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作者:苦行僧225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 上海杨浦

上海杨浦有一幢“飞机楼”,“飞机楼”里蕴藏着大梦想。

“一 · 二八事变”中侵华日军的轰炸让中国人由此萌生航空救国的渴望。1933年,上海爱国人士组织成立了中国航空协会,集资10万元建造了这座飞机楼,中国航空救国运动起步。

中国航空离不开航空飞行员,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初代飞行员的故事。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镌刻着校训的石碑

与此类似,在杭州曾经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它就是1932年6月1日在笕桥成立,培养了大陆第一代飞行员的中央航空学校。

01笕桥中央航空学校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中央航校大门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军校航空队。最早只是作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一个班,用来培养空军军官。当年11月下旬,开始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第六期和军官团的学员中招生,共挑选74人,编为航空队第一期学员。

1930年,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并扩建更名为中央航空学校,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组织健全、管理严格的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1932年6月1日,学校正式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航空学校改名为空军军官学校,继续对外招收学员。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笕桥中央航校学员在镌刻着校训的碑前合影

考入航校的学员,有的来自清华等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这些年轻人本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没有选择苟活,而是决心投军报国。

航校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正是抱有这样的心态,他们练就了连敌人都惊叹的飞行与战斗技能。日本人评价他们:“中国空军的驾驶技术意外优秀,不容小觑。如果漠视中国空军飞行队的战斗力而与之作战的话,可能是相当危险的。”

02浴血长空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主力——寇蒂斯霍克-3型战机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空军受命参战。从战前实力对比看,中国空军能用的作战飞机不到300架,而日军海、陆航空兵的飞机则成数倍之多。更关键的是,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落后,飞机全部购于海外,基本上是打坏一架少一架,而日本却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新飞机。但是,被国仇家恨点燃斗志的中国空军丝毫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

“八·一四”笕桥空战

抗日战争首次空中大捷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出动

轰炸敌舰航空母舰的“龙骧”号及第三舰队

淞沪会战开始后,作为上海后方的杭州,源源不断地通过沪杭铁路和水路,将大批军用物资运往抗战前线。驻扎在杭州笕桥机场的中国空军部队更是对日军形成了重大的威胁。日军出动了大批飞机在上海周边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杭州成为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虽然敌我战力悬殊,中国空军飞行员仍奋起迎击,保卫制空权。

根据《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陆军消灭盘踞上海之海陆空军及根据地。8月14日凌晨3时30分开始,中国空军飞机分别从扬州、杭州笕桥、安徽广德机场起飞,分9批集中轰炸了上海日军司令部、弹药库、登陆码头以及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等。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1937年《东方杂志》上刊登的

笕桥空战中受伤的飞行员

14日上午,日军大本营命令海军驻中国台湾台北基地的鹿屋航空队出击,轰炸中国空军机场,以示报复。当日下午14时50分,鹿屋航空队的新田慎一少佐带领多架九六式陆基远程轰炸机从台北起飞,飞往杭州。在笕桥上空迎战的是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为高志航。笕桥“八·一四”空战由此爆发。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1937年《东方杂志》上刊登的

笕桥空战中被击落日机残骸照片

当时正值台风季节,杭州上空云层较厚。高志航首先咬住一架敌机,在分队长谭文配合下,一举将其击落。中队长李桂丹带领柳哲生、王文骅两架僚机在附近的乔司机场上空发现一架敌机,他们集中火力,击落敌机。这次空战历时半小时,击落日机6架,我方在空战中无一伤亡。

15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再次派出30余架飞机攻击笕桥机场。高志航率队迎战,击落、击伤敌机十余架。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申报上“八一四笕桥空战”胜利的报导

8月16日以后,中日双方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地上空连续发生激烈空战。至8月31日,在历时半个多月的空战中,中国空军共空袭67次,击中日舰10艘。空战12次,击落日机61架,仅在杭州地区击落的日机就有25架。中国空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支援了参与淞沪会战的中国地面部队。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欢庆中国空军大捷

“八·一四”空战的辉煌战绩,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翻开了中国空军历史上以弱击强、以少胜多的崭新一页。

