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竹林七贤的故事:嬉笑怒骂,带你走入魏晋风骨

作者:文史汇观
竹林七贤的故事:嬉笑怒骂,带你走入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以下是他们七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结局的介绍。

竹林七贤的故事:嬉笑怒骂,带你走入魏晋风骨

嵇康

1、嵇康

嵇康(223年-263年),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哲学家、作家,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他在魏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博学多才,崇尚老庄,与当时阮籍等人号称“竹林七贤”。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

嵇康生活在封建社会秩序经过农民战争而遭到一度破坏之后,他的一生又与魏晋之间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释弘论》),还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所以,他的思想,在清谈思想中成为一种突出的典范。后来,他遭到礼法之士的忌恨,在钟会的建议下,被当权者司马氏所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广陵散》,叹息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竹林七贤的故事:嬉笑怒骂,带你走入魏晋风骨

阮籍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他是唯心主义音乐思想的代表,在其所著的《乐论》中,他从神秘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音乐是天地的本体,万物的本性一一他所说万物的本性,是指阴阳而言,而不是真指物的本质而言。

3、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他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他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他著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能选贤用能。在武帝诏罢天下兵役时,他反对废除州郡武备,此后局势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其所言。

4、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竹林七贤的故事:嬉笑怒骂,带你走入魏晋风骨

5、刘伶

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溶冲,小字阿戎,琅邪临沂 (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人。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侯,人称王安丰。生于魏青龙二年(234年),卒于晋永兴二年(305年),出自魏晋高门士族琅邪王氏,为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凉州刺史王浑之子,与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年少的一位。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好酒虚浮,仕途不顺,担任散骑恃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他质疑荀勖的音律,遭到记恨,贬为始平太守,无疾而终。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存世作品有《律议》《与姑书》。据《乐府诗集》引《琴集》的记载,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就是他的作品。而他所擅长的直项琵琶,唐时称“阮成”,今简称“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