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湖街道:用好“田字型”治理体系 绘就“民情地图”促服务

作者:七里河发布

西湖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街道实际,注重实效,以“+党建”和“党建+”为统领,以实施“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为载体,把了解社情民意作为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首要程序和工作基础,重点围绕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线上线下广泛收集社情民情,确保工作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畅通现场集中受理渠道

搭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反映民情民意。在街道社区政务居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受理居民所办事项和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在辖区楼院小区设置“居民说事点”“睦邻驿站”,整合楼院长、党员、热心群众等,进入楼栋收集社情民意,通过“居民说事”“喝茶议事”,倾听群众心声,共商身边小事,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微诉求”“微心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定期召开“大工委”“大党委”、党建联席会等,邀请辖区单位及居民代表参加,了解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的愿望及诉求。针对辖区老旧楼院多的实际情况,与辖区物业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动态掌握小区居民对物业服务、社区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更加有效的解决住宅小区的各类矛盾纠纷。

西湖街道:用好“田字型”治理体系 绘就“民情地图”促服务

在楼院小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显眼位置悬挂“民情信箱”,向辖区居民发放“民情连心卡”,社区书记撰写“民情日记”,将“流动办公桌”“惠民直通车”开进楼院小区,在街道社区开通“民情热线”,对外公布街道、社区办公电话,严格落实街道、社区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强化12345热线诉求处办质效,进一步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真正实现了让民情民意表达在家门口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按轻重缓急排序编号,建立“民情台账”,最后按照居民需求定向推送精准服务。通过来电、来信等多种渠道确保民意民情“全畅通”,缩短了群众诉求解决的时间,架起了居民与社区之间沟通的“连心桥”。

西湖街道:用好“田字型”治理体系 绘就“民情地图”促服务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把“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作为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被动“做等式”服务为主动“上门式”服务,建立完善“民情接待日”制度,街道班子成员深入包抓社区,辖区“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小区楼院现场接访,零距离倾听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机关党员“返乡走亲”、社区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走家串户上门听民声,深入群众身边主动收集民情民意围绕群众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西湖街道:用好“田字型”治理体系 绘就“民情地图”促服务

发挥网格管理精细化优势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以网格化为基层治理具体举措,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建立横向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基层治理架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根据辖区院落分布、人口组成和群众认同的情况,划分城市网格65个、专属网格10个,选配网格员75名,组建由基层网格员、西湖蓝盾义警等组成的民情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每天至少开展网格巡查2小时,定期走街串巷联系居民群众、辖区门店,及时将居民的困难、意见和建议做好登记,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化解矛盾。

通讯员:穆晶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