武汉空战

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空战

中日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空战,是在武汉上空。彼时,中国空军使用的是苏联援助的新飞机,之前的飞机基本消耗殆尽。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伊尔-15驱逐机

武汉首次大战发生在1938年2月18日。是日中午,日本海军第一航空联队15架攻击机在第二航空联队11架战斗机掩护下,袭击汉口。中国空军第四大队19架伊尔-15、16架伊尔-16驱逐机升空迎敌。经过一番恶战,敌机被击落12架,指挥官金子隆司大尉毙命。我方损失飞机5架,代理大队长李桂丹等5人牺牲。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参战的中国飞行员和他的座驾伊尔-16驱逐机

4月29日,日军为向天皇诞辰献礼,出动45架战机袭击武汉。但这一情报已被我方事先掌握,早有准备的中国空军占据有利高度,静待来敌。结果当然是献礼变成了葬礼,日机被击落21架,50余名机组人员丧生。

5月31日,日军轰炸机18架、战斗机36架再次袭击武汉。中国空军与苏联航空志愿队共起飞48架战斗机迎战。经过30分钟激战,中苏空军击落日机14架,损失飞机两架,阵亡中、苏飞行员各1名。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空战中凯旋的飞行员

“二·一八空战”、“四·二九空战”和“五·三一空战”为武汉空战中三次大规模的战斗。日军也将此次空战称为其侵华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空战”。

1941年10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加之自身也面临德国的严重威胁,苏联政府中止了对华军事援助。中国空军陷入无机可用的尴尬境地,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军飞机在上空耀武扬威。一直到美制飞机援华,中国空军才逐渐重新夺回制空权。

驼峰航线

冰冷的别名:“铝谷”

1941年,罗斯福颁布了《租借法案》,开始向中国提供武器。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并从美国手中进口了一批P-40战斗机供其使用。因其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机首闻名天下,获得“飞虎队”的绰号。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飞虎队的P-40机队

P-40战斗机是中国抗战后期的主力战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中国正式获得美国军事援助。1942年,在陈纳德的规划下,中国空军飞行员先到印度接受初级训练,再到美国接受高级训练,之后他们将驾驶着P-40战斗机与B-25轰炸机对日军进行反攻。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1942年摄,中央航校第十二期第一批留美毕业生

合影(十字架代表在抗战中牺牲)。

1943年,日军已经全面封锁中国海岸线,中国唯一对外接受援助的道路“滇缅公路”被切断。因此援华物资包括汽油、飞机及军需品,只能靠着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飞机来运输。这条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这是二战期间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空中运输,涓滴相继向中国输入大批重要的战略物资。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驼峰航线运输机的机身上有一个“中’字

然而这条航线所经过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恶劣,外加导航不足,在驼峰航线存在的三年多时间里,先后将85万多吨军需物资运进中国,共有超过1500架飞机坠毁,2000多名飞行员牺牲或失踪。

在晴天,飞行员完全可以沿着山谷间铝制飞机残骸的反光来导航,因此这条航线又有着一个金属般冰冷的别名:“铝谷”!

03铭记英雄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当时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

乐以琴、刘粹刚、高志航和李桂丹(从左至右)

从1932年建立中央航空学校开始,到抗日战胜结束,总共有十六期毕业生参战,1700人冲上云霄。

八年里,中国空军在空中击落或者击伤的飞机超过六百架,在地面击毁的敌机也超过六百架,本身损失军机近1000架,牺牲官兵4000多人,飞行员阵亡将近四分之一。

高志航(1907.5.14-1937.11.21)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高志航,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后世被中国人、日本人交口传颂的“空军战神”。

从法国、意大利学习归来后,高志航任空军教导队副总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他在1935-1936年间,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中国第一批优秀的飞行员。

1937年8月14日,笕桥空战中日首次对决,高志航首开纪录击落第一架日机,并带队首创3:0的光辉战绩。

后来这一天被定为空军节。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于周口机场遭遇敌机空袭,中弹殉国,时年30岁。在三个月的战斗中,高志航共击落敌机5架。

