,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面对不如人意之处,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务实的态度,需要的是积极建设性的建议,而非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诚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难免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文艺界也不例外。

对症下药地批评,适度机智的讽刺,本可成为行业进步的助推器。

关键是要把握好火候和分寸。

一味地发泄不满,对整个体制横加指责,无异于缘木求鱼,对问题的解决毫无裨益。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更何况,在国外公开发表此类言论,无疑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恶意放大解读。

文化自信的真谛,从来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以扎实的作品功底,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残酷讽刺的背后,是郭德纲缺乏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的体现。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身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文化名人,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观点时,更需要慎重、需要担当。

德云社频频翻车,是时候反思了

客观而言,德云社的海外巡演始终争议不断,质量堪忧。

尤其是去年在北美的演出,更是被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恶意炒作。

这本应成为德云社反思自身问题的契机,然而时隔一年,郭德纲在伦敦依旧故伎重施,不仅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将自身的问题暴露得一览无余。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种种事实表明,德云社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心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相声的品质,也让他们成为众矢之的。

毋庸讳言,目前在网上流传的伦敦巡演片段,绝非中国传统相声艺术的精华所在,更谈不上是值得向世界展示的文化瑰宝。

相反,它更像是在丢中国相声界的脸,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浅薄、低俗的印象。

试问,我们热切期盼的文化自信,岂是靠这样的作品来彰显的?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作为相声界一方霸主,郭德纲理应以身作则,扛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旗。

然而,从海外巡演屡屡翻车的窘境来看,他不仅没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成了众人诟病的对象。

身在相声界,名利双收,郭德纲更应该摒弃骄矜自满的心理,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以더加严谨的态度打磨作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卓越。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唯有不断提升自身,才能以更高的文化品位赢得世界的尊重。

同时,德云社也应该反思自身,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中去。

这不仅关乎德云社的成败兴衰,也关乎中国相声艺术能否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地位。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用扎实的作品去捍卫和彰显的。

期待德云社能尽快走出困境,以更加成熟、睿智的姿态,担负起弘扬国粹的神圣使命。

结语

海外巡演,本该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的舞台。

遗憾的是,德云社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低俗、骂街、哗众取宠,无不暴露出他们急功近利、缺乏文化自觉的问题。

身在相声界,郭德纲理应以身作则,用高质量的作品传承经典、光大国粹。

唯有如此,才无愧于"文化自信"的美誉。

郭德纲英伦双捷报,英国巡演积习难改,骂同行讽体制不是传统文化

否则,所谓的海外巡演,充其量只是一次失败的作秀,一出自毁形象的闹剧罢了。

让我们期待德云社能尽快走出误区,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态度对待相声事业。

唯有不忘初心、坚守艺德,中华曲艺才能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