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作者:为了历史指标全高

意外的发现

1894年9月24日凌晨,北洋舰队旅顺基地。天色朦胧,一个赤裸上身、光着双脚,身着一条白色布裤的中年男子被押到黄金山刑场,随后被斩首示众。

此人便是被争论百年之久的济远舰舰长方伯谦。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120年来,围绕方伯谦是不是被冤杀一直争论不断。在他被杀的第二年,有个笔名叫作冤海述闻客的作者,写了一本叫作《冤海述闻》的书为方伯谦鸣冤平反。民国时期,英年早逝的史学奇才张荫麟也曾著文为他平反。后来还专门有人开大会、编集子替他喊冤,搞得满城风雨。这场争论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赛,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正方认为方伯谦是个罪人,死得一点儿也不冤;反方则认为方伯谦是个英雄,死得非常冤。

从重量级来说,不要说在中国历史上,就算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方伯谦也进不了牛人排行榜,可是他的知名度却不小,那都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冤案”闹的。

我本来是不想来凑这个热闹的,因为这个所谓的冤案基本已成定论,百年争论也越来越呈一边倒的趋势,可是当我仔细看完相关资料之后,我认为这个热闹还非凑不可,因为在翻阅资料中我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方伯谦被杀的

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与北洋舰队有紧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个秘密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100多年而不为人知。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又是方伯谦

要破解这个百年之秘,还得先回到邓世昌冲锋的那一幕,接着来看黄海大战第二回合。等我们看完了黄海大战,答案自然水落石出。

致远冲锋被击沉后,方伯谦指挥济远离开舰队,独自向西而去。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一直开到旅顺基地,时间是9月18日凌晨,然后他口述了一封电报,由旅顺基地负责人道员龚照玙代为上报。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方伯谦重施丰岛故技,中途退出大东沟决战,与济远的搭档过于弱小多少有些关系。因为济远是一艘独舰,而北洋舰队的战术偏偏是两舰小队配合,所以每次打仗济远都找不到合适的伙伴,丰岛海战时是广乙,黄海大战是广甲,都是大哥哥带着小弟弟,方伯谦好不郁闷。广字号系列甲、乙、丙,是福州船政局国产的炮艇。广甲是老大,造得最早,性能最差,排水量不到1300吨,航速只有14节,只装备了两门150毫米口径主炮,是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战斗力最差的一艘军舰。

大战一开始方伯谦就不是很积极。北洋舰队从鱼贯双纵队变成人字横阵时,济远竟然落在广甲的后面。济远虽慢,好歹也有15节,竟然连广甲都跑不过,这就说不过去了。

原因不说大家也能猜到:方伯谦故意放慢了速度。

方伯谦腿软是可以理解的,丰岛惊魂给他的心理留下了巨大阴影,第一游击队的凶残让他记忆犹新,他知道黄海大战将会更加凶险。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丰岛海战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要是死在黄海那就前功尽弃了,家里还有好几幢房子等着他去住,好几个美貌的小妾还等着他去呵护。一个声音在他耳旁回响:躲子弹才是最重要的。

可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之夭夭毕竟不妥,当逃兵那是要杀头的。况且现在两军还没有决出胜负,他决定先看看风头再说。

北洋舰队开局打得不错,方伯谦的情绪还算稳定。可惜好景不长,很快超勇被打沉,扬威被打残。由于身处左翼,济远暂时还没有成为联合舰队的重点攻击目标,但也挨了一些炮弹,十几名官兵已经牺牲在战斗岗位上,方伯谦见状,赶紧挂起“我舰已受重伤”的旗语。

定远起了大火之后 方伯谦心跳开始加快 致远的沉没彻底击毁他的战斗意志,他开始思考自己何去何从。人生总是在不停地抉择,考验方伯谦的时候又到了。

是继续战斗,还是拍屁股走人?方伯谦痛苦地挣扎着,他思前想后,欲望最终战胜了理智,再次做出了西逃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但彻底毁掉了他自己,也葬送了北洋舰队左翼。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此时北洋舰队正在与联合舰队鏖战,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方伯谦却命令济远向西驶去,他自己后来说这是战术撤退,可是这种说法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据目睹了济远“撤退”的北洋官兵们后来回忆说,济远在方伯谦的带领下“茫茫如丧家之犬”,慌慌张张一路乱撞,后来竟然还撞沉了自家的一艘军舰。

