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作者:世界名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9年,春寒料峭,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中国南方边陲打响。

仅仅耗时28个昼夜,解放军就将越军赶回他们的老家。

然而,越方军官黎马良在撤退时却对中国军队不屑一顾,

声称中国的一些部队完全没有得到充分训练,根本不具备战斗能力。

解放军不过是依仗数量之多,靠着人海战术取胜。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那么,这些狂妄的叫嚣到底基于何种考量?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

这背后的真相真的如越军所说的一般吗?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50年至1964年期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同样建国不久的越南如同胞般至亲至密。

中国不遗余力地支援越南对抗外来侵略者,从法国到美国,越南每一场战争都有中国在背后默默出力。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而且中国不仅在战时为越南伸出援手,在战后重建中,也持续提供帮助,两国间的情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本以为是社会主义兄弟间的互帮互助,向来温厚的中国甚至在期待邻里共沐发展之光。

未曾料到后来的越南却在一场又一场胜利中迅速膨胀,甚至自封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完全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七十年代初,中苏两国的摩擦不断。

苏联趁机将越南纳入至自己的麾下。一个曾经的兄弟国家,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南边的一枚隐形炸弹,不断在中国眼皮子底下挑衅。

1978年,苏联煽动越南在中国边界制造纷争,并与越南签订《友好条约》。

这份条约不仅是盟友的承诺,更是一份心照不宣的战争通牒。

它暗示若中越间引燃战火,苏联将身披“正义”的战袍,向中国开战。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尽管中国一再秉持着和平友好的原则,对越南屡次发出严正警告。

越南政府却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在边境地区损害大陆利益。

自1977年起,越南政府蓄意在中越边境地区引发了逾1800起无端事件,肆意侵扰的区域多达160余处。

1979年初,苏联又部署了大量军力在中国北部边界。

大陆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调集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前往北方,凛然等待可能爆发的战争。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1979年1月18日,邓公访问美国,向世界揭示了苏越联手的阴谋,号召所有东南亚国家提高警觉。

面对屡教不改的越南,大陆不堪忍受这无穷的挑衅,决定铁拳回击。

中国军队调集了55万兵力,自广西与云南东西两翼同时发起进攻。

考虑到越南自建国以来不断沐浴战火,其军队战斗力颇为顽强。因此,中国军队预备迎接一场激烈的挑战。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但出乎意料的是,仅仅28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攻克了谅山,直逼河内。

3月5日,给越南小小“惩戒”的目标已实现,我军决定全面撤军。

夸下海口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紧张关系升至顶峰。

有趣的是,在战后的历史叙述中,一些越南的参战者却给这场战争披上了不同的色彩。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他们宣称,中国军队的撤退是被越南“允许”的,

这番话,仿佛是想展现越南的和平姿态,仿佛是越南用非战斗的方式赢得了胜利。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虽然战火燃向的是越南,可这场战争其实是中国向苏联展现其决不退让的军事意志的表演舞台。

越南在战后一直跳脚不过是一时嘴硬,他们的靠山苏联可没有如约前来支援。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根据当时的《苏越友好条约》,苏联无条件会在冲突中支持越南。

故而,越南在战前广泛宣传,声称一旦战争爆发,苏联将在30分钟内派兵支援。

然而,当真正的战斗打响时,苏联的反应主要是发表了对中国的外交谴责,并没有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

显然,越南对苏联的信赖并未得到充分回应。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对越反击战成为中国评估苏联实力的试金石,揭示了苏联对远东地区的影响力有限。

这一战略胜利不仅在国际舞台上挑战了苏联的扩张政策,也为中国得改革开放赢得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因此,这场反击战超越了其军事维度,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助于缓解时代背景下的恐苏情绪。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可是信心过于膨胀的越南,在1979年后越发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决意将自己所有的筹码都搭上。

此后十年,尽管中国军队无意深入纷争,越南却不断地挑衅中国边境。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军队不得不反复地驱逐越南军队,但始终保持克制,未曾深入越南境内。

在这场持续十年的冲突中,越南依赖苏联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来支持其与中国的军事行动。

直到八十年代后,苏联自身深陷阿富汗战争中,无暇他顾。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1989年,随着越南国内资源的枯竭和外部支持的减少,中越冲突最终以越南撤军画上了句号。

尽管战争已偃旗息鼓,但越南方面仍不免发表了一些挑衅性言论。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越军首领黎马良就曾指出,在与中国的较量中,可以明显看到我方军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有的部队训练不足,缺乏应有的战斗力。

新兵作战

面对着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和不断加重的国防负担,早在1975年毛主席就把我军划分出甲,乙两师。

它们如同双生子般各司其职,却又命运迥异。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甲种师是军中的佼佼者,是中央倾注最多关注与物资的部队。

他们的存在无疑是国家防线的坚实脊梁。

乙种师多由新兵组成,依旧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职责。

但乙种师的主旋律却是用汗水浇灌边疆的土地,以确保人民口粮的安全。

他们是国家的“二线守护者”,虽然历练尚浅,但也铸造着一份属于他们的荣耀。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1979年反击战打响前,中国面临着一场双重的地缘政治棋局。

北方的苏联虎视眈眈,而南方的越南不断挑衅。

在这种双线压力下我们无法单纯集中力量解决任一方向的威胁,而必须巧妙地平衡兵力。

甲种师得留在中苏边界线上承担着防守重责,遏制苏联军队南下加入对越自卫反击战。

与越南军队的对峙只能由乙型师部队来执行。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中央军委擘画的对越作战蓝图涉及达29个师,数目上看去或许震撼人心,但在这些部队中,甲种师仅占了其中的8个。

剩余的则主要依赖新兵的热血填补,这些乙种师充满的是朝气。

由于时间紧迫,这些新兵的训练仅限于基本的步伐练习,很多人甚至未曾实际操作过枪械和手榴弹。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在越南战场上,连些许老兵也缺乏丛林作战的经验,更别提新兵了。

很多新兵在战场上难以跟上部队的节奏和指挥。

甚至一听到枪声,新兵们就会陷入恐慌,有的直接在混乱中无目的地奔跑,增加了战场的不确定性和危险。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才会被越军将领嘲笑无组织,无战斗力。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尤其是那些刚刚开始军旅生涯,尚未完全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新兵们。

尽管这支新组建的部队缺乏实战经验,但他们在战场的严酷环境下迅速成长,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战斗力。

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突破了曾使美国军队遭遇重创并拥有超过二十年作战历练的越南军队。

越南少将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部队战力不足,撤退也是越南允许

除了战场上的高效指挥之外,这些成就同样离不开那些刚入伍的新兵们。

他们或许畏惧,却从不会后退,更不会当逃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实际行动向越南证明,即便是训练尚未充分的乙种师也有能力迫使对方撤退。

这一行动不只是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军事实力,更是在国际社会中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即,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决心绝非等闲之辈。

但我们的心愿依然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是中国对和平与发展的长远承诺。

参考文献

郑海天. 1979: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J]. 史林,2012(B11).

李钢.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决策内幕[J]. 档案与社会,2010(5).

周晨鸣. 对越自卫反击的精彩战例-东溪:经典穿插[J]. 国际展望,2003(15):26-28.

继续阅读