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膝下35子,为何是九子夺嫡?其他儿子都在干嘛?

作者:梦泽喵馆长

康熙帝一生有35子,成年且受册封者20人,其中剔除过继的1人(皇十六子胤禄)和康熙帝临终之际未成年的5人,有机会争夺皇位者14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熟悉的是“九子夺嫡”,而不是“十四子夺嫡”呢?另外五人在干嘛?

翻阅资料,这五人要么短命,要么弃权,要么性格缺陷,总之,就是后人觉得此五人没资格上桌参赛,更没有装傻充楞,猥琐发育,来个转折。

那为什么今天要说他们呢?其实是暗示没有争家产的命的人,可以另谋出路,照样发光发热。

五人先列出来底细:

  • 五子--胤祺;
  • 六子--胤祚;
  • 七子--胤祐;
  • 十一子-胤禌;
  • 十二子--胤裪;

有两人被划掉,是因为老六胤祚 6 岁就天折,老十一胤禌只活到了 12 岁。

问题变得简单了,就只剩三人了。

康熙膝下35子,为何是九子夺嫡?其他儿子都在干嘛?

深受康熙宠爱的宜嫔

1:老五胤祺(52岁;1680—1732)

生母是深受康熙宠爱的宜嫔,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康熙总带在身边的那个宜妃。

老九胤禟也是宜妃所生,和老五是一胎两胞。但老五没有老九的奸诈,只有愚钝和单纯。

如此奇葩的人设,在政治旋涡的皇宫里怎么生存呀?

不用担心,老五命好,遇到了一位比较孤独的祖奶奶。

这祖老奶奶是谁呢?

她是康熙朝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还有一层身份,她是太皇太后孝庄的侄孙女。

这可是大腿呀,老五抱上了。

博太后,因为和顺治没有孩子,老五出生正好赶上老奶奶念叨想个人来陪。

皇宫有人一合计,就把老五给送来了。

自此以后,博太后的笑容渐渐多了。。说白了就是像《红楼梦》中贾宝玉受到家族老祖宗那样的溺爱。

对老五的照顾,生活上无微不至,就《红楼梦》里贾家老祖宗溺爱贾宝玉一样。

但是,皇子最重要的学业,博太后却不是很严格。

原因是博太后不看重知识,孙子享福就够了。不像现在,富贵人家望子成龙,恨不得多给童年小小身板的孩子,多压些书。

有一次,生活在满文环境的老五要背新语言--汉字,可他怎么也背出来。

博太后看到后,心疼道:“哎,我的乖大孙呀!学不下去,咱们就不学了。有奶奶在,你到哪都吃不了亏。”

结果,童年的老五就真不学了。

后面也没有人敢管,毕竟连康熙都不敢管,何况其他人?

老五,童年是撒欢儿玩,自然就单纯了。

如果就参加夺嫡来说,已经是输在起跑线了。

康熙膝下35子,为何是九子夺嫡?其他儿子都在干嘛?

老五胤祺

不过,老五单纯愚钝也不是坏事,因为这些标签帮助他高光过。

那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废太子事件"时,康熙怀疑老八与老大结党,想谋害废太子胤礽。

于是决定抓捕老八胤禩【sì】。

可就在抓捕当天,老九和老十四突然窜出来,当众顶撞康熙,甚至还赌咒发誓现场叫板。

这一下子就激怒了当时本就心绪不宁、心情非常不好的康熙。

气得老皇帝十分失态的当场拔出佩刀,就要活劈了老十四。

一时间所有的皇子和大臣都傻眼了,谁见过这阵仗啊,全都愣着不动。

关键时刻,是老五胤祺,一把扑出去,跪下抱着康熙,劝皇阿玛息怒。

别的阿哥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时间磕头如捣蒜,才算把这场闹剧给了结了。

事后,康熙不仅没有怪贼老五,而且非常欣赏他的品性和做法,其后,总是找机会给老五升爵位。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对,傻人有傻福!

老五的结局也很美好,安安稳稳以最高爵位亲王爵寿终正寝。

康熙膝下35子,为何是九子夺嫡?其他儿子都在干嘛?