狭路相逢勇者胜,生死对决懦者亡。打仗不光是拼火力,也是拼士气,所谓士气,就是胆量,就是视死如归,通俗点儿说就是要有种,不怕死。如果有人怕死开了小差,当了逃兵,防线就会被敌人撕开缺口,所以战场上对于逃兵从来不客气,一般都是就地正法。不这么干不行,不然大家都得死。

比较起来,在海上当逃兵要比在陆地上当逃兵更难被发现,因为不好鉴别。陆战逃兵很容易鉴定,比方说冲锋号响了,大家都在往前冲,你却往后退,再比方说大部队雄赳赳往前行军,你小子却缩头缩脑从旁边小路开溜,没得说,一看就是逃兵,一枪崩了就是。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海战完全不一样,比方说军舰受伤后,你可以把军舰开出战场修补,然后再投入战斗,这个叫作战术撤退。你也可以一直开着军舰不回来,那就是临阵脱逃,到底是撤退还是逃跑,当时并不好判断,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会跑多远,就算你是真逃跑,也要等仗打完了才能找你算账。定罪之前还需要做一个伤情鉴定,要看军舰伤势有多重,是不是真的无法继续战斗,然后才能下结论。所以你不能一看人家往战场外面跑,就说你这个逃兵给我站住,老子毙了你。再说了,就算断定你是逃兵也没法就地正法,这不比陆地上一枪崩了你就是,打沉一艘军舰难度也大得多,大家打得不可开交,哪有这个闲工夫。

方伯谦当时就钻了这个空子,他挂出重伤旗,意思是告诉战友们:我不行了,先撤了,你们接着打。就这样他指挥济远径自掉头向西疾驶,开始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注意,可是他一去不返,大家这才起了疑心。估计定远和镇远当时都没在意,后来才发现不但济远不见了,而且连广甲也不见了。

这下事情闹大了。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话不但不假,而且后面还可以加上4个字-不分好坏。广甲舰舰长吴敬荣一看济远跑了,赶紧撵了上去。其实这也怪不得广甲,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小组编队,小队长跑了,队员当然要跟着跑,丁提督不是教导咱们共进退嘛!

吴敬荣指挥广甲跟在济远屁股后面一路狂奔,一直跑到天黑,跑着跑着竟然发现济远不见了,吴敬荣不禁有些慌张,一不小心,触礁进水,军舰搁浅,动弹不得,他只好率领官兵弃舰上岸,一把火把军舰烧了,军舰残骸在两天后被前来巡逻的日舰发现,一顿炮打沉了。顺便说一句,广甲舰上有一个大人物。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广甲号

此人便是日后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人称黎菩萨。他是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北洋舰队成军那年毕业于管轮班,因为学业成绩和实习表现都很优秀,朝廷给了他一个六品顶戴。黄海大战这年黎元洪正好30岁,当时他的职务是三管轮,俗称二车。民国时代很多风云人物都与李鸿章有关系,除了袁世凯和黎元洪,还有段祺瑞,两个总统,一个总理,他们都算是李鸿章的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把李鸿章算作清朝的掘墓人,好像也不算太冤枉。

方伯谦带着济远一口气跑回了旅顺,广甲舰舰长吴敬荣拼了命也没能追上。从两次长途逃亡的经历来看,方伯谦这个人的业务水平还真是不错。可能跑得太专心了,方伯谦在路上自摆乌龙,闹了一个大笑话。那时候扬威正在前往浅水区准备自救,结果被济远狠狠地撞了一下,沉了。

与丰岛海战一样,方伯谦在黄海大战中再次把平安留给了自己,把危险留给了战友,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林永升的战斗

