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有多荒淫无道?

作者:十三妹

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有多荒淫无道?这个问题一直被历史学家广泛讨论。弘光帝在位期间,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理应以身作则,为臣民树立良好楷模。然而,他的种种荒淫无度的行为,却令人啼笑皆非。他到底都干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有多荒淫无道?

弘光之前的七大罪名

在弘光帝正式登基之前,他就被人视为罪大恶极之人。陈子龙等人早已将他的种种恶行总结为"七大罪名"——贪婪、好色、酗酒、不孝、虐待臣民、不好学习、干涉官员的工作。

这"七大罪名"对弘光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弘光自幼就生活在皇宫深宅中,受尽宠爱,从未吃过什么苦头。他不仅没有珍惜这份荣华富贵,反而走上歧途,做尽了坏事。

小时候,弘光就被宫中太监们宠坏了。无论他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太监都会竭力去满足。久而久之,他养成了贪婪之性,再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便要千方百计去占为己有。据说,有一次他听说某位官员家的女儿非常漂亮,立马就命令人把那女子抢了来,强占为妃。那可怜的姑娘哭哭啼啼,却无人同情。

长大后,弘光的酗酒和淫乱更是让人咋舌。他经常一醉方休,嗜酒如命,有时甚至在朝会时也手不释卮。而且他还大肆纳妾,后宫佳丽无数,就连表亲姐妹也难逃其魔爪。当时朝野就已经传说他淫乱无度,把人家姑娘都糟蹋了。

更可恶的是,他还对父母不孝,经常虐待手下百姓。有一次,父亲责骂他不务正业,他竟然恼羞成怒,把父亲赶出了宫。至于百姓,他根本把他们视为蝼蚁,常常无理加税加派杂役。只要不是迎合他的心意,即便是功勋卓著的大臣,也难逃一劫,要么贬职,要么杀头。

总之,从小到大,弘光就一直是这副嘴脸,邪恶滔天,令臣民痛恨。所以即便他后来登基为帝,臣民们对他也是敬而远之,唯恐惹祸上身。可弘光自己好像毫无自知之明,仍然我行我素,终于酿下了大错。

女色成瘾,强抢民女

弘光帝登基不久,便展现出了他对美色的无度渴求。他下旨命令宦官到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区,以"大婚"为名,挑选佳丽美女进宫为妃。这一做法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宦官们理直气壮,敲门而入民房,不分老幼,将家中的女子统统拽走。哪怕是年迈的老妪,抑或尚在襁褓的婴孩,也逃不过这场"挑选"的命运。一旦家中拒绝开门,宦官们就无理行凶,威胁利诱,最终强行捕捉女子。

许多家破人亡,无数姐妹、母女、妻子被生生拆散。宦官们行为猥亵,简直就是在向百姓宣战。街头巷尾,处处是惶恐哭号之声。人们无计可施,只能把门紧紧关上,生怕自己家中的女眷也遭此厄运。

然而,这样做反而引来宦官的猜忌和报复。他们纷纷在宫外贴出布告,公开宣称凡是拒不开门、拒绝"进宫"者,就是与皇帝对着干。于是,更多无辜百姓遭到了敲门骚扰和勒索财物的命运。

一时之间,整个京师像是遭了瘟疫,到处是哀号遍野。弘光倒是对此浑然不觉,专心致志于选妃娶妾之事,对于那些因哭丧而枯萎的生命视而不见。

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有多荒淫无道?

就在这种惨状笼罩着京师的时候,有两位大臣见状伤心,竟同时梦见先皇遗老母梦中哀号,觉得弘光如此荒淫无道,简直就是在亵渎先帝在天之灵。于是他们当即奏请弘光,希望能够停止如此行为。

然而弘光根本置若罔闻,反而狠狠训斥了两位大臣一顿,嗤之以鼻说他们不过是"杞人忧天"。弘光的理由是,先皇当年也是如此娶妃纳侍,并不违背礼制。两位大臣则认为,现在清兵已逼近城下,正是社稷危难之时,弘光竟如此纵欲放荡无度,真是罪该万死!

人心惶惶,弘光独自淫佚。百姓日夜提心吊胆,朝野扭曲颜色。可即便如此,弘光也毫无悔改之意,执迷不悟,最终酿下了大祸。

酗酒无度,荒淫无耻

除了对美色的狂热追求,弘光帝的酗酒成性也令人咋舌。他登基后,酒醉时分就成了朝野皆知的公开秘密,众人只求不要遭他无理指责。

据说,弘光平日里最乐意在后宫歌舞作乐,顺便大醉一场。而大醉之后,他又会对美人撒野,对身边的侍妾们拉拉扯扯,动辄就是强吻猥亵之举。这种龌龊场面,宫女们只能强作欢颜,笑面夹泪地"侍奉"皇上。

有一年除夕夜,弘光独自在后宫闷闷不乐,竟然把大臣们一个个传召进宫,叫他们想想办法,如何能让后宫增添些"新鲜活力"。这让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汗颜,有的干脆匍匐在地,连连赔罪,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惹恩怒了。

谁知,弘光听罢之后,竟然满不在乎地说:"你们这些书呆子不懂这个,我就是嫌后宫美人太少了,所以心慌意乱,你们能不能想点办法给我添新人?"这顿话,不啻是雷霆万钧,令文武百官哑口无言,对他的无耻之举无语问苍天。

更有甚者,好色如弘光,竟然还命太监们到外面捕捉蟾蜍,以采取非人的办法来满足自己变态的欲望。于是朝野间就响起了"蛤蟆天子"的讥讽之声,对弘光的怒骂不绝于耳。

大臣们看到皇上如此荒淫无耻,也有人上书劝谏,不过收效甚微。据说,有一位重臣在弘光又一次纵酒之后,见他醉态可耻,于是诚恳地劝说:"陛下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您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自律,而不是如此放纵肆虐啊!"

