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

作者:江南游Since1986

全面 权威 深度 专业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

一出戏能否再次救活一个剧种?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

*1

◎ 记者 刘 青

近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创排的新编昆剧《壮哉少年》在杭州金沙湖大剧院首演。

据了解,该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新创剧目并获得2023年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不同于以往的版本,新编昆剧《壮哉少年》另辟蹊径,以“裴舜卿”为主角,着重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的侠义少年形象。

《壮哉少年》主创主演的阵容强大,由编剧吕育忠执笔,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导演杨小青担任总导演,谈声贤、高广健、周正平、蓝玲等业内大咖加盟。

更加紧凑的故事节奏,更加浓烈的人物情感激情,更加深入人心的思想内涵……当晚的舞台上,演员们用细腻的表演,呈现了“不一样”的裴舜卿与李慧娘,赢得了戏迷阵阵掌声。

01

杭州,本就是昆曲重镇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

▲ 领衔主演(左起) 吴心怡、胡立楠、王恒涛

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从2023年火到2024年,让众多之前从未接触过越剧的年轻观众走入剧场,走近传统戏曲。

如果说越剧是浙江原生的古老戏曲种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产”效应。那杭州在中国昆曲的发展史上,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都临安与昆曲,自明朝以来便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深厚的渊源。十二世纪以来的宋韵风华,使得南戏与元杂剧的后期中心均处在杭州。

其中,昆腔诞生之后不久即传入杭州,并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获得迅猛发展,成为昆曲兴起时最先传播的区域之一。昆曲史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也都产生于杭州,如明代高濂与《玉簪记》,清代洪昇与《长生殿》等,不一而足。

然而自十八世纪后期始,剧坛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出现了“花雅之争”。雅部以昆曲独当一面,花部指众多声腔剧种。不过,此“战”最终以雅部失败而告终,昆曲日渐衰微,虽仍受士大夫、文人及地方绅士的推崇,但观众日少,班社日减。

民国时期的昆曲,更见其败相。至20世纪40年代初,才由朱国梁、周传瑛、王传淞等组成“国风苏昆剧团”,兼唱昆曲与苏滩,继续演出于杭嘉湖及苏南一带,并在剧目方面进行了改革。这一时期的杭州昆曲,与全国昆曲一样,可谓濒临消亡的衰歇期。

最后,这项古老剧种的昆剧之复活更是离不开杭州。1952年秋,“国风苏昆剧团”应邀赴杭州人民游艺场演出昆剧《杜丽娘》,遂获准于杭州注册,归杭州市主导。1956年4月,经批准改为国营剧团,定名“浙江昆苏剧团”,周传瑛任团长。同月,受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邀请,《十五贯》进京演出,广受好评,引发轰动。1956年5月18日,浙江昆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至2001年5月18日,昆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剧团、剧院、各个大学乃至民间社团内昆腔遍地可闻。可以说,杭州使得昆曲有望再一次“燎原”。

02

向古求“新”的先前准备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

新编昆剧《壮哉少年》改编自明代传奇《红梅记》。编剧吕育忠表示,昆曲的求新之路,还是要从古而溯。

《红梅记》自问世以来,主角就是李慧娘。其中,《鬼辩》《放裴》等折子广为流传,“鬼魂李慧娘”对于喷火、水袖、扇功等戏曲技艺的运用,大大增加了剧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而裴舜卿,往往以被李慧娘救赎的形象存在。

不过,吕育忠以为,裴舜卿作为被李慧娘大为赞叹的“美哉少年”“壮哉少年”,其人物光彩,不该如此黯淡。李慧娘为了裴生甘愿从生到死、从人到鬼,也说明裴生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他的人物形象值得进一步塑造和提升。《壮哉少年》试图另辟蹊径,以裴舜卿为主角的初衷,即在于此。

更重要的想法,是创作团队对于青年演员的训练。“我们要做好出现‘陈丽君’和‘李云霄’的准备。”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的相关工作人员坦言,再好的机会对于演员来说都要有扎实的舞台表现力为准备,何况是百戏之祖的昆曲。

不同于上海昆剧团的“昆大班”、“昆二班”,以入学时间区分演员,浙昆以“传世盛秀万代昌明”八个字为演员进行排辈,《十五贯》的周传英老先生是“传”字辈,因《西园记》中“张继华”赢得盛名的汪世瑜则是“世”字辈。历经六十多年,六代浙昆人传承至今,从未间断。

此次,裴舜卿的饰演者王恒涛和李慧娘的饰演者吴心怡,均为浙昆“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都曾获得“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金奖。贾似道的饰演者胡立楠是浙昆“万”字辈优秀演员。

“我们太需要演出的经验了。”吴心怡认为,现代的昆剧演员可以不演出长段,但不能没有“四个字唱一天”的水磨腔功力。

《壮哉少年》对唱腔进行了调整,删减了长段唱腔,将角色唱段时长大多限制在5分钟内,紧凑了戏剧节奏。然而探索皆奠基在戏曲本体之上。在剧中,所有呈现的舞台技法均遵循戏曲的基本规范;尽管唱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仍保留着流派特色;戏内的武打场面,虽未完全照搬戏曲的程式化动作,但依旧可见武戏模式的影子。

03

学会借鉴相对成功的样本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

去年年末,越剧《新龙门客栈》作为特邀剧目参加第18届中国戏剧节。戏剧节鼓励试验性、探索性作品走向舞台,以期为传统戏剧走向市场、拓宽生存空间提供参照。很多戏剧界人士也看到了《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一个问题被摆在面前:这可以复制吗?

越剧的出圈明显鼓舞了传统戏曲圈的人。

3月28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在杭州剧院上演了复排的传统经典京剧《珠帘寨》,令人惊讶的一幕在演员谢幕后出现了:

当大幕拉上后,大批现场观众涌向台前,喊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随后大幕再次拉开,参与演出的上海京剧院京剧名家李军、国家京剧院名家宋小川、梅花奖得主熊明霞携当天担纲主演的青年演员傅玉登台,做了返场演出。放眼看去,满场是举着手机在拍摄的人。

此后,《珠帘寨》的主演傅玉和《穆桂英大战洪州》的主演安丽娜都在抖音上开设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传自己在演出时的精彩京剧片段,以及自己练功画面,用来传播京剧文化,收割了不少粉丝。

《壮哉少年》的总导演杨小青,本身是“诗化越剧”导演风格开创者,其导演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各类艺术荣誉。她表示,演员应该把自媒体的宣传应用于戏曲领域,让戏剧在现代再次生长。

同样是另一出去年下半年上演的越剧《苏秦》的导演,杨小青觉得,传统戏剧重火的原因还是在于“经常有戏”,这是被互联网发掘的基础。

或许,吕育忠在这个层面上是个“守旧派”,他在写该剧剧本时曾留下“告诫”自己的话:不要去写跨艺术门类的剧本,不要去碰自己不感兴趣的题材,不要去祸害本已伤痕累累的院团。

但他也认为,戏曲的反复改编是一种“千年修得共枕眠”。宋元以来,戏曲登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的改编。古戏和今戏二者可谓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古本提供了滋养,改编也让一个固定的故事得到了更持久、有效的传播。

END

详见《江南游报》2122期第5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江南游报》1986年创刊于浙江杭州,浙报集团旗下文化和旅游新闻专业发布平台。

昆曲能否有自己的“新龙门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