方伯谦跑了,他痛快了自己,害苦了战友。

处境最危险的是经远舰。

致远沉没,济远跑了,广甲跑了,左翼4舰只剩下经远。经远原本是与来远一个小队,可在乱战中错了位,靖远与经远对调了位置,原本在右翼的经远到了左翼。

作为一艘落单的孤舰,林永升多么希望老同学方伯谦能够与他组成一个小队并肩战斗杀日本人,可是方伯谦却毅然决然地跑了,头也不回。

济远渐行渐远,林永升此时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向方伯谦学习,二是向邓世昌看齐。前者可以自救,后者等于自杀。

考验林永升的时候到了。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林永升生于1853年,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一期管轮班,与邓世昌是同班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毕业后与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等人一同被选送到英国留学,回国后曾任蚊子船舰长。1887年与邓世昌等一同去德国接舰,后来担任经远舰舰长,此人经历与邓世昌极为相似,性情也如出一辙,所以他选择了后者。

第一游击队的第一反应是要追击济远,可是一来距离有点儿远,二来方伯谦长跑功夫确实了得。追了一下没追上,第一游击队不想远离主战场,于是放弃济远,掉转船头猛扑经远,将其团团围住,以四对一,准备重演击沉致远那一幕。

面对绝对优势围攻,林永升表现出一名军人应有的冷静和勇敢,沉着奋起应战,无奈寡不敌众,经远不久就中弹累累,下濑炸药又引发了大火。林永升不为所动,指挥官兵打得有声有色。就在这时,一枚流弹击中他的头部,林永升一头栽倒,壮烈牺牲。大副(副舰长)、二副(第二副舰长)相继牺牲,经远群龙无首,北洋舰队其他战舰此时被联合舰队本队死死缠住,无力支援经远,经远官兵一直决战到军舰沉没。全舰200多名官兵,只有17人生还。

邓世昌的黄海绝唱刚刚煞尾,林永升的蓝海壮歌再次奏响。

好一双中华奇男子!

中华儿女多壮志,铁血蓝海谱忠魂!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邓世昌、林永升、方伯谦的经历大同小异,但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有天渊之别,这种差别缘于他们内心的信仰和追求。

如果济远和广甲能够留在战场,左翼将不会是1:4,而是3:4,合济远与经远之力,结成一个小队与第一游击队周旋,广甲在旁协助,参照后续战事,经远未必会被击沉,不但林永升不会牺牲,而且方伯谦也能自保。

经远的沉没宣告第二回合以北洋舰队惨败告终。这一回合是北洋舰队被打得最惨的一个回合,也是损失最大的一个回合,致远和经远两艘主力舰被击沉,济远和广甲逃跑,重伤的扬威被济远彻底撞沉,北洋舰队陡然少了3艘主力舰,战场上敌我双方陡然变成9:4,北洋舰队将进入最艰苦、最危险的第三回合,如果稍有不慎,将会全军覆没。

绝处逢生

大东沟决战的第三回合从下午3点20分打到下午4点10分,打了50分钟,战斗依然十分凶险,其中最凶险的并不是炮雨对射,而是两条战斗指令,一条是北洋舰队靖远舰舰长叶祖珪下的,另一条是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下的。

前两个回合联合舰队的攻击思路非常清晰,第一回合的重点是右翼,第二回合的重点是左翼,奉行的都是吃柿子拣软的捏这一原则,而且是一起上去捏。经远的沉没标志左翼的全面崩溃,北洋舰队剩下的4舰成为联合舰队第三回合围攻的对象。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两个回合打下来之后,北洋舰队损失惨重,第一回合超勇和扬威被击沉,第二回合致远和经远被击沉,还有济远和广甲当了逃兵,此时战场上还剩下4艘主力舰:定远、镇远、靖远、来远。联合舰队第一回合3艘弱舰逃走,第二回合一舰未失,此时还剩下9艘主力舰,本队5艘:三景舰松岛、严岛、桥立、巡洋舰千代田、铁甲舰扶桑,本队4艘巡洋舰: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

北洋舰队此时的处境十分危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街头斗殴打群架的画面,9:4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仗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联合舰队做了如下分工:舰队一分为二,本队围攻定远和镇远,第一游击队围攻靖远和来远。

司令官伊东祐亨的意图非常明确:分而击之,全歼4舰,大获全胜,完美收官!