刘粹刚(1913-1937.10.25)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刘粹刚,中央航校二期驱逐科学生。刚进校的时候他学习特别努力,一心想要早日收复失去的土地,他的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九成,跟教官高志航并列前茅,被日军对手称为“空中赵子龙”。

193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编入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中队任飞行员、分队长、中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第五大队参加淞沪会战,协助陆军攻击上海虹口日军兵营并阻止日军登陆。

移驻南京后,负责首都空防任务,多次参加空战,曾先后击落敌机11架。时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并称为“空军四大天王”。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刘粹刚夜晚迫降时不幸撞上

高平县魁星楼牺牲

1937年10月25日奉命掩护陆军进攻山西娘子关,飞机至高平县时失事遇难,以身殉国。

阎海文(1916-1937.8.17)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闫海文,东北人,航校六期毕业生,曾在航校史上创下打地靶的满分记录。

1937年8月17日,他在轰炸上海北四川路日军陆军司令部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跳伞后因风向突变落入日军阵地。面对围上来的敌人,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击毙5人,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壮烈殉国,年仅21岁。

沈崇诲(1911-1937.8.19)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沈崇诲,清华高才生,大法官沈家彝之子,航校第三期毕业生。电影《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便是以他为原型。

1937年8月19日,他与战友陈锡纯驾驶一架轻型轰炸机,负责轰炸进犯长江的日舰,因飞机故障无法返航,本可安全迫降的他们,毅然以座机作为最后的武器冲向敌舰,与敌舰同归于尽,年仅25岁。

陈怀民(1916.12.25-1938.4.29)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陈怀民,江苏镇江人。他曾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1938年4月29日武汉大空战中,他被5架敌机包围,在胸部中弹的情况下,强忍伤痛,拉平飞机,加大油门,倒扣着向上翻转180度,朝着敌机狠狠地撞去,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爆炸。

郑少愚(1911-1942.4.22)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郑少愚,四川渠县人,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申请到空军前线第四大队参加抗战。

1942年4月22日,率中国空军飞行员前往印度,接收美国援华飞机时,途经驼峰航线,飞机失事殉国,年仅30岁。

林恒(1916-1941.3.14)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林恒,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1935年,放弃清华的学业,报考了航空学校,成为中央航空学校第十期学员。

1940年,全级一百二十五人,他的结业成绩名列第二。1941年3月14日,日军对成都发动空袭。在这次空袭中,林恒头部中弹,坠机于双流南门一带,年仅25岁。

周志开(1919-1943.12.14)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周志开,河北唐山滦县人,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毕业,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

周志开胆识过人,技术出众,是杰出的中国空战英豪。在他短暂的战斗生涯中

击落了6架敌机,驾驶的飞机曾被敌机射中九十九颗子弹,再加上一发炮弹,而他却创造了击落3架敌机的辉煌战绩。

1943年12月14日,周志开在执行一次低空侦察任务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现葬于重庆南山空军烈士公墓。

张大飞(1918.6.16-1945.5.18)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张大飞,辽宁营口人,在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央航校第十二期学生。由于表现良好,又于1941年被选派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飞行员,1942年学成归国,紧接着便投入抗日战争。

  他本来还有一个互相爱慕着的女生,可惜他没有让她等到自己平安归来。张大飞牺牲在1945年5月18日的豫南会战中,此时距离抗战胜利只有3个月。这个女生就是著名作家齐邦媛,她后来写下《巨流河》,就为叙述那一段痛彻心扉的家国史。

......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战争,不仅仅消耗着中国本就孱弱的国力,也消耗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战斗中牺牲的中国飞行员们,平均年龄只有23岁。

04结语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他们大多在20多岁的年纪,在人生最美好的时间,肩负起救国使命。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他们就是中国空军。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赞扬大不列颠空战时英国皇家空军的英勇表现:“从未有这么多人,对人数如此少的一群勇者,存着如此深厚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空军。虽实力远逊于日军,但他们的表现与英国同行相比毫不逊色,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飞行技能,践行着其以身许国的誓言。

他们是1700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殉国年龄,平均23岁!

今天,请让我们一起向这群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壮志凌云的年轻人。

致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