老七:胤祐

2:老七胤祐(50岁:1680—1730)

老七只比老六晚到几个月,再也没有老六的好运,再碰到一个背景硬的祖奶奶了。

老七没有参加夺嫡,原因就与老六区别很大了。

首先,性格上,老七他为人相对比较柔和谨慎,不愿意卷入政治斗争。

说白了,一开始,老七就喊话,“老子弃权了,你们随便玩”。

康熙赞道:"不错,心好, 举止蔼然可亲"。

等雍正登基后,也赞:老七"安分守己, 敬顺小心"。

其次,老七有残疾。

证据就是,康熙的丧礼结束时,雍正曾表扬过老七,说他于皇考大事,,一应典礼,不顾残废, 黾【mǐn】勉曲尽.,殊属可嘉。

残疾的人虽说能够当皇帝,但那是只有你的时候。前面有好些哥哥,不可能轮到他。

所以,早早弃权的老七,做的对。

没有了竞争,老七的心就豁达起来,对任何人都是笑呵呵的。

他还发扬这种豁达的精神,时不时就去伺候老爹康熙,把开心带给老爹。

就这样按部就班,职场是累迁至亲王爵位。

在家的老七更是了得,抱着7个老婆热炕头,几年后,就儿孙满堂。

不过,为啥最后活得比老六少两年,就有点让人觉得,时不时操的心比老六多一些呢?

康熙膝下35子,为何是九子夺嫡?其他儿子都在干嘛?

老十二胤裪

3:老十二胤裪(77岁:1686—1763)

老十二和前面两位哥哥比较,是直接没有参赛资格,因为出生晚呗。

只要没赶上康熙三十五年的西征噶尔丹和三十七年的大封皇子,参赛资格就没有。

老十三和老十四不是也出生晚,没有参赛资格嘛,咋最后参赛了?

原因就是这两人有能力参加外围赛,成功突围,弯道超车,获得了资格。

老十三是能力非常强,老十四是非常莽。

老十二是能力平平,也像他哥老七一样,早早弃权。

但这家伙,不知道时不时脑袋长歪了,竟然“不务正业”起来,热衷研究宫廷礼仪,尤其是丧礼。

你看看他的战绩:

  • 康熙五十七年,老十二主持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丧礼;
  • 康熙的嫂子,就是福全他媳妇过世时,丧礼由老十二主持;
  •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后的那场丧礼,也是老十二主持的;

然而,老十二因丧礼的爱好,遭了一场无妄之灾。

康熙 61 年 12 月 13 日,雍正突然下令,要追查中央和各地府库的财政,并让历任长官补齐,其所在位期间,所产生的各项亏空。

这一查,就查到老十二的脑袋上,因为康熙 57 年,在他主持博皇太后的国葬时,内务府亏钱了。

按说这事,是按照康熙的要求操作的,即把皇太后的国葬规格搞得好一些,即便有了亏空,这在康熙朝其实也实在不算个事。

可问题难就难在,政治环境变了。

而且,追缴亏空,还是雍正自登基而来,要干的第一件大事。

如果到他自己兄弟这,就放一马的话,那下面的钱就不好追了,因为你这皇帝执法不公。

于是雍正就勒令老十二:即便你是朕的兄弟,也必须把钱都给还上。

可老十二,他到现在爵位刚刚升到郡王,前面都只是贝子,俸禄少的很,实在是穷的还不上。

于是,老十二就干了件特别出格的事。

他愣是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搬到大街上,摆摊叫卖去了。

没错,《雍正王朝》里,老十摆摊的剧情,其实是抄袭老十二的。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丢老十二自己的脸,可骨子里,打的是雍正的脸。

你说,这不就显得,雍正很刻薄,挤兑着他的亲兄弟去变卖家产吗?

那气的雍正,先把老十二刚没捂热的郡王撸到了贝子。

其后,仍然不解气,又编了个理由再撸,老十二成了镇国公。

不过这个老十二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心宽体胖”,受到这样的打击,也不当回事,日子照旧。

直到雍正八年,在老十三的丧礼期间,老十二又因主持丧礼有功,再次恢复了郡王爵位。

这应该是雍正气也消了,念及兄弟剩下的没几个,怕再不给好处,以后就没机会给了。

老十二也因此重操旧业:

  • 转年,雍正他老婆,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去世了,老十二主持丧礼;
  • 当雍正去世时,还是老十二主持丧礼。因为效果良好,老十二还被乾隆,晋升为了亲王。

不知道是不是老十二的爱好积累了大量的功德,让他送走了“九子夺嫡”中所有参赛选手后,还一直活着。

直到乾隆二十八年,才以 77 岁的高龄过世。

最后的话

没有参加“夺嫡”之战的5位皇子中,2人除外,其余3子都是安安稳稳过好了日子,最后的老十二更是活出了新高度,做了个三朝元老。

结局看起来不错,得益于他们老天没给他们争家产的能力,却让他们另起炉灶,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