第三回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分界点正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所在。

第一阶段伊东祐亨的指挥没有问题,他亲率本队围攻定远和镇远,同时命令坪井航三率第一游击队围攻靖远和来远,一边是5:2,一边是4:2,伊东祐亨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不让北洋舰队仅剩的4艘军舰抱团作战,以达到“分而歼之”的战术意图。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在这个关键时刻,北洋舰队能不能挫败敌人的意图,不但取决于定远和镇远,也取决于靖远和来远。只要任何一个小队崩溃,剩下的那个小队也将难逃厄运。靖远和来远原本不是一个小队,靖远是英国货,来远是德国货,舰型、吨位、航速、火力都不相同,以前没有搞过小队编队训练,这对临时搭伙的战友能否配合默契还不好说。

致远和经远的结局已经证明第一游击队有能力击沉靖远和来远,所以坪井航三和伊东祐亨产生了错觉,他们计划在击沉靖远和来远之后,再合力解决定远和镇远。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前提-致远和经远被击沉的时候都是一对四,而不是二对四。

邱宝仁和叶祖珪洞悉了联合舰队的险恶用心,虽然身处绝境,但是他们表现出惊人的默契与机智,指挥二舰不离不弃,始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互相扶持,火力支援,虽然寡不敌众,两舰都身受重伤,但依然浴血奋战,屹立不倒。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来远中弹200多发,体无完肤,就像一个马蜂窝,下濑炸药引发大火,10多间舱房被烧毁,军舰成了一片火海,官兵们一边灭火,一边还击,机舱温度高达200多摄氏度,官兵们被烤得焦头烂额,军舰艉炮被毁,只剩下舰艏主炮能用。来远舰能坚持下来,一靠官兵们英勇奋战,二靠装甲较厚。除了自保,来远还能替靖远打打掩护。

靖远打得也很神勇,中弹多达100多发,由于装甲较薄,伤势比来远更重,水线位置被击穿,军舰开始渗水,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漏洞,将有沉没的危险,可是如果全力抢修,又不能及时回击敌舰,依然会有被击沉的危险。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也是一个残酷的考验。

从军事角度来说,叶祖珪和邱宝仁面对的基本上是一个死局。能不能解开这个死局,绝处逢生,不仅关系到靖远和来远的命运,更加关系到定远和镇远的命运,甚至关系到整个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这就是靖远舰舰长叶祖珪当时面临的险境,考验他的时候到了。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靖远舰舰长叶祖珪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作为一名军人,随时都有可能接受这样残酷的考验,只有那些经历过实战的将领才会明白,战场瞬息万变,危险无处不在,那些军事理论课和军事理论著作根本帮不上忙,谁也不能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来解决。它需要你把平时积累的军事素养、临机应变和判断能力激发出来,从中找到灵感,化危为机,化险为夷。

接下来,叶祖珪做出了一个奇怪而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说明他是当之无愧的海军名将。虽然这个决定是唯一的出路,但在当时却让定远和镇远产生了误会。

为了确保第一游击队顺利完成聚歼计划,伊东祐亨指挥本队紧紧缠住刘步蟾和林泰曾,防止他们支援靖远和来远。定远和镇远是同型的姊妹舰,舰大炮猛,装甲厚实,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在一起搭伙,所以刘步蟾和林泰曾配合起来非常默契,他们凭借战舰的优势与良好的协同,终于抵挡住了联合舰队本队5舰的疯狂进攻。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刘步蟾和林泰曾腾不出火力来支援靖远和来远,只能寄希望于叶祖珪和邱宝仁先顶住,再寻机4舰汇合并肩对敌,可是没想到这两个家伙竟然学着方伯谦跑了!

在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靖远舰舰长叶祖珪打出了一个奇怪的旗语:西驶!来远舰舰长邱宝仁很有默契,立马掉头向西疾驶,抢在前面开路,叶祖珪随后跟上,两艘军舰竟然冲出了第一游击队的包围圈,向西边方向疾驶而去。

济远跑了,广甲跑了,致远沉了,经远沉了,现在竟然连靖远和来远也跑了!刘步蟾和林泰曾望着空荡荡的战场,胸腔里冒出一股莫名的怒火,背脊生出一股刺心的寒意。

王八羔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了!

