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米汽车明明有八万订单在手,却为何单周交付量在持续下降?

作者:当代子贡

最近不少人的疑惑,小米竟然有那么多订单,小米位于北京亦庄的超级工厂,明明具备当日生产1000台左右的能力,却始终把单日产能维持在300~400台左右,如今根据最近几周的的交付情况看,现在的单日产能可能只有200~300台。

本人之前发的文章,就曾经说过,像小鹏蔚来小米这样的汽车厂家,是不可能大批量的交付的,一定会看着手上的资金储备量来维持单月销量,因为他们需要看资本的反应,要是步子迈大了手上的资金可能提前烧光,因为雷军早就说过,如果小米不做汽车,就无法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资金技术人才如今都聚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火爆的销售能够迷惑资本,获得估值的提升,同时配合资本抬升股价收割普通股民!

小米汽车明明有八万订单在手,却为何单周交付量在持续下降?

2023年,小鹏和蔚来亏损依然在百亿以上,研发大概为,小鹏的研发费用。2023年为52亿左右,营销费用65亿,蔚来汽车2023年研发费用134亿,营销费用128,可以看出这两家老牌儿的造车新势力,营销和研发费用基本持平,市场影响,实际上还是主要在依赖营销进行艰难支撑,毕竟没有掌握什么核心技术。

所以个人判断,这几家企业,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提高量产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手上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及亏损,大家可以看一下,小鹏65亿左右的营销费,带来的月销量大概就是8000多台,而蔚来汽车128亿左右的营销费,带来的平均月销量大概就是15,000左右,如果把月销量推高到2万台,那么就需要投入近200亿的营销费用,因此如果月销上了2万台,那么就将提前烧光资本市场上融来的资金。

小米汽车明明有八万订单在手,却为何单周交付量在持续下降?

小米自称手上有1300亿资金,按照目前1万台左右的交付量,加上网上大量的舆论造势,可以估算近一个多月左右的营销费用,加上全国渠道链建设,估计投入的资金不少于300亿,其中光是网络上的营销,花费就有可能不低于50亿,因此仅仅是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就几乎可以耗干净卖出去的1万台车收到应收资金,试想一下,保守估计,小米手上应该至少还有7万以上的订单,但是轿车数量却在缓慢下降,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减缓亏损的速度,避免在下半年之后被媒体宣传成销量大跌。

小米汽车明明有八万订单在手,却为何单周交付量在持续下降?

如此的市场,如此的情况,如果再投几个月就将订单交付完毕,那么后面几个月必然没有订单,就会造成行业统计出来的销量暴跌,可想而知小米的股价会是什么后果?如果小米的股价暴跌,必然导致小米需要拿现金进行回购,来维持股价稳定。

造车新势力们,已经陷入了到了一种死循环,想要销量高不难,只需要进行大量的营销投入,如果按照目前小鹏和蔚来在营销和最终达成的月销量上的数据进行估算,那么单台车的营销投入成本,那么单台车光综合营销成本就差不多在10万块左右,因此每台车制造成本加上营销成本,按照现在的售价,可能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亏损5~7万块钱!

小米汽车明明有八万订单在手,却为何单周交付量在持续下降?

能不能活下去?主要看这几个品牌能不能坚持到价格战结束,或者等待电池激光雷达等一些核心部件在整个行业成熟后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帮助这几家企业大幅减少亏损,不然就只能找大厂或者大资本做后盾,提高量产能力和交付能力以及渠道的覆盖范围,不然迟早受伤,资金亏损完毕之后,无赖接受倒闭的现实,就像已经倒闭的威马汽车那样。

小米汽车明明有八万订单在手,却为何单周交付量在持续下降?

小米进入汽车圈仅仅一个半月时间,就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大定?因为发布后,意向预定被宣传成大定,也改变了汽车销量数据的统计规则,毕竟行业规则都是按月发布销量数据,小米来了之后一两个小平台开始按周发布销量数据,甚至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营销方式,毕竟现在整个汽车圈各大车企老板们CEO们董事长们,不好好的在自己公司研究改善自己的产品,反而频繁出现在网络上当网红,使得大量的车企开始相信营销能改变自己产品竞争力的不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