弘光听后却没在乎,反而提了个非常"高明"的办法,说:"行啊,那你们给我上个大海碗,我就喝一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几大碗都喝个精光。"于是宦官果真给他上了个大海碗,弘光先喝了一半,然后宦官便添满了酒,弘光又喝了一半,如此反复,最终竟然喝了比往常更多的酒。重臣眼见弘光的狡计,只能叹气长斥,无可奈何。

醉生梦死的不只是弘光一人,他身边的大臣们也是如此放荡无度。他们贪污腐化,公开宣扬所谓的"理财之道",结果就是民不聊生。一时间,朝野纷乱,百姓困顿。然而主恃这一切祸乱的源头,就是弘光这个荒淫无度的皇帝。

纵容腐败,拱手献还国家

正是由于弘光帝酗酒纵欲、荒淫无度,整个朝野风气一落千丈。当时的大臣们见国家将亡,早已形同虚设,因此他们也就对弘光帝明目张胆地纵容腐败。

据说,有一位重臣公开在朝中大言不惭,宣扬所谓的"理财之道"。他毫不避嫌地说,现在天下大乱,曾经的清正廉明已不再适应时局,只有拿钱办事、买官卖爵,才是眼下的上策。显而易见,这种言论就是在公开叫嚣贪污腐败。

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有多荒淫无道?

有了重臣如此"为官之典范",下面的小吏们自然也就跟风效尤,铺张浪费、敲诈百姓。一时间,权钱交易、买官鬻爵的丑闻满天飞。很多家世显赫、声望远播的名门望族,只要肯掏钱,就能位极人臣。相反,那些清白守正、孤直不阿的读书人,注定只能在黄卷野鹿中度过一生。

这样的腐败现象,自然是与弘光帝的荒淫无道分不开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本,弘光只知在深宫纵酒作乐,不理朝政,臣民自然就失去了为善的榜样,走上了邪路。

在如此混乱无序的情况下,清军自然乘虚而入,步步进逼。弘光倒也听闻了消息,但一开始却全然不在乎。当时他正沉浸在后宫佳丽环绕的美景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国事。

直到清军已攻打城下,弘光才慌了手脚,连忙唤集文武,商议对策。然而不论是前来参谋的大臣,还是驻守的将士,无一不是由他亲手任命的。如此贪婪腐化、昏庸无能之辈,又焉能周全大计?最终,只能各怀所图,四处逃窜。

弘光自己也被迫弃宫而逃,连连摇尾乞怜,企图向清军求和。他写下一道诏书,竟说出这样的狂语:"既痛社稷之虚,益激父母之仇。矢石不惧生,志图必报。"难怪人们痛心疾首,对他直呼"集亡国大成"。他居然妄想通过卑躬屈膝,就能让清军报复他的所谓"父母之仇",真是可笑至极。

最终,他仍未逃脱清军剿杀,遭到了当头一棒,死无全尸。而南明亡国,也成为了注定的结局。

南明覆亡,朝野有责

弘光帝荒淫无度的行徑,固然是南明亡国的根源之一。但除了他个人的缺德无能,朝中大臣和将士们也同样难辞其咎。

当清军渐渐逼近南京城下时,弘光帝虽然勉强醒悟了一些,却已为时已晚。朝中上下,几乎无一良将可用,全是他自己一手任命的昏庸之辈。这些人平日里沉溺酒色,贪污腐化,缺乏军事素养,自然无力阻敌。

就连驻守南京的将士们,也都是些饱私囊、昏庸无能之徒。他们只知趁乱搜刮百姓财物,对于临危不惧、勤操戎夷之事毫无热忱。一旦清军杀到城下,这些所谓的"将士"们就吓得四散奔逃,丢盔弃甲,就连一丝勇武之气都无。

眼见大局已去,弘光帝心中虽也恐惧,但毕竟是个酒囊饭袋,无能之辈,无计可施。他先是托词不去第一线指挥,而是躲在深宫之中。当清军已攻打进城,他才万分惶恐,着装扮相,像个行乞的乞丐一般,带着珍宝逃出宫外。

弘光帝一路逃亡,流离失所。沿途,他曾遇到一支散兵游勇,便讨好般地把自己的珍宝全数赐予他们,妄图借此保住一条小命。可谁知这支散勇根本就是清军扮的,一看弘光上钩,立刻就将他生擒活捉了。

斗败的弘光被押解回南京城时,已经遍体鳞伤,面目全非。更可耻的是,他竟一度摇身一变,自称是"崇祯皇帝",托辞说要"重新振兴大明"。面对清军的质问,他更是无耻到了极点,竟说出"我已有孙子了"之类的谎言,企图蒙混过关。

可即便如此,他最后还是难逃一死。清军不相信他的胡言乱语,直接就将他万夫不当、垂手可得的小命一棒打死。就这样,南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竟死于阶下囚。可谓是一个悲哀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惜。

不过,即便是弘光如此无能,真正酿下大祸,也还要归罪于他身边那些昏庸无能、贪婪腐化的文武大臣。正是他们助纣为虐、跟从荒淫,才最终导致了国家覆亡的惨剧。所以说,虽然弘光帝是罪魁祸首,但整个朝野文武也都要为此负起重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