靖远和来远冲出第一游击队包围圈时,一个全歼北洋舰队的机会就摆在伊东祐亨面前,可是他并没有抓住这个一战成名的机会。在丰岛海战中,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也曾犯过类似错误。

黄海大战开打之前,伊东祐亨并没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北洋舰队,前两个回合的巨大战果一方面出乎他的意料,另一方面也让他变得骄傲起来,这使他丧失了冷静和理智,错误地估计了北洋舰队的实力,于是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伊东祐亨

要想成为一代名将,除了需要登峰造极的专业水准,更需要超群绝伦的心力,这种心力既要败不馁,更要胜不骄。只有内心无比强大,始终保持澄净通明之心,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名将之花。伊东祐亨肯定是做不了顶尖名将了,因为他的修为还不到火候,否则北洋舰队必将会陷入全军覆没的绝境。

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率队追击靖远和来远,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对此表示了默认,然后他自己率领本队继续围攻定远和镇远。

机会就此错过,由此看来,伊东祐亨不过如此而已。

在黄海大决战中,北洋舰队避免全军覆没先后有两个转折点,邓世昌冲锋是第一个,叶祖珪突围西驶是第二个。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抛开感情因素,从战术角度来看的话,如果第一游击队不去追击来远和靖远,而是合本队之力全力围攻定远和镇远,这场旷世海战的结局将会完全改写。联合舰队9舰合击,就算定远和镇远再能打,估计也难逃被击沉的命运。至于来远和靖远,大可回头再去追赶,就算追不上,也成不了气候。所幸历史没有这样发展,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选择了追击靖远和来远,伊东祐亨也同意了这个决定,联合舰队就此失去全歼北洋舰队于黄海的最后一个机会。

其实靖远和来远根本就没有打算逃走,他们不可能弃定远和镇远于不顾。来远和靖远一前一后往西疾驰,来到了靠近海岸的大鹿岛。坪井航三见状大喜,再往前就是陆地了,看你们还能跑到哪里去?于是他赶紧命令4舰上前围攻,不过很快坪井航三就泄气了,这时他才醒悟过来,这两个舰长并不是逃兵,而是两位高人,他们并非要弃舰上岸,而是找到了克制第一游击队围攻的最佳法门。

坪井航三发现根本没办法围攻,叶祖珪和邱宝仁没有弃舰登岸逃跑,而是掉转船头,背靠浅滩,将舰艄指向海面,用舰艏重炮回击第一游击队。

这一招真是太绝了。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一来害怕一不小心搁浅,二来顾忌舰艏重炮打击,第一游击队不敢过分靠近。由于地形的限制,第一游击队既不能围攻,又无法游击,只能遥射,威力顿时大打折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靖远和来远抢得了地利,形势马上逆转,他们抓住这个机会,一边抓紧救火,一边抢修漏洞,总算摆脱了沉没的危险。

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战法,也是当时唯一行之有效的战法,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过人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是没有信心和胆量这样做的。

叶祖珪是福建闽侯人,家中有9个兄妹,他排行老三,因为家境贫寒,1867年他考进了福州船政学堂管轮班,与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林永升成了同班同学。毕业后叶祖珪被选派到英国公费留学,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立志报国,才华出众,回国后担任蚊子船镇边炮艇舰长,后与邓世昌一同接舰,任中军右营副将,担任靖远舰舰长。

饱受争议的济远号和方伯谦,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经历了什么?

邱宝仁与叶祖珪是老乡,他的经历与邓世昌有点儿类似,也是福州船政学堂一期管轮班,毕业后他也没有出国留学,而是留下来继续担任舰长,后来与邓世昌、林永升一同去英、德接舰。在这次接舰中,邱宝仁的肩上的担子最重,除了接来远舰,他还要负责把左一鱼雷艇拖带回国,由于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事后得到李鸿章的大力表扬,被提拔做了主力舰来远舰舰长,任右翼左营副将。

在最危急的那个关头,叶祖珪和邱宝仁用他们的机智和勇敢,扭转了黄海大战的局面,与此同时,刘步蟾和林泰曾则用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出色的技战术,挫败了日本海军那个做了多年的狂妄之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